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歌咏这种奇妙昆虫

夜幕降临,一些奇妙的光点开始出现。这是萤火虫在闪烁。
图片
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已经开始歌咏这种昆虫,他们根据萤火虫夜晚发光的特征,把萤火虫叫做“宵烛”或者“夜光”。
图片
这些飞舞于夜空之中的小精灵,交织着许多人童年的天真与单纯,成为一生中难以磨灭的温情回忆。 
就让我们追随这些微小但耀眼的光芒,进入萤火虫的奇妙世界。
图片
云南勐腊的自然保护区里,生长着中国最典型的热带雨林。
在这里,龙脑香科的望天树能长到超过60米,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之一。
图片
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森林边缘。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对高度有着不同的偏好,有的甚至可以飞到高高的望天树中部。然而,黑夜中的热带雨林,哪里都危机重重。 
离地半米的灌木丛,是妖面蛛的猎场。对于这只妖面蛛来说,曲折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图片
它准备了一个称手的捕猎工具——一张精巧的小网。
一只萤火虫爬了过来,触动了妖面蛛安置的警戒线。妖面蛛不动声色。一只尺蠖爬过,妖面蛛同样放过了它。这是一只有理想的妖面蛛,它在等待着大家伙的到来。
图片
一只飞蛾靠近,却幸运地逃掉了。妖面蛛一天只织一次网,幸好网没有破,否则今天只能挨饿了。
在森林里生存需要耐心。
和妖面蛛相比,其他蜘蛛看起来运气不错。
图片
大赢家是园蛛。除了飞蛾,今晚园蛛的猎物名单中还多了萤火虫。被困在网上的萤火虫开始改变发光频率,有研究表明这是一种表示沮丧的信号,用来警示同类。
图片
然而,萤火虫的苦难还不止于此。
可怜的萤火虫被眼斑螳盯上了,这可太糟糕了。
图片
0.16秒,生死极速。
萤火虫的头部被眼斑螳吃掉了,但发光器仍在发光。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雨林中的昆虫,种类极为繁多。
与萤火虫在黑暗中主动发光暴露自己不同,某些昆虫更倾向于伪装自己。
兰花螳属于进攻型拟态。它不仅外观像一朵兰花,就连步态也模仿花朵在风中颤抖的样子。这方便它接近猎物。
一只蝽落入了兰花螳的埋伏,它立即分泌刺激物质进行防御,兰花螳不得不丢掉已经到手的猎物。
图片
而有些拟态则是防御性的。掠食者发现不了它,自然就吃不着它。
叶脩是拟态界的大师,它静止不动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片叶子。
图片
这根看着像长满苔藓的树枝,其实是尺蠖的幼虫。
图片
昆虫们经过漫长的演化,找到了适合自己在森林中生存的方式。
蜗牛常常呆在铺满腐叶的林下。它的足腺会分泌一种黏液,能够降低摩擦,利于蜗牛爬行,却给敌人提供了明显的路标。
今天的追猎者是一只扁萤幼虫。扁萤是萤火虫的一类,幼虫喜欢吃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扁萤幼虫没有翅膀,只能在地上爬行。它的视力不好,却有着敏感的嗅觉,一路追寻着蜗牛的气息。
追上了!扁萤幼虫紧紧扒住蜗牛,准备注入带有麻痹和分解作用的消化液。
图片
蜗牛激烈反抗,拿出它压箱底的逃命功夫。第一招,不停翻转背上的壳,想要把扁萤撞开。第二招,分泌出大量的泡沫,这起到烟雾弹的作用。
终于,这只扁萤幼虫被蜗牛甩落。
过于依赖嗅觉捕猎的扁萤迷失在泡沫迷阵中。
今晚,运气在蜗牛这一边。
妖面蛛终于等到了决定性的一刻。
妖面蛛的耐心没有白费。
图片
它仔细打包美食,调整好姿势,慢慢享用。
这真是刺激的一天。
微观世界里的小小昆虫们,用亿万年时光,进化出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
精品纪录片《萤火虫》广西卫视今天21:2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