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尧、许庆民、张国忠:每一次报告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检察印记

图片
最高人民检察院连续五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接受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认为——
每一次报告
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检察印记
图片
曹清尧代表
图片
许庆民代表
图片
张国忠代表
每年一次,从不缺席。
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的五年,检察事业欣逢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检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开花的发展形势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充分行使监督权力,就检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听取和审议最高检专项工作报告,确保了检察改革的蹄疾步稳。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人大监督下的检察实践。他们认为,最高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形式,也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改进自身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
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检察实践
每年一个主题,事关检察事业发展方向。
2018年10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最高检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0年10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
2021年10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办理控告申诉案件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2年10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最高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充分体现,也对固强补弱、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部部长许庆民看来,近年来的检察改革,不论是公益诉讼检察,抑或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每一项都事关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每年一次的专项工作报告,不仅是对处于改革深水区的检察机关的支持,也是对检察机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行的“加持”,确保了改革的行稳致远。
“监督者更要有‘被监督’的意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表示,各级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有力确保了检察权正确行使,有效促进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检察机关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加强和改进检察改革的意见建议,为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张国忠代表说。
把审议意见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作为人大监督下的法律监督机关,贯彻好、落实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就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新业态监管等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针对这些意见建议,检察机关认真吸纳、有效落实,转化为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水平、自觉将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其他‘五大保护’的一条条务实举措。”曹清尧代表还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各级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妇联等已建成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取证场所2053个,较2021年增加450个。
记者注意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之后,最高检第一时间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强化对本地区贯彻落实审议意见情况的调研督导,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项工作做得很实!”曹清尧代表说。
监督越有力、越精准,推动工作的动力就越强劲。
“虽然法律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职责,可很长时间以来,社会上包括检察机关自身都把检察机关主要看作是刑事司法机关,在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监督方面,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在工作开展上,都明显存在短板,下一步如何补短板?”在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有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针对性的询问。
一组民事检察工作的数据显示,2022年,抗诉改变率和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均超过90%,较2018年分别增加15.3个百分点、42.8个百分点。从数字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民事检察监督质效持续提升。
不断走深的
全面依法治国检察实践
纵观近年来的检察工作,不论是重塑新时代检察格局的“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还是彰显检察现代化探索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制度革新,抑或是“案-件比”等机制创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级人大有力监督支持下,检察改革蹄疾步稳、由点及面,检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可以说,检察机关‘四大检察’的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与专项工作报告的把脉定向、监督引领是分不开的。”曹清尧代表向记者介绍,过去五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也分别就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听取检察机关专项工作报告,实现“四大检察”各领域全覆盖。
“实际上,专项工作报告也是人大代表走近各级检察机关、了解检察工作的一扇窗。”曹清尧代表谈道。2022年7月,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对重庆市检察机关改革创新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大家普遍感受到,检察理念为之一新,监督模式为之一变,和以往印象中的大不一样。
“过去五年,检察机关经历了一系列系统性、重塑性的变革,检察工作可以说出新出彩。”张国忠代表表示,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关心支持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深深沁入检察实践,并且结出丰硕成果。
谈及接下来的检察工作,张国忠代表建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落实审议意见为契机,争取更大支持、增强改革信心、改进法律监督,全面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他特别指出,基层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是落实审议意见的第一线,要围绕落实强基导向,狠抓基层检察院建设,加大对偏远困难地区基层检察院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巩固检察工作的基层基础。(检察日报 法治中国两会特刊 于潇 满宁 岳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