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报名正在进行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进行 35 岁以下青年科技创新者的评选,共分为发明家、创业家、 远见者、人文关怀者及先锋者五个类别。此评选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找出被认为极具才华、创新精神,以及极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以此给予他们应得的关注,肯定他们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工作,并且激励他们继续在专业领域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经过 20 余年的沉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已成为全球极具权威性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之一。曾经的入选者包括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基因技术 CRISPR 发明者张锋、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Paypal 及 Slide 创始人 MaxLevchin 等。
当然,着眼于全球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为其发展付出努力。为了让更多青年创新者被看到,TR35 于 2010 年开始了区域性评选。
其中,作为世界上文化最为多元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的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其科技创新的力量不可小觑。2021 年,全新版亚太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在中国开启,希望借此发掘更多极具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将这群思维敏捷、灵感不断、极具创造力的科技青年推向多元化、全球化的舞台;同时,也让更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科技成果为亚太科技发展再续新章。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2023 年亚太区报名正在进行,35 岁以下的亚太地区青年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者均可参选。关于报名详情,可在这里查看。
同时,我们也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人提名,希望您与我们一起为科技青年成长提供机会,共同推进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极致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酝酿下一个“重塑世界”的可能。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行提名。
图片
本次榜单目前已获得多位超重量级专家评委的支持,首批 17 位评委名单如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图片
Antonio H. Castro Neto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二维材料与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智能功能材料研究所联合主任、材料科学及工程系杰出教授、物理系杰出教授、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Antonio H. Castro Neto 教授于 1990 年在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 1994 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 年,他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员,致力于研究低维材料。1995 年,他成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助理教授。2000 年,他成为波士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波士顿期间,Castro Neto 教授成为了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先科学家之一。2010 年,Castro Neto 教授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兼主任。2014 年,该中心获得了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的资助,并更名为高级二维材料中心。2021 年,Castro Neto 教授(与 2010 年诺贝尔奖得主 Konstantin Novoselov 教授一起)担任由新加坡教育部资助的智能功能材料研究所的联合主任。
图片
陈晓东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学总监和首席科学家
陈晓东教授是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现任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校长讲席教授,兼任化学教授与医学教授。同时,他也是新加坡科技局(A*STAR)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学总监和首席科学家。陈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力材料学与工程、柔性电子技术、数字化感知、人机交互等,曾获新加坡总统科学奖、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奖、Falling Walls 奖、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等。陈教授目前任国际纳米领域旗舰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主编,同时是多家著名期刊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
图片
陈小元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srat Muzayyin 杰出教授
陈小元目前任新加坡国立大学 Yong Loo Lin 医学院和工程学部 Nasrat Muzayyin 杰出教授,发表经同行审议的论文 1000 余篇(H-index >180,引用率超 120000 次),并完成多部学术专著和专著章节。陈教授是 Theranostics 杂志的创刊主编。他于 2020 年当选 SNMMI Fellow,2017 年当选 AIMBE Fellow。陈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如 SNMMI Michael J. Welch Award(2019)、Bioconjugate Chemistry Lecturer Award(2016)、NIH Director’s Award(2014)和 NIBIB Mentor Award(2012)。
图片
方绚莱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方绚莱教授于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主要专注于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制造的研究,其参与开发的微型晶格纳米架构材料获评 2015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方教授曾获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纳米学会会士以及荣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Chao and Trigger You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 奖、国际光学委员会 ICO 奖、NSF 职业奖等,也是 2008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入选者。他参与创建的摩方精密公司的微纳三维打印设备在 2021 年国际光电工程协会上获得棱镜奖。
图片
Cathy Foley
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
Cathy Foley 是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曾任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首席科学家。Foley 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在超导体和传感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曾获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 2020 年当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澳大利亚勋章,以表彰她在研究科学和推动女性物理学家方面的贡献。她是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2008 年)和澳大利亚物理学研究所荣誉会员(2019 年)。
图片
Debbie Hay
奥塔哥大学教授
Hay 教授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分子药理学家,其研究兴趣涵盖学术研究、教学服务以及通过与工业界的创新和合作进行落地转化。Hay 教授拥有谢菲尔德大学药理学学士学位,伦敦帝国学院博士学位。她是英国药理学会和新西兰皇家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 G 蛋白偶联受体,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被科睿唯安评为被高引学者。Hay 教授还是英国药理学杂志、趋势药理学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图片
