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漏与推挽傻傻分不清楚?只需3个电路讲解

前几期我们的GPIO引脚解读视频里有提到开漏与推挽输出,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开集、开漏与推挽输出,今天我们就详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开极、开漏输出与推挽输出是我们在学习电子电路的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要用到的知识点。
先从他们的原理开始讲:
首先是开集输出,集就是指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了。下图就是集电极开路输出的两种形式:
图片
第一种是NPN型开集输出,就是在电路没有接入负载时,如果输入信号为高电平,输出就是低电平;如果输入为低电平,输出为高阻态。当接入负载时,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电流经过负载流过三极管;输入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负载中无电流流过。
第二种是PNP型开集输出,和NPN的情况正好相反的。在电路未接入负载时,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输入为高电平时输出为高阻态;当接入负载时,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电流经过三极管流过负载;输入为高电平时三极管截止,负载中无电流流过。
这两种形式听上去有点绕,其实只要掌握了一种的原理,另外一种就是相反的,很好记。
了解了开集输出,那么开漏输出也就很好理解了。它是指MOS管漏极开路输出结构。它也是分成两种形式:
图片
第一种是N沟道MOS开漏输出,在电路未接入负载时,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输入为低电平时输出为高阻态;当接入负载时,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MOS管导通,电流经过负载流过MOS管;输入为低电平时MOS管关断,负载中无电流流过;
第二种是P沟道MOS开漏输出,在电路未接入负载时,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输入为高电平时输出为高阻态;当接入负载时,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MOS管导通,电流经过MOS管流过负载;输入为高电平时MOS管关断,负载中无电流流过。
开集和开漏输出结构在输出原理上是相通的,只是通过2中不同的器件来完成输出,以上这两种电路是用于负载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取决于器件信号与电源功率。当我们把负载电阻更换为上拉/下拉电阻,就可以让这个电路作为电平转换电路使用。
接下来说说推挽输出,推挽输出一般由2个三极管或2个MOS管组成,推挽输出的特点就是驱动能力强,在不加外部负载时,可以正常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我们以三极管组成的推挽电路为例做电路分析,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Q3关断,Q4导通,输出为低电平;输入为高电平时,Q3导通,Q4关断,输出为高电平。下图为推挽输出结构图:
图片
这里有小伙伴就比较迷惑,既然推挽输出的驱动输出稳定,而且驱动能力强,那为啥还要去用开集或开漏输出结构呢?他们应用场合有什么区别呢?
举两种应用场景,就知道他们的妙用了。第一种,以STM32的I/O端口位的基本结构为例,下图是单片机的I/O输出结构图,由一个P-MOS与N-MOS组成,通过配置,可以通过控制P-MOS与N-MOS的导通,使输出配置为开漏或推挽输出。当P-MOS禁止时,输出配置为开漏输出,开漏模式一般应用在I2C、SMBUS通讯等需要“线与”功能的总线电路中,除此之外,还用在电平不匹配的场合,如需要输出5伏的高电平,就可以在外部接一个上拉电阻,上拉电源为5伏,把GPIO设置为开漏模式,由上拉电阻和电源向外输出5伏的电平。当P-MOS使能时,输出配置为推挽输出,这时候单片机就可以正常输出高、低电平了。
图片
I/O端口位的基本结构
其实,对开集、开漏的使用,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在工控场景的PLC系统里,不管是PLC的输出,还是传感器的输出,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开集输出,这里使用开集输出的原因就是可以实现不同传感器电平的兼容,也可以实现传感器并联到同一个PLC的DI输入点,如果传感器采用推挽输出,在一个PLC的DI输入点上接入单个传感器时,工作时没问题的,当将2个传感器并联到同一个PLC的DI输入点,若一个传感器输出高电平,另外一个传感器输出低电平,这时候就会造成短路,损坏传感器。
欧姆龙接近传感器基本结构
图片
欧姆龙增量式编码器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