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案调查公布:心理问题有时比躯体疾病更值得关注

文 / Kaforniay
图片
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一高一学生胡鑫宇在校园内离奇失踪,经过三个月侦查,2023年1月28日,胡鑫宇的遗体在金鸡山区域树林中被发现。5天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警方通报胡鑫宇系自缢死亡。
这个结局终于水落石出。
只是他的父母,不相信自己那个被捧在掌心里控制着、饿不得、冷不得的孩子会自杀,但是亲人不知道其实他更需要的是【心理关怀】
回顾“胡鑫宇案件”的细节,他在录音中说,“自己曾想跳楼,但真的站到这里,反倒有点紧张。不为什么,只是觉得没有意义。”
他在课本最后一页写着: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图片
官方发布会还说,胡某宇在考入致远中学后逐渐出现适应困难,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
图片
很明显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了,是一起中学生自杀事件。
从19年上海男孩跳桥事件,再到成都49中学生坠亡,再到胡鑫宇事件,都表明:心理、情绪问题一直困扰着青少年。
《柳叶刀》显示: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高达27.4%;
《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指出:青少年抑郁筛出率达到24.6%;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更是发现: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30%,其中的一半是在校学生。
其实需要心理疏导首先是父母,他们得学会如何爱自己,和正确爱自己的孩子,成为通情达理的,关注、照顾孩子真实的感受的家长。
事实上,这种家长寥寥无几,就算孩子把家当成了港湾,说了自己遇到的情绪等问题,可能不仅没缓解,反而更加重。
因为有一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和窒息感,真的都是家长给的。相信孩子更懂孩子,父母只会愤怒。
图片
“胡某宇又与母亲通话三次,共39分47秒,其母亲未透露通话内容。”
这次通话是关键,最后的求救,却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局公布后,社会心理指导师马不停蹄发表了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写道 :
孩子啊,请给我5分钟,我可以告诉你,什么是你“人间值得”,什么是“活着的意义”。你15岁的青春,不就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你甜美的微笑,不就是父母​最得值得的骄傲?!你每一个存在的日子,都家庭圆满!你走之后的每一个清晨与傍晚,都是爹妈暗无天日!
底下评论第一条是:这么光看着都想死了。
其他的评论是,我只看到了亲情绑架、活着的意义是成功
这个心理师用五分钟证明了他的心理疏导毫无用处,而且说教意味这么重,看得我直烦。
治疗青少年抑郁、厌学、家庭矛盾、情绪问题并不是写一封信这么简单。
图片
杨老师经常接待各种不同的厌学的个案,他们的父母只有一个诉求,怎么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让他重新上学,但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
孩子已经表达过了,父母只是想重视自己想重视的问题,比如上学、成绩、面子问题。不少父母觉得问题并不严重,孩子怎么可能会自杀呢,孩子就是耍点小脾气,不愿意学习而已。
当不被看见时,就会变得更加绝望。
如何改变结局,真正帮到陷入心理困境的孩子?
1、不要逼着孩子做让情绪更激动的事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不爱学习、叛逆、受不了挫折。
不想学,就休学,先调好心理问题,生命更重要。
2、正视他们的情绪问题。
自杀,埋怨父母,不想学习,不喜欢学校,觉得生命没意义,每一样都可大可小,每一件诉求都应该被理解和重视。
并不是孩子真的想自杀,而是这些负面心理漩涡,正在吞噬孩子的生命力。
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的崩塌,一定要让家庭成为一个退路。
3、找专业的人解决专业的问题
家人不是不关心、无视和不在乎,有时家人也很想帮助孩子,但没有专业的能力,无法准确去判断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需要怎样的支持。
很多人会为这孩子没有及时接受专业心理支持而痛惜,其实仅仅是孩子接受心理支持还不够,连家庭也要需要接受专业的辅导和建议。
—— 今日作者 ——
Kaforniay
-配图-  来源于网络
-编辑-  林嘉茵
欢迎留言区评论互动a
“对此,你怎么看?”
文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