Pooi See Lee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Pooi See Lee 教授 2002 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获得获得美国电化学学会颁发的诺曼黑客青年作家奖。2004 年,Lee 教授加入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助理教授。2009 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2015 年晋升为正教授。其研究重点是用于能源和电子的纳米材料、柔性和可拉伸设备、人机界面和用于软机器人的功能材料等。2016 年获国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南洋研究优秀奖。2017 年获得南洋创新创业奖。Lee 教授拥有 22 项美国专利,其他国家专利 60 项,参与 8 本书籍章节的撰写,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300 余篇。Lee 教授于 2018 年至 2022 年连续五年被科睿唯安评为被高引学者。她目前是 ACS Energy Letters 的高级编辑,也是多家期刊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2020 年 Lee 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 年成为美国材料学会会员,目前任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和副教务长(研究生教育)。
图片
Seung-Goo Lee
韩国生物技术研究所合成生物研究所所长
Seung-Goo Lee 博士现任韩国生物技术研究所(KRIBB)合成生物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聚集了来自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细胞工厂和 CRISPR-Cas 等领域的一百名科学家。Seung-Goo Lee 博士于 1995 年在 KAIST 获得生物技术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 KRIBB 担任研究员。他一直对酶工程和基于人工遗传电路的合成生物学工具感兴趣。其所关注的基因电路可以将各种酶活性转化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单细胞级别的酶活检测。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在于扩展基因电路在生物传感器、酶工程和代谢通路的智能调节中的应用。
图片
Teck-Peng Loh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
Teck-Peng Loh 教授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其研究重点为有机合成和绿色化学,共发表论文 450 余篇,H-index 指数为 76。Loh 教授因其成就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总统科学技术(个人)奖,入选为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和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此外还获得了日本吉田奖。Loh 教授现在是 JOC和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的副编辑,也是 Thieme Chemistry 和 Chemical Communications(RSC)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还是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创办人。
图片
逯高清
英国萨里大学校长
逯高清教授是英国萨里大学校长,是英国首相科技顾问委员、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董事会成员、英国负责任研究指标论坛主席、英国国家大学与商业中心董事会成员。此前,逯教授曾任英国大学协会董事、英国研究与创新署董事。逯教授在化学与纳米科技领域成就斐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500 余篇,引用率超 95000 次,H-index 为 149。逯教授拥有 20 多项国际专利,曾获多个国际奖项,比如因其对教育和国际研究的杰出贡献而获颁澳大利亚官爵勋章。逯教授还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与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以及世界科学院院士。
图片
Indranil Manna
印度国家工程院院长;印度 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sra 副校长
Indranil Manna 教授目前任印度 BIT Mesra 副校长。他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专注于纳米材料结构以及激光辅助表面工程和制作等领域的材料工程师。他是印度 INSA、IASc、NASI 以及 INAE 的院士,同时也是世界科学院院士兼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TWAS Prize for Engineering Sciences)获得者。Manna 教授曾任印度金属学会会长、印度国家工程院副院长,并于 2010-2012 年期间担任加尔各答 CSIR-CGCRI 主任,2012-2017 年担任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校长。目前,Manna 教授接任了印度国家工程院第 14 任院长一职,任期两年。
图片
Amulya K. Panda
印度 Panacea Biotec 副主任
Amulya K. Panda 博士拥有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和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博士学位,于 1990 年至 2021 年在新德里国家免疫学研究所(NII)担任科学家,2021 年 5 月退休,卸任主任一职。Panda 博士的研究领域为生物过程工程,包括发酵、蛋白质纯化和使用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生物制品的制剂。2004 年获得了由日本生物工学会颁发的亚洲青年生物技术奖。Panda 博士发表论文 165 篇,参与撰写书籍章节 12 个,拥有 35 项正在申请/已授权的专利。2020 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目前,在德里 Panacea Biotec 公司监督指导疫苗和生物制品的研究和生产工作。
图片
Seeram Ramakrishna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Seeram Ramakrishna 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的跨学科学者,他被汤森路透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被斯坦福综合评分(c-score)列为全球范围内在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极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自 2014 年以来,被科睿唯安评为全球材料科学和交叉领域中前 1% 的高被引科学家之一。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和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此外,他还是美国材料信息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世界生物材料学会、机械工程师学会和英国材料学会会员。
图片
C. H. Raymond Ooi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大学教授
Raymond Ooi 教授在量子光学科学和技术方面拥有 25 年的研究经验,在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等离子体学和激光相互作用等领域发表论文 120 余篇。Raymond Ooi 教授是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曾于 2013 年获得马来西亚东丽科学基金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Raymond Ooi 教授拥有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从事量子相干和激光物理研究,2003 年至 2006 年间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担任常任访问科学家。他还曾在韩国科学技术院进行强激光科学研究,在加入马来亚大学之前曾在高丽大学任教。
图片
孙茂松
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孙茂松,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计算等。
图片
陶大程
京东探索研究院首任院长、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
陶大程教授是京东探索研究院首任院长、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他兼任悉尼大学数字科学研究所的顾问和首席科学家。他主要将统计学和数学应用于人工智能,在相关领域发表一部专著、在顶级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超过 200 篇论文。荣获 2015 年和 2020 年澳大利亚尤里卡奖、2018 年 IEEE ICDM 研究贡献奖、2021 年 IEEE 计算机学会麦克拉斯基技术成就奖。先后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AAAS、ACM 和 IEEE 会士。
图片
张成奇
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杰出教授;2024 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大会主席
张成奇教授现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专家、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高级科学博士(DSc),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理事会理事长,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会士、新南威尔士州科学与工程(工程和ICT类)奖及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卓越研究(领导类)奖获得者。其研究方向是分布式人工智能。张教授是在 A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位大陆华人作者,是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的评奖委员会委员,并获选 2024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大会候任主席。2021 年,2022 年张教授受邀成为上海 WAIC 主席团成员之一。他曾参与多个中国项目的评审工作,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