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财富报告:国内7.7万家庭资产超2亿,财富分化是未来最大趋势

根据胡润研究院在3月10日发布的2022年度《胡润财富报告》来看,位于金字塔顶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4.9万户,占全国总户数4.9亿的万分之一,这些家庭每户都至少拥有3000万美元的可投资资产。
换句话说,平均每一万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的可投资资产在30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这个数字在2亿。
该报告还称,尽管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财富人群在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上“仍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也为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广阔机遇。
报告指出,截止2022年1月1日,除港澳台之外,内地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已经达到416万户,比上年增加9万户,增长率为2.2%,其中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71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增加2.6%,其中拥有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90.7万户。
而其中最富有的拥有3000万美元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7.7万户,比上年增加3200户,增加4.3%,其中拥有3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4.9万户。
高净值家庭连年增长的背后,本质上是财富越来越分化的一个象征,这可能也预示着,在市场经济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财富分化的横沟,已经开始超过了发达国家。
图片
一方面是财富的聚拢效应,高净值家庭的资产和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国内的低收入者也同样不少,早在2020年,我们就有着6亿人口月收入不足1000元。
而疫情,无疑是加剧了财富的分化现象。
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在疫情初期的时候,谈到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他有一个相对乐观的看法,那就是疫情虽然给经济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无形之中也让许多人的财富被稀释,而这种稀释有利于后来者追赶,让一些富起来的人财富减少,后来者才有更多的机会。
但现实情况却是,有的企业大而不能倒,在一系列的救助、扶持下,原本应该在市场浪潮中倒下去的企业没有倒下去,而那些低收入者反而成为了疫情下损失最大的群体,反过来,那些财富本来就集中的人,在疫情期间财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因而,新冠疫情三年,因为大企业的补贴和扶持更多,依靠庞大的市场份额,反而过的还不错,而那些上班族低收入者,因为没有补贴和扶持,收入反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基尼系数只能不断走高。
数据也能够很好的反映这一现象;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国内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达到0.49的峰值后,略有回落,但疫情之后再度上升,2021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而同一年,发达国家因为对低收入者的补贴扶持更多,因此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平均为0.314。
财富的集中有好的一面,当然更多的可能还是不好的一面。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说,2021年,国内富裕家庭数量增加最多的是上海、北京、广州和浙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推动,去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豪宅火热,单价15万人民币以上的豪宅成交量翻了一倍,另一方面,大陆股市有所上涨也带动了财富家庭数量的增长。
当财富的增加是房地产,这背后的问题就非常古怪了。
图片
房地产本身并不能带来太多的价值,当房地产在被建好的那一刻,水泥、人工成本和建筑材料以及地皮成本等就已经涵盖在内了,而房地产自身的实际价值又和市场的供需密切相关。
在今天房地产飞速上涨的十几年,不管房地产如今的价格有多么高,财富的转移效应也很难被市场主体所消化。
换句话说,一套房子不管现在卖多少钱,它的价值早在被生产修好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决定了。
2021年一线城市豪宅的成交量火热的背后,当然有其新冠疫情的因素,虽然这无形之中让高净值家庭的财富增长,但这背后可能也说明,在今天的国内豪宅交易市场中往往有两类人。
一种是想急于出手的,在房地产硬着陆之前,赶紧把手中的这块烫手山芋给扔掉,变现;还有一类,则是更看好房地产未来的前景的,尤其是豪宅未来的增值前景,在满足个人自住和投资两类需求。
因此,2021年豪宅成交的火热,一类人相信击鼓传花,于是急于脱手;还有一类人相信豪宅市场未来的前景和满足当下的居住需求。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22年国内存款新增17万亿,平均每个人储蓄了1万多元。
这当然不是因为更多的人收入增加了,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超额储蓄”,更多的,这17万亿的存款,依然来自头部的富裕群体,他们卖房、把股票套现,然后把套现的现金流放入到了银行中,转化为定期储蓄。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可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感受到了某种变化,又或是什么都感受不到,仅仅只是单纯的直觉,亦或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避险情绪越来越高,这让他们把资产套现,然后放在了银行里,当作避险资金。
图片
过去我们说,要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今天我们几乎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人的富裕。
今天我们14亿的人口,已经有一部分人过得比美国人还要好,生活的还要富足,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让更多的人慢慢富起来。
但这一步的难度,可能也是最高的。
目前我们的人均GDP在一万多美元,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这个标准可能也就是发达经济体的标准,三万美元的人均GDP,这意味着我们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翻三倍左右。
以我个人的愚见来看,这至少需要一个普遍在月入过万的收入结构下,可能会达成。
但普遍性的月入过万,在今天的劳动力和生产效率下,也是极难的一件事。
我们有着极强的实用主义,这种实用主义让很多人专注于投机或者投利,在缺乏共识的今天,这个目标或许需要我们用更长的时间跨度去慢慢完成。
内部需要共识,而外部,则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在今天,不管是寻求共识,还是寻求稳定,都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事情。
在财富分化的大趋势下,再分配可能是唯一短期有效的措施。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