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请你一起分披萨!

2019年11月2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
年的3月14日为“国际数学日”
“3.14”是最接近圆周率的两位小数
故3月14日又名为“π Day”
图片
π的发音Pi
与英文中的饼(Pie)一致
而让吃货狂喜的披萨(Pizza)
又是饼系美食中让人十分钟爱的一类
北大数学的师生
向大家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何用数学原理分披萨?”‍
快跟小北来一起看看
关于这个问题
都有哪些有趣的回答和讨论吧‍
文末还有惊喜互动奖品哦!
图片
问题一:“8人均分披萨”
一个10寸圆形披萨
端上来时已被过圆心切分为6份
如果家里有6个人
每人一块,则刚好平分
但如果现在家里有8个人
该如何平分呢?
图片
如果披萨可以乖乖变回它刚出炉的样子,我们就可以按照八均分整圆的弧度,将披萨重新切分成顶角为45°的八等份,这样,每位家人都可以享用到同样大小的披萨了。
但当披萨已经被切分好时,我们要如何满足八个人的需求呢?针对这个问题,北大数学的同学提出:
解决方案
一个圆形的披萨有360°,把它分成360份,则每一份的顶角都为1°。
在现有6份披萨(每份顶角60°)的基础上,将每份再等分为4小份(每份顶角15°),就会得到24小份披萨。24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所以只要让每个人都吃掉3小份顶角为15°的披萨,大家就都可以品尝到同样大小的美味了!
图片
问题二:“不经圆心分披萨”
日常生活中
人们都是用经过圆心、切几刀的方法
来等分披萨
但如果两人想分享一张披萨
第一刀却没有切在圆心上
披萨还能被完美平分吗?
图片
1967年,数学家厄普顿(L.J.Upton),坐在餐厅享受美食的时候总喜欢想些稀奇古怪的点子,于是在《数学杂志》(Mathematics Magazine)上,由他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就诞生了(参考文献:L. J. Upton, Problem 660,Math. Mag. 40 (1967) 163.)。
问题提出后,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对它的研究立刻进展得如火如荼。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分披萨的问题,却使数学学界花了40余年的时间进行研究。
解决方案一:切偶数刀
首先,1968年,数学家迈克尔·哥德堡成为了第一个解答问题的人。但是他的解答仅限于切了4刀、6刀、8刀这样的偶数刀情况。他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极其复杂,普通人恐怕花上三天三夜也无法完全理解。
26年之后,1994年,数学家拉里·卡特斯丹·瓦根在吃了无数个披萨、裁了无数个圆后,就对切4刀的方法,用割补法给出了一个浅显易懂的直观图解证明——
经过打乱重组,可以发现在每一刀与另外一刀的夹角是45度的情况下,无论这4刀是否经过圆心,披萨总会被等分成两份。如下图所示,在上述切法的实践下,紫色部分的总和总是与黄色部分的总和相等:
图片
当切的刀数变成奇数时,所分出的披萨面积是否相等,暂时还没人能给出答案。1994年,数学家迪尔曼在《数学杂志》上再次提出这个难题,并邀请广大数学家们来解决:如果切奇数刀会怎么样?
另一种情况:切奇数刀
经过15年的漫长研究,2009年,数学家保罗·迪尔曼里克·马布里才终于成功证明了:在切奇数刀的情况下,披萨两部分面积将不再相等。即,如果当刀数N为奇数且任意一刀都不经过圆心时,披萨两部分的面积必定不相等。至此,披萨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注:过圆心切一刀是可以将披萨等分的,所以结论是基于当刀数N为奇数、且任意一刀都不经过圆心而得出的。)
图片
问题三:“谁能吃到更多?”
如果以披萨上任意一个点为中心切下N刀
相邻两刀夹角相同
