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新鲜的“重生”梗拍出了本季最佳好剧,不可错过

《重启人生》完结了,麻美再也不会重生了。
没有唱《粉雪》的加藤,老成的小麻美,round1的大头贴,也没有福田赠送的尴尬薯条…
图片
其实在看最终话之前,没想到《重启人生》会迎来一个如此之圆满的大结局。
它妥帖地回应了之前铺陈的所有梗,也让四人组轻而易举地得偿所愿,寿终正寝。
在整个电视剧创作的大环境都是复仇、大女主、爽剧、重生便要开挂走上人生巅峰的奇情奇观中,更显得它无比温驯。
图片
而细细回顾一下麻美走过的几轮人生,你所能想到的,不过是本文开篇所言那些吉光片羽的瞬间。
也正是这份参与感才会让我们恍然大悟,《重启人生》不过是一种久违的日剧之况味。
把大事化小,但小事天大。
图片
其实一开始,本剧在冬季档中毫不起眼,但逐渐从关注寥寥到了现在的破圈爆火。
开局仅有小范围的观众给了它豆瓣9.2的逆天高分。
但随着看过的人越来越多,没想到不降反升,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引起巨大的讨论度。
图片
更何况,它的卡司都算不上是能出圈的流量。
安藤樱、水川麻美、夏帆、染谷将太、黑木华等等都明确指向了固定的日影受众。
这些都让《重启人生》所激发的热度和讨论,变得更纯粹也更原始。
就像剧中四个小学生创办的“电视剧社”,她们嘴里含着棒棒糖,每天放学后在小卖部门口,为了竹野内丰还是《恋爱世纪》煞有介事地严肃商讨。
图片
这是日剧的奢侈和魔力,它巨大的共鸣都在无情节处展开。
纵观整部剧有过很多次滑向套路的危险,但都被编剧笨蛋节奏小心地避过。
故事的设定是早已不新鲜的“重生”梗。
主线也非常简单——
一个普通女人因无法接受转世为食蚁兽、鱼、海胆…因此不断重生积阴德,好实现转世为人的愿望。
图片
但第一集开篇,从死后到转生仅仅用了半集不到就交代完毕。
安藤樱用她冷淡、肃杀又带点憨厚的语气和表情,让从普通的公务员日常,到成为“危地马拉的食蚁兽”还是“重生积德”这样的脱力系选择,变得合情合理。
图片
而被剧集大书特书的,则是无比琐碎的情境。
比如麻美、夏唧、美宝的闲聊,如何歪倒做一团展开的思维漫游,先庆祝生日再转战到第二摊的KTV,最后坐在便利店门口吃冰激淋。
关于吃饱了还要不要接受免费赠送的薯条这件事进行了漫长的讨论。
最后还是全部吃光了,甚至犹觉不够。
图片
这种微妙的轻重转换在最后一集更加明显。
一个拯救失事飞机的典型英雄主义情节,飞快结束。
而四人组在台北重逢的对话细节,则被不停地梳理。
原来重启了无数次人生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不过是我呼唤你的昵称改变了。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重启人生》看似絮絮叨叨,有大量的重复情节,但却完全不会让人觉得乏味。
实际上,故事主线的推进非常之快,短短10集就讲了不同角色的十来个重生故事,但是又在一些节点上无限延宕。
简单来说,这是编剧笨蛋节奏的“反类型”叛逆。
图片
如果常看日本综艺节目的观众一定对这位天堂职员不陌生。
你会一边感叹霓虹搞笑艺人的才华,一边又深深地点头,赞同编剧的人生观。
所谓大事发生转瞬即逝,生活的大部分则是大事的碎片,和不断分解后的一个个具体。
图片
真理如何一笔带过好友之死,又如何承受她百年孤独的人生。
麻美如何挽救了误诊的爷爷,又如何放弃了转世成人的机会。
这些“大事”都被消解、转化、下沉为一种冷幽默的脱力系吐槽。
图片
在这部剧中,用来煽情的不是牺牲奉献的高潮,而是一种默契。
在目睹了种种女主生活的具体情境后,我们展开了广泛的自我脑补。
是麻美和朋友们的默契,也是麻美和小时候的自己的默契,更是麻美和你我的默契。
在那些琐碎的生活流和日常对话中小心搭建的力场,没有非说不可的台词,非掉不可的眼泪,只邀请你坠入坠入,把每一个角色替换成自己的脸。
图片
在《重启人生》的发布会上,主演之一的木南晴夏形容剧中的人物:“没个性”。
的确,他们都普通到灰扑扑的,用官方吐槽来说:
既然重生了为什么不拿诺贝尔奖、拯救苍生,或者按惯常的逻辑,买房、挣钱,走上人生巅峰。
图片
却选择了继续重复和朋友照大头贴、换贴纸、养电子宠物、姐妹碎碎念的日子。
麻美每次重生解决的问题无非是捡垃圾,阻止幼儿园老师出轨,帮童年好友远离渣男等等芝麻蒜皮的小事。
图片
它顺理成章地解构了我们奉为真理的目的论,又刷新了另一种生死观。
一个普通人的重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婴儿期到开始上学、交友、接触集体社会,你确定能比现在的自己做得更好么?
