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位再度下降,南方气候要沙漠化?分析:只是短期天气异常

鄱阳湖又瘦了!鄱阳湖水位再次下降的消息传出,这两天引发网友们的大量关注。3月5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升级发布枯水红色预警,指出2月下旬以来,受五河来水减少及长江干流水位缓退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而到3月6日,监测数据显示,鄱阳湖代表性站点星子站水位跌破7米,开始逼近该站点历史最低水位6.46米。
图片
一、鄱阳湖去年到今年已多次跌破7米
3月6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6.99米,再次跌破7米。但这不是鄱阳湖近年来首次出现7米以下的水位,实际上,自去年9月以来,这已经是第5次跌至7米以下。此前,1月29日22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6.99米,是去年9月以来第4次跌至7米以下。
图片
今年2月上旬,我国雨雪天气频繁,江南、华南等地阴雨缠绵,多个城市甚至遭遇持续不见天日的“流浪太阳”,这些天气的影响导致鄱阳湖水位一度持续上涨,到2月中旬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一度回升至9米以上,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也一度已经解除鄱阳湖枯水蓝色预警。但随后,鄱阳湖的情况掉头向下,实际上,到2月27日水体面积较2月15日水体面积缩小了约35%。因此,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继2月27日发布枯水蓝色预警后,分别于3月2日、5日8时升级发布枯水黄色、红色预警,可见该地区自2月下旬以来,降水减少得相当明显,甚至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都正逐渐转为明显偏少状态。
图片
官方统计显示,去年6月下旬以来,受降雨持续偏少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9月23日星子站刷新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水位(7.11米,2004年2月4日)之后仍持续下降,并于9月26日跌至7米以下,11月17日出现有记录以来最低水位6.46米,低于原最低水位0.65米。自去年9月以来,星子站低于7.11米天数累计89天。
图片
二、南方气候要沙漠化?
从卫星图上看,鄱阳湖近期“瘦身”明显——2月15日,卫星图像显示鄱阳湖虽然水位远不及夏季,但还是有着不少水面,依稀能辨认出鄱阳湖经典的轮廓。但到了3月5日,同样的卫星图像上可见,在半个月过后,鄱阳湖的水体面积明显缩小,2月15日一些地方的湖区在3月2日已经找不到了。已有分析数据指出,到2月末,鄱阳湖水体面积仅为1033平方公里,达到了近10年来同期面积最小,而时至今日,随着水位跌破7米,鄱阳湖水体面积还在进一步缩小。
图片
这座位于长江流域的淡水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重要的湿地之一,对于维持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鄱阳湖去年至今5次跌破7米大关,甚至一度出现史上最低水位,也让不少网友担心: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不是要消失了?南方气候是不是正在沙漠化?
图片
三、主要是近期天气异常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干旱频发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鄱阳湖的补给条件。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在长江上游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和取用了大量的水资源,从而减少了下游地区和鄱阳湖的入库流量。另外,赣江、抚河等支流沿岸存在着过度开发利用、非法采砂、排放污染物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鄱阳湖的自净能力和抗旱能力。
图片
但从整体上看,去年夏天以来,我国持续处在异常气候模式中——尤其是长江流域,在8月出现了一系列的创纪录热浪和干旱,导致长江流域湖泊河流水位显著下降,这一度影响水力发电、运输路线,并且不少地方在夏天甚至开始限制饮用水供应。根据一项欧洲空间局的分析,2022年的夏天,长江流域的降雨量比正常水平低约45%,导致干流和大量支流水位严重偏低。例如在重庆,在2020-2021-2022年相似时间的监测数据上可见,重庆附近的长江和嘉陵江2022年水域比起前两年大幅缩减,显示出去年夏季的异常干旱。
图片
在创纪录的热浪中,也同样冲击了我国鄱阳湖和洞庭湖。卫星数据显示,两个长江流域的大湖在2022年夏季初期一度水量充沛后,到8月下旬就已经大幅缩水,到10月初原本的湖面更是被更多陆地占据,两大湖泊几乎已在卫星图上找不到。
图片
之前中气爱就已经分析过,2022年夏季的超强高温伏旱,正是拉尼娜、北极海冰、印度洋海温等一系列异常模式叠加的产物,属于短期内的气候异常波动。这并不代表,未来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该地区都会如此少雨,“南方气候沙漠化”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但也值得注意的是,鄱阳湖去年到今年的异常状态意味着,去年延伸以来的气候异常还在继续,我们还需持续关注极端天气。而且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极端化,鄱阳湖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涝,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