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宝岛季》首播,从日月潭,到大合唱,文化的生生不息

3月17日晚间,《生生不息·宝岛季》在湖南卫视播出首期内容。早前一日,这期节目已经在芒果TV上线开播。老编先看的芒果TV的上线版本,但总觉得电脑屏幕太少,配不上这档音乐综艺的声光电视听享受的水平。因此,17日晚间,重看了一遍湖南卫视播出的版本,换到了客厅大屏幕之后,《声生不息·宝岛季》的震撼力更为明显。
图片
先说视听享受。
我建议,有条件的观众,真的应该在大屏幕和好音响的加持之下,观看这档音乐综艺节目。湖南卫视在音乐综艺的制作能力上,一直是业内翘楚。尤其是舞台声光电上的水平,堪称国内最顶级的。《声生不息·宝岛季》在湖南卫视演播间室内的场景,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这是尊重音乐综艺视听规律要求的。
先甭说什么情怀不情怀,文化不文化的,先把好听好看做明白了,就是很大的成功。《声生不息·宝岛季》吸引人,很直接的原因便是,它的画面是真好看,歌曲是真好听。何炅的主持,是真锦上添花。看这档综艺,会获得听音乐的快乐感。
图片
然后说歌曲内容。
耳熟能详,和略有陌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说一下首期节目这些歌曲听完之后的个人感受。那几首有年代感的台湾歌曲,我都熟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听着这些歌曲长大的。所以,这批有年代感的歌曲,具备歌曲之外的情感震撼力。一档音乐综艺,必须要有几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才能拉近节目和观众的距离。
对于我个人而言,《声生不息·宝岛季》后半程的几位中国台湾青年歌手的介绍,和歌手登台的作品演唱,也是非常受用的。有过去,有未来,才是好节目。耳熟能详的歌曲,实际上就是过去,就是怀旧,而几位中国台湾青年歌手的作品演唱,其实就是当下和未来。
这一期当中,我特别喜欢听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以前只听过片段,也不知道是谁唱的。这次,终于听全了,且记住这位中国台湾歌手的名字和长相的。这就是音乐综艺的魅力,它不仅仅可以帮助观众怀旧,而且可以帮助了解更多新鲜的音乐知识、音乐内容。新与旧,能够同时出现。
图片
继而说节目的一些小环节。
《声生不息·宝岛季》当中,我从个人感受的角度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两个环节,或者说是一个。“千禧年至今,大陆和台湾最受欢迎的电视剧”,“千禧年至今,大陆和台湾最受欢迎的歌曲”。这两个环节,都是街边路人的随机采访。受欢迎的作品,当然不能等同于经典,但都是观众听众认同度高、精彩的电视剧或者歌曲。
这两个环节,对于全国各省的观众来讲,应该也都是有吸引力的。节目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时候,好多大陆省份的观众,可以了解到台湾省的观众们喜欢什么电视剧和什么歌曲。而节目在台湾省播出的时候,中国台湾的观众们也可以了解咱们。这种基于喜好上的彼此了解,不仅有趣,而且有价值。文化的同根同源,不必是一句高大上的话,而可以成为一个大家伙都喜闻乐见的内容。
图片
再然后说“娜鲁湾”和日月潭。
《声生不息·宝岛季》真的是独具匠心,一开场,便是动力火车在日月潭的外景地演唱《娜鲁湾情歌》。这是可以瞬间拉进节目和观众之间距离的。日月潭是大家伙小学课文上的宝岛风景名胜。估计很多观众还没有亲自去看一看。所以,《声生不息》节目当中出现了日月潭,显然构建出了很多观众和宝岛最直接的联系。这是一个重要的通识符号,大家能够迅速共情的。
而《娜鲁湾情歌》,则是在很多中老年观众当中传唱度非常高的。青年观众应该也听过,也喜欢。湖南卫视不少的音乐综艺节目当中,都出现过这首歌曲,不同的歌手,能够演绎出不同的味道来。听众们太熟悉了,这种亲切感,是不可替代的。“娜鲁湾”对撞日月潭,《声生不息·宝岛季》一开局,就是情怀拉满。
图片
最后说这个大合唱。
《声生不息·宝岛季》首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所有歌曲和场外的很多观众,一起大合唱张雨生的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个环节当中,最让人喜欢的,便是场外的中国台湾观众们的合唱。有了这个场外观众的合唱,这档综艺最为高级的意义才更为明显起来。音乐综艺,不是小圈子聚在一起的自嗨,而是所有人、两岸三地所有观众的其“乐”融融。大家通过音乐,彼此增进了解,增添友谊,畅享未来。
其实,这就是一种同根同源文化的生生不息。我们经常把“文化”这两个字挂在嘴边,仿佛“文化”是一个多么高深的东西。实际上,文化就是生活本身,就是大家喜欢着同样的歌曲,一起演唱,一起畅享未来。《声生不息·宝岛季》把这种文化的生活感、共同感做出来了,它就配得上“生生不息”这四个字。(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