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儿童医院牵头,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正式启动

湖南日报3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姚家琦 邱瑜)在今天举行的湖南省儿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湖南儿科医联体工作会议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湖南省儿童医院牵头,旨在通过联合区域内医疗机构,共同构建与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多层次健康新需求相匹配的上下联动、区域协同、衔接互补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内优质高效的儿科服务体系,助力国家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图片
湖南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首个试点区域确定
会上,湖南省儿童医院与首个试点区域主体责任机构怀化市卫生健康委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重点帮扶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怀化市儿童医院)为核心辐射区域内医疗机构,以切实提升基层儿科医护人员常见病诊治能力、疑难杂症初步判断能力、危重患者初步处置和转运能力为重点任务,在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强化学科建设传帮带,搭建远程教学、专家会诊、影像诊断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积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与同质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
“儿科疾病谱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提高儿科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祝益民表示,2021年4月,省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订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由湖南省儿童医院牵头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就是要解决区域内疑难重症的诊疗难题,不断完善医教研防等功能布局,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实现进步。
对照国家创建标准,目前67个考核指标达标63项,达标率94%。
“国家医改有一个目标大病不出县,具体指标就是90%以上的病人在县域医院能够得到解决。”怀化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谭力铭表示,湖南省儿童医院与怀化市卫生健康委签署合作协议,是在湖南儿科医联体工作基础上又一创新探索。在优质资源扩容和下沉的同时,区域内医疗机构要围绕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进一步厘清功能定位与服务职责,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双向转诊制度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在助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地上出成效。
全省14市州均可申请“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单位”
共建启动后,区域内医疗机构、湖南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以及湖南省14个市(州)儿科建设都可以作为整体向共建主体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提出申请,通过现场评估和汇报答辩综合评审的单位,可予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单位”牌。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这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湖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卫华说,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共建与湖南儿科医联体平台的提质增效,其本质是共通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助力分级诊疗体系落地。下一步要继续深入推进共建工作,积极探索“弱行政区划”的概念,在资源配置、技术交流、科研协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同质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评价体系,构建服务同质、责任共担、资源共享、技术均质、事业共赢的共同体。
图片
打造儿科医疗体,疑难重症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28.8%
2016年,湖南省儿童医院牵头成立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目前已发展覆盖9省27个市州198家医疗单位,建成了由省级医院牵头、市州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为枢纽、县级医院为网底的省-市-县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2019年起,医院又着力打造“3515”儿科医联体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医联体单位管理品牌、临床技术、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五大共享。同时依托湖南儿科医联体建立了新生儿重症救治、儿童肝病、儿童康复、儿童保健、儿童影像、儿童体外生命支持、儿童血液肿瘤等专科联盟,构建“1+N”的湖南儿科医联体服务“互联网”。每年上转重症患儿100余例,下转康复期病人200余例,开展疑难远程会诊300余次,累计培训基层医护和管理人员超过2万人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通畅,持续带动基层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
根据14个市州50家医联体单位数据分析,2021年通过省级专家远程会诊、线上教学等多形式联动,疑难重症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28.8%,2022年继续下降14.7%。
国家科技赋能儿童健康计划同步启动,该计划以2023-2025年作为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围绕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面向心血管、呼吸、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等专科领域,充分运用新兴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全面提升儿科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同期启动该计划首个项目“智汇心声-基层医护听诊能力提升培训”,首站由湖南省儿童医院牵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听诊基础技能整合式培训,提高基层医生心音听诊技能与疾病鉴别诊断能力,助力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