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朋友圈都是刘亦菲捧花 为什么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在微信群里,好多顶着“刘亦菲捧花”头像的人在说话,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不但带火了云南旅游,也让这个刘亦菲头像“攻陷了我半个朋友圈”。在微博上,#刘亦菲捧花#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4.5亿。小红书上随手一搜,满满的“拍刘亦菲捧花照教学视频”。周末出门逛街,总能碰到有穿着蓝衬衣、戴着发箍、手捧鲜花的姑娘们在拍同款照片。印有刘亦菲捧花照片的手机壳等周边物品冲上淘宝热搜,二月下半个月的搜索量相比上半个月飙升2852%。
到底是“天仙”的美商加持,还是剧集的长尾效应?
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周边热度飙升2852%
捧花照还有萌娃萌宠版
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老板,我想要这种拍照……”上个周六,记者在杭州大兜路上的花店买花,话都没说完,懂行的老板就一指边上桶里的粉色玫瑰——“拍刘亦菲是不是?有!”
据花店老板介绍,最近天气晴好,客人问刘亦菲同款的也多了起来,不过很多女生都是自带道具,“像你这样临时买的也有的。想便宜一点?这个芍药也可以的,颜色差不多。”
这张捧花照,出自《去有风的地方》中的一个温馨剧情:清晨,阿遥(李现)敲开红豆(刘亦菲)的房门,送上一束花,并嘱咐她“记得吃早饭”,红豆捧着花朝阿遥笑得好甜。
甜甜的爱情,美美的“天仙”,让这段剧情爆火出圈。事实上,不只是微信,打开豆瓣、小红书、抖音等社交软件,你会发现“刘亦菲头像”满天飞。最近周末往咖啡馆、景区等网红多的地方走走,你大概率总能撞见几个手捧花花、身穿蓝色衬衫的女生。
图片
网友热衷拍摄捧花同款照图源网友微博
目前,“刘亦菲捧花同款”已经衍生出了漫画、萌娃、萌宠甚至是搞笑等多个版本。各种周边产品更是冲击每一个“刘亦菲女孩”的钱包。从头像到手机壳,能印上刘亦菲捧花照的地方,都被一网打尽。据“央视网文娱”报道,淘宝上捧花手机壳等周边物品,半月内搜索量暴涨2852%。
图片
图源:网友微博
使用频率太高,就容易“撞脸”。难怪有网友吐槽说:“一个微信群里十多个刘亦菲,不备注都分不清楚谁是谁。”
刘亦菲的仙气
叠加田园剧的长尾效应
为什么那么多人一夜之间都把头像换上了刘亦菲?
首先当然是因为美。而刘亦菲本身就自带流量。在《去有风的地方》播出前,“刘亦菲现象”其实就广泛存在于互联网各种梗中。豆瓣有网友发帖会先说“求助各位刘亦菲”。一些粉丝也爱用刘亦菲饰演《金粉世家》时充满少女感的照片作为头像,称此为“吸美气”。
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更重要的是,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发酵后,这个头像被赋予了“锦鲤”体质。
“据说用刘亦菲捧花头像可以转运!”不少网友说,换上这个头像就找到了高薪工作,甚至连考研都能得高分。还有一些自媒体从五行八卦、易经角度对“捧花照”进行分析,认为其“反映出当事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以及追求事业的立场”。这一论点,也很契合当下不少女性既要爱情也要面包的心理。
图片
图源:微博考研博主
而《去有风的地方》可谓生逢其时。
在快节奏的城市待久了,总是向往小镇的宁静和缓慢。该剧的魅力就在于“云旅游”。刘亦菲饰演的许红豆在离开北京后到了大理云苗村。每天睡到自然醒、发呆撸猫晒太阳,慢生活不仅治愈了红豆还治愈观众。《人民日报》评价道:“一部剧带火一个座城,《去有风的地方》成功点燃了观众的旅游热情”。
图片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后疫情时代,这部主打田园治愈的剧集用如诗如画的镜头语言,治好了不少人的精神内耗。刘亦菲和李现之间的化学反应,与云南的美景相得益彰。知名影评人“影视独舌”评价说,“它精准捕捉到了‘内卷’之下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以及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试图将缓解年轻人内心焦虑的议题,与乡村创业、发展的问题结合起来探讨”。
可以说,当刘亦菲的“仙气”和剧集的长尾效应叠加,不火都难。
隐匿在统一头像和ID背后的
网络安全感
图片
“刘亦菲捧花头像”微博话题阅读数超4.5亿
和“刘亦菲大军”相似的,还有以“momo”为网名的大批网友。
在微博、豆瓣等帖子下面,你常常会看到这种“怪象”——无数头像和ID都一模一样的“momo”讨论得热火朝天,看起来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可点开他们的主页才发现,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用户。
图片
左:小红书“momo”ID搜索结果右:小红书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刘亦菲”
关于“momo”的来源,还要追溯到微信的“么么龙MOMO”原创表情包系列。微信授权其他平台登录时,无论是豆瓣还是小红书,用户都可以选择新建账户头像和昵称,“momo”便是系统提供的选择。于是,“momo大军”就从微信冲向其他平台。
前阵子,陈飞宇工作室的一纸律师函将“momo”送上热搜,却不知他们面对的是名为“momo”的汪洋大海。网友纷纷调侃,这次真的是“一mo做事亿mo当”。
图片
陈飞宇工作室发布的声明(部分)
图片
相同的头像、类似的ID背后,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寻求“隐身”的社交心理。
“身为‘社恐’群体,既想自由上网冲浪大胆发言,又能获得身份的隐秘。不用担心被现实朋友找到,也不用担心吐槽某个明星后被他粉丝网暴。”一位00后“momo”向记者袒露心声。
90后女生Victoria则说:“之前我是用我家宠物做头像的。前几天因为要买演唱会的票,加入了一个200多人的群,群里都是不认识的人,我就换了刘亦菲头像,安全。”
曾几何时,年轻人追求特立独行。而这一届年轻网友,似乎更喜欢隐匿在相同的头像后,寻找一份自由倾诉的安全感。
(来源:潮新闻 作者:庄小蕾 姜增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