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最苦的药 治疗最“甜”的病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早上8点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一间诊室外,已经聚集了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候诊。在诊室里,仝小林正在为患者逐一开出良方。
图片
仝小林长期专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他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并以糖尿病和方药量效研究为示范,促进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对接融合。2019年,他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中唯一一位中医药领域的院士。
“西医进入中国也就是这一二百年,在这之前的几千年,中医一直护佑着中国人民的健康。中医存在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有效。”仝小林临床行医40年,始终秉持唯效是求的医者本色,他说,如今不论社会还是学界,对中医认识的改变越来越大,“如何利用系统科学去揭示中医的科学道理,是未来的重要任务。”
守正创新,“态靶结合”
有句老话叫“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比喻缓不济急。在一些人心里中医就是那个“慢郎中”,只对于慢性病效果显著,对急性病的作用则不明显。实际上,有些令西医束手无策的病,中医却能第一时间拿出办法。
“就感染来说,有些病,西医的效果相当好,比如某一种细菌的感染,西医用某一种抗生素能快速控制住它。但西医还有一些不足的领域,比如说病毒,那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中医可以第一时间拿出办法来,就是改善‘土壤’。”
仝小林说的“土壤”指的是人体环境。“中医讲体内自有大药,意思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抗病的能力,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这种能力可能会被封闭压制。中医讲‘调态’,‘态’就是状态。中医善于调整这个状态,你是寒的我给你温,你是热的我给你清,你是虚的我给你补,你是实的我给你泻。”
中医是“调态”,西医像“打靶”。仝小林则提出了“态靶结合”的观点。“如果能够‘打靶’打得一击必中,确实效果会非常好。但当前社会,慢性病、老年病凸显,有很多疾病可能会涉及从头到脚的问题,尤其是像糖尿病,往往是复杂病因,甚至有时候找不到病因。‘靶子’并不明确的时候没法打,就要靠‘调态’,要宏观、整体、动态地调整。”“态靶结合”正是现代中医守正创新的体现。
仝小林说,中医从来都是借鉴于当时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不断为中医打开“黑箱”,“与现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科技相结合,回过来再反哺中医学,使中医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经方新用,黄连降糖
多年来,仝小林潜心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他在国内首创中医糖尿病科,打破了“中医不能独立降糖”的质疑。仝小林称,“西药降糖是优势,但西药还有很多解决得不够理想的地方,比如说并发症。中医治疗往往就可以针对它整个的根基,用一个方子来解决大多数的问题,包括并发症的问题。我们开方的时候可能涉及十来味药,这十来味药组合得好的话,可能同时调脂调压、调尿酸,包括减肥,一起综合考虑。”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一味中药——黄连,它既可以改善肠道湿热之“态”,同时又可以打血糖增高之“靶”,仝小林善用这种“态靶结合”的药物,在传统本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药理,重新构建一个现代本草。
在研究如何使用中医药降糖的过程中,仝小林翻阅了大量古代医学典籍,最终从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葛根芩连汤里找到了灵感。“葛根芩连汤本身是可以治疗肠道湿热的,那是否能治疗糖尿病的肠道湿热呢?理论上也可以。所以我们把这个方子引到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里面,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将古方拿来并非一成不变,经方新用的这个“新”,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剂量上:葛根芩连汤中是以葛根为主,为“君药”,然而仝小林却把“臣药”里面的黄连变为“君药”。
仝小林称,黄连降糖效果非常好,这一点古人也知道,但唯恐黄连苦寒伤胃,过往大家都不敢加大剂量。据了解,《中国药典》规定,黄连的剂量是2克到5克,这个剂量难以达到降糖的效果。仝小林通过不断尝试,在突破5克以后,从9克、15克到30克,对于一些重症的病人,则从45克、60克、90克一直尝试到120克。与此同时,他又通过反复临床试验,发现可以用姜来解决黄连苦寒伤胃的问题。
正是因为善用黄连,业内也称呼仝小林为“仝黄连”。“用黄连降糖是由自然之理推导而来。一个很苦的药,怎么样让它减少点苦呢?加点糖嘛。所以,天然的苦寒之药就是‘治甜’的最合适的选择。”
这种自然之理也贯穿于中医之中。“中医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现代医学的一些不足,因为它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像我们爬山一样,你从这个坡爬,我从那个坡爬,大家看的景色是不一样的。”
医者本色,唯效是求
“很多人认为我是科学家是教授,其实这些都是附加。”仝小林说,他最核心的身份是医生,而医生最核心的就是治疗效果。唯效是求,是仝小林从他的老师们身上总结的共性。
仝小林的启蒙导师是我国著名中医陈玉峰。他刚入大学时,完全不懂医学,更不懂中医,学长告诉他首先要背《汤头歌诀》和四百味常用中药。“我到图书馆借《汤头歌诀》时,有一个老先生拍拍我的肩膀,让我把《汤头歌诀》翻到《濒湖脉学》,李濒湖就是李时珍。这位老先生把《濒湖脉学》中的二十八部脉从头背到尾。我问图书馆员,才知道他是陈玉峰先生。”
当时陈玉峰还把住址给了仝小林,让仝小林到他家去学习。“每到寒暑假我都到他家去,他给我讲杂病心法、妇科心法。用很浅显的语言、很生动的例子讲中医里很深奥的道理。”仝小林在老师身上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被其精神所感召。“他给我的,不仅仅是几个方子的问题,主要是给了我一种境界,一直引导着我向前发展。”
而今,仝小林也在不断传承着他所学到的一切,将唯效是求的医者本色发扬光大。2017年11月,由仝小林团队牵头编写的《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正式发布,这是第一部国际中医药专病诊疗指南。如今中医的方剂配伍已不再是不传之秘,把脉、问诊、开药方,凝聚着中华民族健康养生理念的中医智慧正不断播种,护佑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
“现在不论社会上还是科学界,对中医认识的改变越来越大。如何利用系统科学去揭示中医的科学道理,我觉得这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们还在路上,这还要有个过程。”
来源:CCTV4《鲁健访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