绵阳梓潼:整治塘堰沟渠力保春耕用水

春耕在即,绵阳梓潼县各镇(乡)坚持“政府主导、村社主体、群众参与”的原则,通过项目补助与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扎实做好以整治塘堰沟渠为主的水利春修工作,保证防洪需求,满足春耕需要。
图片
2月28日,记者在梓潼县文兴镇双凤村看到:施工人员正在使用一台挖掘机对一口塘堰进行清淤。随着挖掘机不停的工作,一堆堆污泥被挖起,将被运走。据介绍:这口塘堰涉及600多亩土地灌溉和400多人用水。由于长期堆积,塘堰变浅,不能满足农田灌溉和人蓄用水需求。2023年,该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塘堰进行清淤。“这口塘堰从二月十几号开始清淤,由于塘堰的污泥比较多,清淤的速度比较缓慢,我们现在要督促施工队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紧施工,尽量在三月中旬把这个工程结束。”双凤村党总支书记杨强说。
图片
在文兴镇盘龙村,正在对一条1300米长的沟渠进行清淤。记者看到:随着淤泥被挖起,沟渠变宽了,里面流淌的水变清澈了。据悉:这条沟渠既是水库泄洪渠系,也是农业灌溉沟渠,由于多年未整治,造成沟渠变窄、变浅,从2月份开始,盘龙村深入实施放水渠系清淤工程,全面保障河道防洪、排涝、灌溉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现在这个渠道整治过后,解决了沟渠两边6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也解决了水库泄洪的问题。同时河水也变清了,环境也变美了。”盘龙村党总支书记王正柏说。
图片
从春节过后,文兴镇按照镇干部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的原则,对辖区内的水库塘堰和沟渠进行全方位排查,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维修整治和清淤工作,保证春耕用水需求。“目前,文兴镇整合各级资金50余万元,完成5口堰塘的清淤、除漏和2公里渠系维修整治,有效提升了现有水利设施蓄水灌溉能力。”文兴镇人大主席张文静说。
梓潼曾经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区,被称为四川“再造一个都江堰”的武引工程有效缓解这一难题。目前,武引一期梓潼灌区用水灌溉面积23.5万亩,武引二期梓潼灌区新增及改善灌面16.9万亩,形成覆盖全县范围的灌溉网、防洪网、供水网,有效解决老旱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难题,为梓潼县乡村振兴、城乡供水、经济发展、粮食安全、抗旱排涝、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春节上班后,我们就开始对武引渠系各类机电设备、渠道闸门、启闭设施的全面检查、维护、保养。对辖区内渠系水毁工程整治维修、渠系清淤、渠系平台进行了整治,保证春耕生产用水需求。”梓潼县武引管理局副局长李黎说。
图片
春耕农业生产,水源是保障。梓潼县紧紧围绕水利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早动员、早安排,坚持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自愿投资投劳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全县7000多口塘堰沟渠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和不能蓄水的塘堰、沟渠,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及鼓励群众投工投劳,采取人工、车辆、机械等方式,重点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塘堰精修、整治等水利设施建设。并对沟渠进行扩渠清淤,为蓄水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保障春耕灌溉。
图/文:邹夏天 林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