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人物|张瑞龙:白族甲马“守艺人”

在大理的白族村落里
甲马的影子随处可见
它出现在
墙上、门上、灶台边、圈舍里…… 
陪伴白族人细数时光烟火
祈求幸福安康
传递乡愁记忆
图片
甲马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龙家,世代从事甲马制作,身为第7代传承人的他,日日与刻版、墨纸为伴,将传统技艺赓续、焕新,守护这份百年来用墨水刷出的烟火气。
张瑞龙生于1969年,是大理市喜洲镇上关村人,1983年跟随父亲学习甲马板雕刻技艺,2016年开设“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甲马传习馆”,2018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甲马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走进张瑞龙开设的白族甲马传习馆,满墙的甲马板便映入眼帘,目光一转,又被另一面挂满甲马图案的墙所吸引,非遗文化的魅力扑面而来。这里收藏着1000多幅甲马木刻版,珍贵之处在于都是原版原样、纯手工,年限最长有200多年,是祖传的原版,其雕版种类之多,在大理乃至云南当属首家。
图片
甲马起初用于民俗祈福、祭祀活动,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想要印刷一幅马甲图案,必须要先雕刻一块甲马版。选用合适的木材,先在纸上创作好图案,再将纸反贴在木板上,等图案清晰后便可用刻刀进行雕刻,最后将木板打磨处理,随后用棕刷在甲马版上刷好墨,就可以用纸或布等东西进行拓印,一幅甲马就诞生了。
图片
2011年11月,大理白族甲马画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国家级项目名录。
图片
如今甲马的种类已变得更为丰富,内容也与现代生活结合了起来。“万物皆可刻”已成为新时期甲马适应时代的一种方式。张瑞龙在制作中融入时尚元素,创作了干饭之神、前“兔”似锦、“冰墩墩”、大理网红打卡点等现代甲马图案,深受欢迎。
图片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张瑞龙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赋予传统甲马新活力。游客可以到传习馆自己动手体验甲马文化或者私人定制甲马,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同时,还推出了拎包、T恤、手机壳、明信片、红包、冰箱贴等十多种甲马文创和周边产品,让甲马融入人们琐碎的日常。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非遗技艺,张瑞龙一直在行动。他积极参加大理州开展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定期到周城完小、下关一中初中部、下关四小等学校上过课,教授学生自己画图、自己刻板,进行创作;积极对残疾人进行培训,使大家掌握一技之长;儿子张春政也成为了市级甲马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甲马文化相关的传习工作,多元化的传承方式有效推进了甲马文化推广。
图片
每张甲马的背后都是一种心境或是一个故事,无论传统的、新潮的,都是大理文化传承、历史追忆、情感倾诉、民族风情的载体,具有重大的民族文化价值。
图片
“我每天都要做雕刻、印刷,不做的话心里空空的。”三言两语,张瑞龙道出对甲马制作与生俱来的情感。无论晨昏寒暑,一双手落在笔与刀、墨与纸的轮回里,展示甲马的前世今生。
记者:杨润婷 赵正银 赵志伟
编辑:陈丝华
值周:胡亚玲 张辉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