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女子护林队:森林最忠诚的守卫者

又到一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记者带大家认识一支特殊的队伍,她们是由六名女护林员组成的巾帼护林队,也是全市唯一一支女子护林队,她们英姿飒爽不输男儿,用女性的细心和耐心守护着曲靖的绿色林海。
图片
“现在是防火高峰期,出去巡林的时候遇到行人要问他们‘有没有带火源’,能劝返的一定要劝返回去,不要在林子里逗留。每个人都要去自己的责任片区巡视一下,看看有无安全隐患,有情况要及时上报。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知道了吗?”曲靖市国有海寨林场玉支廓管护站站长赵燕正在叮嘱队员们。
上午8时,曲靖市国有海寨林场玉支廓管护站的六名护林员已集结到位,准备开始每日的巡林工作。
海寨林场是目前曲靖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森林面积26.万亩,下设7个营林区,29个森林管护站,玉支廓管护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站点。虽然只有2.6万亩的管护面积,玉支廓管护站却是海寨林区森林防火的一道关键闸门,而管护这片林区的是一支平均年龄45岁的女子护林队。多年来,她们以树为“邻”、以林为“伴”,用心守护着林场一草一木。
每年12月到次年6月是森林防火期,尤其三四月更是防火高峰期,赵燕所在的玉支廓管护站作为林区重要的火源检查站,肩负着关键性的防火使命。
图片
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赵燕和同事们都轮流值守卡点,不仅严格检查进入林区的车辆和人员,还要做好防火法规和政策宣传。所以从春节至今的几个月时间,赵燕只回过家一次。每天都坚守在林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护林对赵燕来说算是科班出身,2009年大学毕业后,赵燕又到西藏服兵役,成为一名军人,两年后通过退伍士兵选岗考试回到曲靖,并分配到了几十公里外的海寨林场,做起护林员。面对艰苦的环境,赵燕想到自己是个党员又是个大学生,并且在部队里面锻炼过两年,她就想自己一定要带好头,把部队里面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好。
图片
2019年冬天,海寨林场进行工作调整,刘小巧等6名林场工作人员被选调到玉支廓管护站做护林员,之前她们从事的是林业育苗、管护等工作,谁都没有做过护林员,作为全市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女子护林队,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
那时的林场交通不便、水电不通,手机都没有信号,房间里的一张床、一套桌椅,就是护林员们的家。生活环境差、工作辛苦大家还能克服,但最让她们难以忍受的,是对家人的牵挂。“那时没有信号,晚上的时候我们几个女的都齐排排坐在大门口跟孩子们打电话。我儿子那时在读高中,每天我都把手机放在窗台外面,就怕他打电话来没有信号。”刘小巧回忆。
半年多的森林防火期,护林员们都要坚守在林区,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女子护林员,必须舍小家为大家。每当思念家人的时候,大家就在林区转一转,那里有她们的父辈们,也是第一代护林人留给她们的责任使命。
刘小巧的父亲16岁来到林场工作,她也是16岁来到林场。于是,守护这片林场成了她的一份使命、一种责任,是对父亲的一种告慰。
图片
和刘小巧一样,女子护林队里有五名护林员都是“林二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她们的父辈就来到海寨林场,一把锄头、一把铲子栽下了26.6万亩的树木,森林覆盖率达到92%,为曲靖主城区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如今的林场郁郁葱葱,植被茂密,女子护林队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接过父亲手中接力棒,继续守护这片绿色家园,至今她们所管辖的区域没有发生一起乱砍乱伐或森林火灾。
护林防火工作看似简单,但需要较强的责任心和敏锐度。海寨林场外围村庄密集,农地与林区交错,外围农事用火时有发生,护林防火难度较大,所以除了守好卡点,日常的山林巡查也至关重要,巡林的路线的制定,火灾隐患点的排查都有很多讲究。同时,巡护的过程中路线都是土路,周围都有杂草、枯枝,比较难走,每天巡林的距离都是3—4公里,对于女子护林员们来说,体能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今,提起林场的一草一木,女子护林员们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看着周围的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林区的绿草面积越来越大,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采访中,护林员韩雷仙告诉记者,选择的护林员的工作,就意味着了枯燥且辛苦的生活。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不少风雨,但她们又深爱着这份工作、这个职业,如同他们的父辈一般,守护着这片林场,以场为家,以林为业,用林业人的执着、热情,不辞辛苦,把满腔的热情奉献于一草一木,守护好这片森林,一辈一辈传承下去,共同守护这绿水青山。
曲靖日报记者 严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