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跟着镜头,看看都杨这个古屋古寺古树古井多的村庄

文字:李洁聪  黄天康
摄影:李洁聪  樊贵明 陈夏 谢意
原标题:通古明今联合村
联合村位于云安区都杨镇麦洲街北面,下辖罗坝、吉庆两条自然村,有李、严、陆等姓氏。1956年成立初级社时,罗坝村取名民联社,吉庆村取名民合社,1958年由两社组成大队,命名时各取一字,故名联合村。
图片
图片
01
红色联合
图片
都杨有“西江小延安”之称。在联合村,也有许多仁人志士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来。1926年冬,在云浮县农民运动发展高潮的影响下,罗坝村青年李荣邦与石巷村陈凤诰联合起来,宣传广东农民协会宣言,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向反动势力展开斗争,使都骑农民运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28年8月,农民运动失败后,李荣邦隐蔽乡间,在罗坝村开办了一所私塾,亲自执教,宣传革命道理。在此期间,他还倡议建立都骑第一小学。
图片
1938年7月,省抗先队西江17分队从广州来到云浮,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组织,先后吸收了榃寺村的余渭泉和潘泽元、麦裕滔以及罗坝村的李青、李君怡等人入党。同年12月,建立都骑党小组,李青任组长,继续开展党的工作,使中断近八年活动的云浮县党组织活动又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李青与原西江特委书记、特派员冯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结为夫妻。李青、李君怡还发起成立了三罗地区最大的妇女抗日组织——都骑妇女抗日同志会。
图片
一九四九年五月间,云浮县党组织在都骑组建云北区中队,其中吉庆村的严耀、陆金、陆叶和、严秀、严福、严镜泉、严金棠、严九等一班人在吉庆村严氏宗祠集结,携带吉庆村族公产的一批枪支子弹加入云北区中队。
02
古色联合
联合村有一个特点就是古屋古寺古树古井多。吉庆村严氏是宋朝祖孙双进士严讽、严挺臣的后人,严氏宗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数百余年,曾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庚戌年)冬月重修扩建,2013年再次重修。祠内封檐板有精湛的花鸟雕刻,墙楣有精美的山水画。罗坝村的李氏宗祠也已历经数百年,建筑融入徽派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村中,有一条自北向南贯穿整个村庄的古道,是古时“都骑洞”的一条交通要道,古道上有一段古街,街上至今仍保留部分清末民初时期的商铺。在古道中段,有一道叫“通明门”的门楼,门上贴着“通中西哲学,明古今伦常”的对联。相对其他传统门楼偏大,气势不凡。村里还有金楼寺、观音堂、东阳庙等古建筑旧址,遍布村头巷尾的古井,井水永不枯竭。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在古道两旁,有4棵几百年树龄的古老红荔,枝干虬曲苍劲,缠满了岁月的皱纹,难得的是在挂果时节还能荔枝满枝头。在村中和村后山上还有数十棵百年以上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榕树、格木树。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美食联合
在云浮,有“食在都杨”的说法。都杨人对饮食是十分考究的,美食多,自然厨师多。单单是联合村,就有厨师一百多人,他们从村中走出去,或经营饭店或在高级酒店任总厨,把都杨美食风味带到全国各地。也有部分人坚守在村中,把传统美食发扬光大。吉庆村的严家勇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十多年前创办了家顺粽糍美食店,把都杨传统特色美食——都杨大粽、都杨大糠糍发挥得淋漓尽致、远近闻名。
图片
都杨大粽个头十分大,形似乌龟,当地人又称其为“大头龟”,都杨大粽制作技艺非常讲究,需选用上好糯米、去皮绿豆、五花腩肉作粽馅,再用数层冬叶包裹,以免味道流失,关键是得用柴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肥而不腻、甘香美味、回味悠长,满是回忆的味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顺粽糍美食店的另一种特色美食是大糠糍,又称为茶果。用煮熟的糯米、粘米粉包上花生、芝麻、白砂糖、红糖制成的馅料,都杨大糠糍馅料充足、香软可口,令人食过返寻味。
图片
图片
如今,历史悠久的联合村正在乡村振兴征程上焕发新的活力,展现新的形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