在性格不变,基本盘不变的情况下,同样的痛苦你能不能避免或挺住重温一次?
所谓不可挽回的选择又究竟是在哪一个节点开始出错了的?
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又真的会大过小学时和朋友进入文具店,那仿佛进入异世界般的干净爽利么?
图片
“重生”在这里当然不意味着开挂,而是给了麻美一段审视的距离。
她可以静下心来试错、体验,得出对某些本来模糊之事的结论。
一开始,虽然她没有按照常见的爽文行动,但确实抱着具体的目标——
为了积德,转世为人。
图片
但你会发现,剧集在麻美的视角下所划出的重点,全部都是一些极其琐碎的感受,而它们都微妙到需要你全情投入才能获得。
比如“千金难买早收工”的快乐,努力工作后杀青的快乐,社畜回家看到老友买了啤酒等候的快乐。
图片
再比如剧中费心刻画的,和音乐电视剧一起长大的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需要耐力养护的默契。
麻美耳机里的音乐从中岛美嘉到齐藤和义到RADWIMPS,口中的电视剧则从《恋爱世纪》到《极道鲜师》再到《spec》。
这些东西是时代的变化,也是一个具体的人的编年史。
图片
此时,再看到麻美转身放弃了投胎为人的机会时,她的目的性就已经被重构了。
你也完全忘记去追问为什么。
因为光是解决这些小事就足够津津有味了。
图片
此时,麻美和真理用无限延长的人生去学习、锻炼。
将一个人的积德转变为成全更多人的圆满,已经是一种变相的“不死殉道者”的修行。
而编剧笨蛋节奏想讲的,当然也并非全是一个“友谊大过天”的当代都市物语。
他用搞笑艺人的惯有视角——平等且抽离的观察,高高举起但必须轻轻放下的逻辑。
图片
让我们不由地思考,生而为人的甘甜究竟来自何处?
麻美在得知自己二周目会转世成鱼时,笨蛋节奏饰演的工作人员是这么回复她的:
“认为投胎成人比较好,那是人的观念,投胎并无顺序,大部分动物转世还是想做现在这个物种,独角仙想成为独角仙,哪怕是蟑螂也一样。”
图片
而执念为人的麻美,所放不下的不是金钱、权力、爱情,也不是卷王的社会逻辑,更不是世俗成功的人生。
她只是还没活够。
在麻美纯粹且务实的观念中,生而为人在乎人性。
其奥义大概就是那些能让你感知到自己正在活着的瞬间吧。
但它们过于容易被轻视,也平淡到你不知如何是好。
图片
在最后一集的结尾,麻美几乎复刻了自己一周目的状态,中间光怪陆离的重启似乎变成了一场幻梦。
这奇妙的观感,好像将我们每日重复的日常和麻美复沓式的人生画上了等号。
图片
每日活着,相较前日的流程做出一点点改进,是否就是一个预知未来者的“重生”呢?
剧中,为了追求音乐梦而吃尽苦头的福田,是麻美为数不多不加干预的任务。
故事毫不吝啬地展现了他的平庸和不舍,如何在无人的车站唱了八小时,给同学制作的电视剧跑龙套。
图片
但开了上帝视角的麻美知道,铩羽而归后的他会结识后来的妻子,生下可爱的孩子,展开另一段故事。
这是福田的平行时空,也是普通人的本质。
图片
没有必然的圆满,只有你的一厢情愿,只要充分地体验和尝试,每一刻又何尝不是一次重启。
这也是为什么亚洲观众能如此轻易和麻美共情。
在扭曲的竞争话语和极端的人性刻画中,她足够躺平也足够胸无大志,只想回老家,只要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
毕竟光是改变小事,或是像三浦透子那样,重新过好一生就已经足够勇敢了。
图片
最后,说说安藤樱。
剧中的麻美不婚不育,“不求上进”的170年,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干你屁事”的沉静,这是演员带来的气质。
图片
她的狡黠和安定感,让整部剧的基调变得如此可爱但不讨好,深刻又不说教,这大概也是编剧渴望的那种举重若轻了。
而在不久前结束的日奥颁奖典礼上,安藤樱拿下了最佳女配角,她在获奖感言中说道:
在万分辛苦的时候,只要能回到最爱的“现场”就好了。
图片
“现场”这个词非常微妙,它不是明星光环和票房收益。
而是指向了一种“未完成的进行时”,一种对绝对的“此刻”和创造与体验本身的享受。
在这个意义上,看着领奖台上的安藤樱也会恍惚和麻美重合。
她们在平行宇宙里,共享了相似的人生主题——
切实充分地感受此刻的经验,也是一次重生,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