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变通途,成都东站从何而来?|成华融媒

图片
成华,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根基。成华历史是巴蜀历史的组成部分,成华文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篇章。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成华区地志办联合推出“成华往事”,带您发掘、找寻、传承成华蕴含的丰富文化与历史底蕴,追忆老一辈成华人的似水年华。本期,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成都东站的发展变迁。
从15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1个多小时的高铁动车,每天近百对动车往返于成渝两地,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力两地唱好“双城记”。从“不与秦塞通人烟”到如今不到4小时即可到达西安,西成高铁的开通让蜀道难成为历史。预计2023年底开通运营的成自宜高铁,将实现成都核心城区与天府国际机场、成都都市圈与川南城市群的快速连接。
随着越来越多高铁线路的开通,成都东站见证着人们出行模式的改变,见证着成华区发展的速度与力量,陪伴着成都本地和无数外地来成都的人们,一同见证并参与着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崛起。
回眸历史 成都东站从何而来
成都东站的历史渊源,能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成昆铁路成都到彭山青龙场的线路开通前,成都市政府与成都铁路局曾计划在成都东部建设一个新火车站。事实上,当年那个“东火车站”只是成昆铁路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后来被定名为“沙河堡火车站”。
图片
▲车票(图片来源:成都市成华区数字方志馆)
虽然叫的是沙河堡火车站,但实际落址却在当时的保和乡杨柳店村(现保和街道境内),距离沙河堡、保和场(赖家店)都有三公里的距离。通常,有不少货车要在沙河堡火车站停车,与前面的来车错车。由于车站等级低,车站没有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交通路网和公交、长途汽车站。它作为成都火车北站与成都火车南站之间在城东保和乡境内的区间站,只有通往峨眉方向的慢车会在站上短暂停留。
图片
▲车站(图片来源:成都市成华区数字方志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距离沙河堡火车站大约4公里的成都无缝钢管厂的支线铁路,穿过沙河、经过塔子山,在这个站点接轨。沙河堡火车站因此增加了两根道,扩宽了站场。再后来,城东、保和慢慢发展起来,沙河堡火车站开始经营整车货物发送,攀枝花市、四川冶金、木材公司都在这里租用土地,设置物资专用堆场。
高铁时代 从此蜀道不再难
2008年12月29日,成都东站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交通项目破土动工。当年,成都东站的建设定位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从一开始就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片
▲ 成都东站 何嘉琦摄
成都东站位于成华区保和街道邛崃山路333号,东界三环路,北邻迎晖路,南接驿都大道,西通中环路锦绣大道,占地总面积1075亩,有到发线26条,站台14座。自西向东划分为西广场、车站站房(共五层。地上两层: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地下三层:出站层、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地铁7号线站台层)和东广场三部分。车站整体设计灵感来源于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两个“三星堆”独特的青铜面具造型作为建筑正面支撑立柱,舒展、张扬的屋檐,形似太阳神鸟归来。
2011年5月8日10时,成都东站正式投入使用,一跃成为当时西南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火车站。2012年,成都东站建站第二年,26股道的站场仅开放了1到9股道使用,日均发送旅客2.21万左右。2014年12月20日,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开通运营,以成都东站为核心站点分别向南北延伸,将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等四川盆地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纳入“1小时经济生活圈”,让3000多万人的“同城梦”成为现实。2015年12月26日,最高时速达300公里的成渝高铁建成通车,宣告四川、重庆正式步入高铁时代。2017年12月6日,西成客专全线通车;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正式通车;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提速提质,成为西南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这些出川大通道,都有共同的起点——成都东站。
在搭建对外高速通道的同时,成都东站逐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让往来的旅客享受到更彻底的同城生活。旅客出站时,可直接在出站层换乘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机场大巴。此外,地面上的长途汽车站还设有通道与成都东站出站层相连。旅客到达成都东站后,便可获得城市立体交通带来的“上天入地”般的“零换乘”畅快体验。
城市“窗口” 推动铁路沿线场景打造