两个人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
一人一块来吃的话
谁会吃得更多呢?
图片
受问题二的启发,我们可以进一步证明,如果披萨被切的是偶数刀的话,那么两人所吃的份量相同;但如果切的是奇数刀是什么情况呢?首先,如果是切一刀,那么吃到披萨中心的人会吃到更多;其次,不难由对称性证明,如果有一刀经过圆心,那么两个人分到的披萨是等量的。而至少切了三刀,且任意一刀都不经过圆心时,情况就变得更复杂。
数学家保罗·迪尔曼里克·马布里算出,切三刀时,吃到披萨中心(过披萨圆心)的人会吃到更多;切五刀时,吃到披萨中心的那个人则会分得更少。继续计算下去,当切到七刀的时候,结果又反了过来……切刀数每到下一个奇数,结果好像就颠倒一次。如下图所示:
图片
解决方案:披萨定理
披萨猜想的证明由此完成,它也正式变成了披萨定理
如果以披萨上任意一个指定点为中心,切下N刀,使相邻两刀夹角相同,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给切出的各块交替染上两种颜色,那么便有了如下结论:
当N是大于2的偶数(N=4,6,8,10,......),或有任一刀通过圆心时:两种颜色的部分面积一样大,即两人按顺序将吃到等量的披萨;
若任意一刀都不通过圆心,那么:当N=1,2或N除以4余3(n=1,2,3,7,11,15,......)时,包含圆心的部分面积比较大;当N大于4且除以4余1(N=5,9,13,......)时,包含圆心的部分面积比较小。即,切3,7,11,15 刀(4N-1刀)时,吃到披萨中心的人会分得更多;切 5,9,13,17 刀(4N+1刀)时,吃到中心的人分得更少。
其实,关于分披萨的问题还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延伸知识可以讨论与发掘:比如若是切一块方形披萨有哪些方法?若是三个人分一块披萨又有哪些切法?……生活之中,处处是数学的奥妙!‍‍‍‍‍‍‍‍
图片
北大数学“学术pizza沙龙”——‍
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假如有这样一种面向本科生的学术活动:同学们不仅可以在众多披萨口味中任意挑选,还能随意进出不同方向教授的教室,一番逡巡后选择自己最中意的留下来听,是不是很美妙?
北大数学在今年春天就开启了这种全新的师生交流模式:午餐时间,在同一个活动空间并行举办多个方向的“小讲座”,每个小讲座由该领域内一位卓有成就的老师担纲。田刚院士被邀请参加3月2日面向大二学生的首次活动,当他来到活动现场才发现,原来他需要跟肖梁、郭帅等一众年轻老师同台“打擂”,学生喜不喜欢听,全凭老师现场展现的实力!
关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候下期活动通知!
图片
图片
活动现场
数学文化节&国际数学日——
就在今天!‍‍‍‍‍‍‍
北大数院的数学文化节&国际数学日活动将于今天9:00-17:00在百讲广场火热开场!矩阵投点、孔明跳棋、蒲丰投针、迷雾数独……众多有趣的数学游戏正等待你的挑战,现场还有丰富的惊喜小礼品等你来赢取!
图片
想要更深入地走近北大数学、感受北大数学之魅力?欢迎关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送!礼!啦!
不能到现场也没关系
在评论区分享你和数学的小故事
截至3月15日中午12点
点赞前10名的留言
将获得本次数学文化节&国际数学日活动
送上的小礼物一份
有纪念币、纪念徽章
和“识数鸡”小夜灯哦!‍‍‍‍‍
(款式随机)
图片
从美食品尝到数学逻辑
从生活细节到科学原理
数学的魅力蕴含在世界的万事万物中
深入肌理,绵延不绝
多一分观察,多一层思考
数学之美,正等待我们的持续探索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编辑:高科、文浚俨
图片:袁艺、刘润轩、视觉中国
排版 | 责编:李霁
图片
北大竟然有人研究这个?
     
图片
这位网红up主,又在北大开讲了!
        
图片
她们,在北大做博后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