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为伴,以药作陪,兰茂药山的草木年华

图片
杨林八景八首 其一
瑶峰日彩
兰茂
崇山千百仞,突兀耸睛云。
日色瞳胧晓,岚光紫翠分。
寸心犹报国,一饭敢忘君。
遥想龙鳞道,朝回景未曛。
图片
明朝正统元年
年近四十的兰茂
挎着药篓
踏着清晨的露珠
再一次去药灵山采药
图片
连绵山峰中独独拔高的药灵山主峰,藏在清朗的云气里,破晓的日光擦着山脊射下来,林中群鸟啾叽,日光穿过山间的雾气,折射出紫色的光华,山色翠微,天地清明,又是一个好天气。兰茂在一个个山头间转悠寻找,从天明到日落,他手里攥着药草,心中记挂着朝廷的恩泽和报效国家的决心。日复一日,药灵山变幻的景色冲淡了他深藏于心的仕途官场,日子泡在药香中,渐趋清净平和,同年,兰茂的《滇南本草》著成问世。
《滇南本草》收录458种药草,其中312种药草出自药灵山,占嵩明已知药草种类的60%以上。药灵山地处嵩明东部二十里的牛栏江畔,群峰蜿蜒,主峰海拔2627米,山体范围超过十平方公里。山名“药灵”二字由来已久,有说音同瑶玲,有说取自山上药石灵验之意,沧海桑田,人事变迁,药灵山风光依旧,山名的注解,也早已成为仁者见仁的事了。
据记载,兰茂母亲身患疾病,为了治愈母亲,他开始学习医术,研究药草,从此遍访滇南各地,一发不可收。行医数十年间,兰茂登临药灵山数千次,踏遍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采集药草广济四方,散居在药灵山周围的人们,世世代代接受着药灵山的馈赠,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直到中医渐渐随时代演变成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药灵山的药草,始终保有它醇厚的药性,在春夏秋冬中一茬一茬的生长枯萎,等待着采药人的光临。
图片
嵩明八景之一——秀嵩晴霭,就是出自药灵山,此处的“秀嵩”即是药灵山旧称。古时没有天气预报,人们靠观察山头情景来判断晴雨,早晨起来,站在山脚仰望,山峰周围没有云气围绕,山头树木青翠明朗,人们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出门踏青或下地农耕的好天气。倘若恰恰相反,山顶云雾笼罩,暮霭沉沉,隆隆的雷声由远及近,滚滚而来,人们就会选择闭门不出,或卧栏听雨,或围坐烹茶。
山脉奇妙,地脉清奇,免不了孕育出许多奇士高人,药灵山当然也不例外。明朝万历年间,杨林有一个姓周的渔夫,某日,他看着被捕后挣扎的鳝鱼,忽然顿悟,从此焚毁渔网,看破红尘,上药灵山顶出家为僧,法名道心。道心终生在药灵山南峰修行参悟,最终著成《韵略易通》,打开了出世者研究音韵和佛法的新局面,更吸引了许多有能之士前来修行探讨,自此,药灵山奇人辈出,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
图片
初春之际,春风化雨,万物复苏,药灵山又是一派新景致,作为嵩明名胜中的沧海遗珠,它蕴藏的灵气,文字只能匮乏的流于表面,却值得每一个人亲身登临体味。
编辑:潘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