铁路沿线风貌,是一座城市展示文明形象和风采的“窗口”。沿线区域拥有“沙河—塔子山公园—东站绿轴公园”文化景观休闲带,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本底,是成都东进的战略支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窗口。
图片
▲ 成都东站绿轴公园 何嘉琦摄
东站绿轴公园占地125亩,东西向长近千米,南北最宽处128米,主要由多功能活动草坪、林荫走廊、运动跑道、观景平台等组成,还与塔子山公园相邻,在公园观景台可眺望九天楼和城市建筑。
图片
▲ 成都高铁城市公园 何嘉琦摄
2021年,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保和街道的高铁城市公园(一期)正式开园。高铁城市公园是成都将公园建设、高铁生态带及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的首个以高铁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一期主要以景观打造为主,修建了乐学康养主题片区。二期则充分利用高铁线路,打造了高铁云台建筑,同时构建了高铁运动片区、锦绣天府片区及天府熊猫卡丁车公园三大主题分区。形成“从公园看火车沿线,从火车沿线看公园”的新公园场景,充分展现成都门户形象。
交通枢纽 加速优质产业集聚
借助成都东客站带来的交通优势、枢纽优势、流量优势,以此为核心的成都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也应运而生。园区位于成华区南部,东至龙泉驿区界,南至锦江区界,西至二环路、万年路、崔家店路,北至成南高速,涵盖万年场、保和两个街道,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依托交通枢纽优势,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产业生态圈正聚集态势、城市商圈新极核不断发展,“枢纽+时尚消费”“枢纽+城际商旅”“枢纽+健康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链正加速构建,实现了从交通枢纽的“先天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
发展区围绕“枢纽+健康服务”的先天优势,依托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这个国内首个28万平方米的“医疗+健康”大IP优势,围绕国际专科、特色医美、高端护理、健康管理等产业领域,已引进成都鹰阁医院、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新生堂妇产医院、成都爱帝宫月子中心、成都韩妃整形外科医院有限公司、成都影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伯克利心理诊所等近30家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形成涵盖出生、医疗、康复等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图片
▲ 成都鹏瑞利东站广场 何嘉琦摄
发展区汇聚“枢纽+城际商旅”产业,超甲级写字楼华润大厦入驻率达95%,先后引进东方希望集团、今日头条等高能级企业西南总部。形成以长峰龙之梦星级酒店群为旗舰,万豪、全季、木棉花等星级酒店和特色主题酒店落地运营,承办企业路演、产品展示、行业年会、经贸活动、商务培训等各类会展活动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成华区最重要的会展产业载体。
图片
▲成都龙之梦大酒店 何嘉琦摄
发展区不断壮大“枢纽+时尚消费”产业,2022年,成都万象城实现销售额超过54亿元,客流量3100万人次,万象城成为成都三环内最大商业综合体,已引进苹果旗舰店、华为智能生活馆、星巴克臻选等一批首店名店,成功举办成都万象城“川潮”发布会、“万象城首店全球品牌发布秀”等众多国际时尚交流活动,初步形成服务城东、辐射全城的时尚消费新极核。已建成凯德广场、华润“润街”等区域级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华侨城滨江壹号、和悦广场、中环壹号等一大批商业综合体正加快建设,门户枢纽“城际迎客厅”正加快形成。
图片
▲成都万象城
当前,成都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充分发挥“大枢纽大门户”的独特优势,以TOD站城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区域项目载体建设,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集聚壮大,奋力打造全国领先,中西部一流的枢纽经济集聚区。全力谋划“做优医疗健康服务产业生态链、做优城际商旅枢纽经济生态链、培育做强TOD时尚消费生态链”三链共生体系,焕新推进“三个15分钟枢纽圈”建设,聚焦着力“补短板、打基础、增动能、利长远”发展战略,创造更强的城市能级、更高的功能品质、更优的生活形态。
往日的四等站,如今的特等站,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已建成集高铁、地铁、城市公交、长途客运为一体的无缝换乘交通体系,并形成“2快3高4主5轨”立体交通网络,全面融入中国“148高铁交通圈”,年客流量达1.5亿人次,2023年春节7天,成都东站到发旅客196.2万人次,同比增长85.2%。“十四五”期间,成渝中线、成昆铁路复线、成兰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渝昆铁路等铁路通道将加速建设。
随着高铁的发展,停靠成都东站的车次越来越多,城市间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高铁沿线也成为带动成渝双城发展的“大动脉”。成都东站将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砥砺奋进,继续谱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