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乡村振兴好声音丨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听他们畅谈对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解与愿景。
↓↓↓
01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解决好14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地基”。怎么牢牢端稳14亿人的饭碗?
图片
聂守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
要从加强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与创新突破性品种两方面发力,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长期的科技支撑。我与科研团队正在开展优质耐盐碱水稻选育研究,努力寻找粮食增产新的突破口。
韩凤香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图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饭碗要端牢,耕地必须要保护好。
我带领合作社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建设面积300公顷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如今,这样的生产单元在梨树县已有30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正逐步回归绿色和健康状态。
02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前进?
图片
耿福能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选好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尊重农民意愿,选好经营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龙头企业应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健全完整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祝响响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图片
城乡教育已实现基本均衡,但乡村仍存在专职教师不足、待遇不够、缺乏培训等短板。应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构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教师发展生态,推动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03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何塑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农村?
图片
郭建华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
要改善农村地区的放映条件,建设乡镇电影院和村固定电影放映场所,让更多反映时代风貌的好影片来到乡村。
雷燕琴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
图片
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习俗,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在魅力。樟坪畲族乡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好古村落,创新发扬传统民族风俗习惯,不仅让百姓乐在其中,还吸引了大量游客,乡村旅游越来越火。
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如何让绿色成为乡村最亮的底色?
图片
蒋齐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谋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内容,也是鲜明的特色。要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农村才能成为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
王建伟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
图片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也不可能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是不长久的。过去由于伐木种茶,一度水土流失严重,茶叶质量下降,这让村民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今,霄坑村践行绿色种植方式,打响了生态茶、有机茶的品牌。
图片
汪玉成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在村里处处都是风景,百姓生活欣欣向荣。过去十年,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越走越稳。
今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农村要先探索出一条道路来,我们对“未来乡村”“未来中国”有信心!
来源:农民日报
监制:高雅  编辑:刘婉茹(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