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为何能打动全球观众?

3月15日,《流浪地球2》在埃及上映,在此之前,它已登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大银幕,还将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等地上映。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流浪地球2》看到了科幻电影的中国想象!
“《流浪地球2》用国际视角讲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
“电影更关注整个人类群体,无论阶级、宗教、种族、出身和年龄……”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它试图讲述一个全球性的故事,而不只是一个中国故事。”
这些评价,既是该片导演郭帆、制片人龚格尔等电影主创人员的创作初衷,也是国内外影评人、观众的真实观影感受。这一次,在科幻电影中独树一帜的中国式表达,得到了全世界的共鸣。
郭帆:有底气、有自信面对各种评价
3月12日,《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40亿,成为中国影史上第10部40亿票房影片。在海外票房方面,《流浪地球2》拿下了近年来中国电影海外放映的最好成绩,目前海外票房已突破1000万美元。《流浪地球2》在国外电影口碑网站的评分也一直在上升。故事令人感动、视觉效果震撼、有里程碑意义……在国外观众的评价中既不乏此类褒奖,也出现了“线索复杂、难以理解”等评价。
图片
“既然中国电影人有底气、有自信完成这部电影,那么也应该有底气、有自信去面对负面评价。”不论是褒是贬,郭帆显然更在意评论的出发点,“只要是善意的,包括批评,我们都会接受。”
对于“线索复杂”的评价,郭帆坦然接受,直言这是出于他的“有一点贪心”。实际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的叙事模式都被好莱坞影响,完全按照好莱坞类型片的方式去讲述。在影片中铺设多条故事线,以此探索打破好莱坞三幕剧形式的可能,就是郭帆所说的“贪心”。
用国际视角讲述集体主义价值观
《流浪地球2》故事线下埋着的精神内核,也与好莱坞大片完全不同。这一次,拯救人类的不再是超级英雄。电影试图告诉人们:应对全球挑战,人类唯有团结。
这种尝试是否能被全球观众所接受?
《流浪地球2》总制片人、中影董事长傅若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电影打动观众的点,就是其表达的这种价值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的命题之下,影片呈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达。这不光能打动中国观众,也能让海外观众深深共鸣。”这一点,也通过多位国际影评人的肯定得到了印证。
在影片中,李雪健扮演的周喆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和代言人,周喆直关于“人类股骨”的演讲发人深省。郭帆表示,除了“人类股骨”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个情节的灵感也来自于三十多年前“旅行者1号”的那个“回眸”: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拍下一张照片,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受到启发,写成著作《暗淡蓝点》,提醒人类珍视地球家园。
图片
“当我们切换一个视角,从宇宙视角去看待地球的时候,会无比珍惜它,会感觉所有纷争都毫无意义。”郭帆认为,这种感受是全人类所共通的,“那个小小的白点,就是我们的一切。为什么不去珍惜?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融合?为什么不团结?”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影评人克里斯·贝瑞认为,《流浪地球2》试图讲述一个全球性的故事,而不只是一个中国故事。用国际视角讲述集体主义价值观,电影为人类危机时刻提供的中国智慧和方案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共情。一位外国观众这样评价:“相比第一部,我更喜欢这一部,因为它展现了人们做出的牺牲。”
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
“五十岁以上的出列”是《流浪地球2》的一大泪点。实际上,这场戏在拍摄时,就有许多外国群演感动到当场落泪,甚至郭帆喊停了还在哭。“他们沉浸到那个状态里面去了。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可能在文化上不同,但我们都会选择把希望留给下一代。”
郭帆此前曾看过两位美国观众讨论《流浪地球2》,“她们是母女,妈妈跟女儿说,如果自己在那个情境下,也一定会选择站出来,让女儿活下去,因为妈妈已经活过了精彩的人生,好的、不好的,都经历了,女儿还年轻,需要经历那些。这是不同的视角,但她们对这种情感的理解没有问题。”
图片
在郭帆心中,这个泪点同样也是电影的燃点。“《流浪地球2》展现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而不是某一个救世主的样子。在需要去点燃核弹的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普通人,但在那一刻,普通人的选择就让他变成了英雄。我觉得这个挺燃的。”
图片
郭帆也认为,这个燃点是《流浪地球2》有别于好莱坞以往的叙事方法和表达方法的地方。而这,也正是《流浪地球2》想传达的又一个关键信息:关键时刻,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拯救地球命运的英雄。
正如巴西演员丹妮埃拉所说,她在拍摄过程中,感受到了危急关头人类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了电影里的全人类可能面临灭绝的情况,我会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就像我扮演的女宇航员艾米利亚·苏亚雷斯一样。”
从中国故事到全球故事,《流浪地球2》正和全球观众一起,抬头放眼人类未来,直面科技发展的变化和人类共同的不确定性——人类文明的走向和终极形式到底是什么?未来世界,物质与意识、存在与精神是否依然密不可分?这些没有终极答案的哲学命题在影片中逐渐开启、延伸,成了观众观影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为了让影片的科幻呈现具有更真实的科技感,20多位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科学、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科学顾问,成了主创团队可以随时求助的“科学外援”,他们的加入,给影片带来了哪些灵感?电影中的MOSS到底和人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更多精彩内容,都将在节目中揭晓答案!
图片
3月17日晚22点
CCTV4 
《鲁健访谈》对话《流浪地球2》
敬请收看!
来源:CCTV4《鲁健访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