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上“洋掌柜” |在上海南郊,和一个美国茶人聊“茶经”

图片
掌柜:Jonathan Wolfberg(庄纳臣)
店名:BEI TEAHOUSE(北茶馆)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中青路
“清如许……”这到底是第几次指着这座老房子门口的石头牌匾向人介绍,Jon已经记不得了。这个美国人已经习惯了从介绍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名句开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Jon喜欢中国古诗的含蓄。水是茶之魂,而“清如许”这个半文言半白话的词,在隐约中渲染了意境。这座位于上海西南近郊的茶馆,在养云安缦的隔壁、在旗忠村网球中心的不远处,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小宇宙。
图片
图说:Jon在北茶馆大门前
秘境:北茶馆传奇
“北茶馆掌柜的”,不少朋友这么称呼Jon。而他其实是养云创新事业部的CBO(首席品牌官),除了北茶馆(BEI Teahouse),还负责“拙鱼”品牌。
“北”字是汉字中的“上声”,Jon的发音毫无违和感,他会把这个音念重音,以避免“上声”滑为“阳平”。出于中西文化中皆有的对“北向”的尊崇,他恐怕已经念这个汉字几千上万遍。
2023年是这位美国人在中国的第17个年头。2006年,Jon作为交流生到北京大学学习,开始对中国的一切大开眼界;2009年,和同学骑摩托车在云南自驾旅游,被“秘境”景迈山所吸引,布朗族的老茶人南康老师帮他打开“茶”这扇窗。
因为2007年参加哥大和上海交大的实习项目,翌年1月提前半年毕业的Jon就直奔上海滩。他在新闸路的苏州河南畔住了7年,然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搬到上海西南近郊的马桥镇。“住惯了市中心,忽然来到这里开始有点不习惯。”但随着北茶馆的搭建落成,Jon很快沉下心来,这是他心目中的茶馆。
这是一座明清时期江西抚州典型的中产家庭组屋,2002年时和其他古建筑因建设廖坊水库而面临着被永久性湮没的命运——就像千岛湖水下的贺城那样。当地企业家马先生购下这些古建筑和上万株古樟树,化整为零,一块一块组件编号运到上海,保存在近郊的仓库里。从2009年开始,这些古村落的组件在能工巧匠的努力下重新组合,历时十年,组建成如今的安缦养云。
在养云二期,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KHA操刀北茶馆的重构设计,看似古香古色的环境实则蕴含了不少现代元素,移步换景,处处惊喜。6个不同大小的包间以及会客厅,给予了茶客多种不同的选择;桌面上,定制设计的银质或陶瓷茶壶和琉璃杯相映成趣。在此间,可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让时间慢下来,可漫舞、可休憩、可思考与享受。
北茶馆在2022年年底开张,此时的Jon已经从青年逐步迈入中年,他对于茶的理解也日渐精深。
Jon第n次解构咖啡和茶这两大植物性饮料的差异,前者代表了快节奏,后者则是一种“慢下来”。Jon觉得,对于人的生活而言,两者不是不能兼容,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喝茶就像在和朋友交流,要慢慢地,会有幸福感。”
来到茶馆的中外客人各占一半。
外国人好奇于中国传统的建筑和茶艺,外企的会议、团队建设把包厢的时间表排得满满;而不少中国年轻人则是带着打卡的心理而来,在开放性的茶室中,古建筑窗格里透入的阳光让人忘了魔都的快节奏。
图片
图说:Jon在云南寻茶
愿景:茶室回归家庭
如果说北茶馆是让人“走出来”品茶,那么创立于2019年的“拙鱼”则是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将茶“请回去”。Jon这个美国人,似乎正努力做着让中国茶文化在自家“文艺复兴”的事情。
自我定位为“中国茶室一站式配置专家”,而“拙鱼”本身则是个有趣的名字:“拙”取自老子《道德经》中“大巧若拙”;鱼的形象来源于庄子的“鱼之乐”。上千年的中国茶本身已是一种禅意,融合公元前的诸子百家哲学亦毫无违和感。
就在去年年底北茶馆开业前后,“拙鱼”在“设计深圳”展会上亮相,展出的不仅仅是设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既是新的,也是“复古”的。
这个“古”,就是北茶馆的原型,和它那已不知姓甚名谁的老户主。Jon认为,中国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世界是一番创举,打破门阀束缚,让底层人民通过读书来获得功名利禄。抚州建筑的这位中产士绅主人,是典型的读书人,即使当他获得财富,建造的房屋也是简朴无奢,专门留出的茶室彰显了读书人的专属品格。
经历过纽约的忙碌、上海都市的忙碌和上海郊区的清静,Jon认为当代中国家庭应传承这种“静心”模式,在家中引入私属茶室——越是忙碌的一线城市家庭越是如此。茶室是一个节拍器,调整人的节奏、调整人的心态,在泡茶氤氲中得到休憩一刻。
“我知道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专门在房子中开辟饮茶室很有些挑战。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在深圳办展时,有一对情侣对我们的茶室设计很有兴趣,或许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图片
图说:Jon在北茶馆
小目标:把茶馆开回纽约
因为疫情,Jon已经两三年没有赴美探亲。他的父母和弟弟在大洋彼岸,而他已经在中国扎根,和中国籍太太相守10年。“我觉得在这里挺好,每天早上跑步,每天买菜做菜,用筷子吃饭。”Jon已经完全融入在中国的生活,他的普通话甚至好过很多上海本地人,“当然还有就是喝茶。”
Jon也很享受目前的工作,和事业部的同事一起开会、讨论关于文化事业,此时很多人忘了他是个老外。Jon从不刻意强调自己老外的特殊性,但他也认可自己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评判很多东西。“我们希望把中国的茶文化带到全世界,我会给团队带来一些国际化的视野。”
此时,昆曲大师张军为北茶馆特地创作的BGM音乐响起,能让很多被城市喧嚣扰乱的心境得以平静——此中也包括很多西方人。
年近不惑的Jon已经想好了未来,将和妻子奔赴中国茶的“秘境”云南,在那里继续关于茶的修行。“而此前我有个目标,希望把北茶馆开向世界,譬如纽约。”
尔东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