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揭秘总台直播团队如何切换重大新闻现场画面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宪法宣誓仪式上,礼兵护送宪法入场的现场神圣庄严。总台时政直播团队如何切换这些画面?到转播车上为你揭秘。
“切!”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宪法宣誓仪式上,礼兵护送宪法入场的现场神圣庄严。总台时政直播团队如何切换这些画面?央视新闻发布幕后揭秘小视频,到转播车上为观众揭秘。
图片
截至目前,这条发布于央视新闻视频号上的短视频,在一众全国两会相关的短视频中,拿下了10万+的热度值。可见观众对于幕后揭秘类内容的极大兴趣。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角色——导播。
什么是导播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对于采用固定场地,固定灯光类的节目,比如电视栏目、情景剧等节目,一般用多台摄像机拍摄。这样制作完成后的节目具有多角度、多景别的特点,表现的更全面,更好看。
在这种类型的拍摄中,各台摄像机都不挂带。各路视频信号通过信号线传输到一个被称为“视频切换台”的设备上。由“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操作“视频切换台”根据“电视表现规则”从多路信号中选择一路输出到录像机。这样拍摄完成后,也就完成了电视节目的初编。在多讯号导播过程中,对于不同镜头、不同机位的选择,也决定了影视作品的画面呈现度的表现力。
这种现场切换工作就是“导播”,这个进行选择信号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通常也被称为“导播”。导播的责任是指挥“摄像师”进行拍摄,并进行现场切换。
导播的切换节奏
作为一个专业导播,把握切换节奏是一项基本功。
切换是多个讯道的节目制作中导播对摄像机信号进行即时编辑的操作。切换由导播在实拍中完成,导播可以根据分镜头剧本获得基本的切换依据,但情况在实拍时会出现各种变化,所以导播在切换中要集中注意力,以应付随时出现的情况。
切换和电影艺术中惯用的“蒙太奇”手法相似,不同的是如果说电影蒙太奇是在时空中变换,那么导播的切换是再现某个特定时空,它们所依据的心理学基础是一致的,观众在单个画面的不断闪现中通过“心理完型”重构一个完整的时空。
切换中要注意节奏的控制。如在演唱会节目中,切换节奏可以根据演唱的歌曲节奏来确定,切换可以在每一句歌词结束之后切换,也可以在每一句的强拍处切换。
调机中也要注意节奏,以适应切换的要求,比如摄像机的运动快慢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相应变化,优秀的演唱会在舞美、灯光甚至人物动作的表现上都把节奏统一起来,以形成声画合一的效果。
切换中还要注意切点的选择,要符合剪辑的一般规律,比如“动接动”“静接静”等,同时注意相应景别的时长。全景的信息量大,时间相对较长,可以用时4~5秒;近景的信息量小,可以用1~2秒的时间来表现。切点的选择要保证信息足量而不要冗余,在切换中不拖泥带水。
导播的失误
导播切换镜头的失误,会直接导致电视直播事故的发生!
前段时间中央台播出的《共同关注》这档节目,就出现了一次事故。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央视新闻此时正进入广告时段,然而导播操作失误,将镜头切回了直播间,主持人朱广权本来正发呆转着椅子,瞬间正襟危坐,一秒变回“上班脸”,场面显得十分滑稽。
网友表示,像极了我上课开小差被老师逮到的样子
类似的导播误切画面的事故并不止这一起。
图片
2008年3月19日央视《晚间新闻》中,画面切到一条国际新闻后不久,忽然镜头中出现了主持人贺红梅低头补妆的画面,该画面在新闻中被播出了大概两秒钟。 
央视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事后表示:“这应该是导播的失误造成的,因为当时贺红梅完全处于正常状态,在直播期间主播补妆是很正常的。”
导播和主播的配合不当,也会导致直播事故的发生。
图片
在2008年4月17日的直播中,主播李文静竟然在镜头前打了一个哈欠,搭档赵普把新闻播完她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这个状况维持了5秒左右,事后李文静主动致歉。
李文静在致歉信中写道,“4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进行当中,作为主持人,我把直播时间误认为是广告时间,同时,没有听清导播的口令,出现了疏忽懈怠,在节目直播中间打起了哈欠。节目播出后,我非常难过,并深深地自责。作为央视节目主持人,出现这样的失误实属不该。在此,我向广大观众诚恳道歉。” 
本文内容综合于央视新闻、中播网等
本文编辑:徐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