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普洱景迈山、北京中轴线...盘点我国申遗项目进度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报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WHC),我国2024年申遗项目正式确定。3年疫情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的外国专家无法如期现场考察,导致目前我国已报送申遗文本,但还没有上会审议的项目已累计至4个。现将各项目基本情况和申遗进度,整理如下。
2021年申遗项目:巴丹吉林沙漠一沙山湖泊群
类型:自然遗产
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2020年1月27日,“巴丹吉林沙漠一沙山湖泊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全委会)签署公函后,报送至世界遗产中心。巴黎当地时间2020年1月27日15时,巴丹吉林沙漠申报文本、附件等材料,及全委会信函由专人递送至教科文总部世界遗产中心,并收到申遗办公室主任的确认信。
巴丹吉林沙漠是亚洲内陆(也是中国) 第二大流动沙漠, 拥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风积地貌——沙山,也是全球唯一发育密集分布的高大沙山群的沙漠。高大的稳定沙山必鲁图峰,上百个多彩的沙丘间湖泊,丰富的沙漠动植物群,多样的风蚀地貌及演化过程,共同构成巴丹吉林的非凡自然美景。
图片
如上图所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是一项系列遗产,包括4片遗产区:巴丹吉林高大沙山(面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海森楚鲁(风蚀地貌景观)、额日布盖峡谷(风蚀峡谷地貌)和曼德拉山(岩画与沙漠漆地貌)。遗产区总面积7043.6平方公里,缓冲区总面积6836.81平方公里,申遗区域只是巴丹吉林沙漠的一小部分。
巴丹吉林沙漠本应该在2021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但因为疫情,2020-2022年三年间,咨询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派出外国专家开展实地考察。截止目前,没有迎检的消息。因此推测,巴丹吉林沙漠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迎来IUCN专家实地考察,顺利的话,将于明年夏天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
巴丹吉林沙漠本应该在2021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但因为疫情,2020-2022年三年间,咨询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派外国专家开展实地考察。截至目前,尚没有迎检消息传出。巴丹吉林沙漠也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延期最久的项目。推测该项目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迎来IUCN专家考察,顺利的话,将于明年夏天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详细介绍
↓   ↓   ↓
图片
2022年申遗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类型: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所在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
2021年2月2日,时任普洱市市长刘勇在普洱市“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项目,申遗相关文本已经送交世界遗产中心。
景迈山是著名的“六大”普洱茶山之一,山上生长着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遗产区面积72平方公里,包含景迈山古茶园、传统村落最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居住着布朗族和傣族2个与茶相生相伴的民族,至今仍然保存着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民族文化传统。
按照流程,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对景迈山的现场考察应当在2021年进行,并于2022年的世遗大会上审议。但因为疫情,2021年未能进行考察。不过景迈山的申遗进度并未延误,因为俄乌战争,原本去年要在俄罗斯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最终易地并延期至今年9月举行。而去年9月上旬,通过全程流动闭环管理,ICOMOS专家,来自菲律宾的Marlon Martin完成了对景迈山的现场考察评估。本项目确定将在今年沙特举行的世遗大会上审议。
图片
2023年申遗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类型:自然遗产
所在地:上海、山东、河北、辽宁等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文本经过各地多次补充、更正、视频研讨,经全委会审查,获国务院批复,于2022年1月末递交世界遗产中心,且申报材料顺利通过格式审查。这虽是一个扩展项目,但也要占用我国2023年的申遗名额。
2019年7月,位于江苏盐城的两块候鸟栖息地作为该项目第一期被率先列入。为实现保护的完整性,我国承诺在2023年申报其余所有保护地作为扩展。目前,只有如下11处候鸟栖息地加入了第二期申报行列,项目的完整性存疑。
图片
上海(1处):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
山东(1处):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
河北(5处):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滦南南堡嘴东候鸟栖息地、秦皇岛七里海瀉湖候鸟栖息地、秦皇岛北戴河大潮坪候鸟栖息地、秦皇岛老龙头石河南岛候鸟栖息地
辽宁(4处):盘锦辽河口候鸟栖息地、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长海县长山群岛候鸟栖息地、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
中国黄、渤海沿岸有世界上温带地区最多样、富饶的湿地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其中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续分布泥质滩涂海岸。全球鸟种数量最多,濒危鸟种种类也最多的迁飞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几乎大部分涉禽都要在黄、渤海停留,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这些物种的生存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栖息地丧失等因素的严重威胁。因此,黄、渤海沿岸的候鸟保护也牵动着全世界的关注。
同样是因为疫情,黄(二)没能在去年迎来IUCN专家现场考察。不过近期有好消息传出,据秦皇岛市林业局发布的新闻,IUCN专家即将于4月来华,目前各方正在加快工作进度做好迎检准备。希望该项目能迎头赶上,在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否则就要延期至明年了。
2024年申遗项目:北京中轴线
类型:文化遗产
所在地:北京
今年1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已正式提交至世界遗产中心。如无意外,今年下半年将迎来ICOMOS外国专家的现场参察,并最终在明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是否将其列入。
图片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共15个遗产点。遗产区面积约5.9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约45.4平方公里。总计51.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及缓冲区,占据了北京老城超过60%的面积,几乎覆盖了北京老城内所有文物古建和历史街巷。
北京中轴线规模宏大、规划格局均衡对称、城市景观井然有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