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级大桥故事㉒|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飞桥架起发展快车道

图片
桥梁名片
图片
地址:位于关岭自治县与晴隆县交界的北盘江大峡谷上。
大桥特点及技术创新:大桥首次采用全桥636米通长连续无缝钢桥面系新结构,既减少了风力作用下主桁杆力,节省了造价,又避免了中间设伸缩缝对行车平顺的不利影响。国内首次采用中央稳定板的抗风措施,提高了主梁颤振稳定性,确保了结构的抗风安全。钢桁梁选用缆索吊装施工,首次采用了上弦先铰接、后固接,下弦自由的新工艺,既加快了吊装进度、又保证了施工中抗风能力,节省了造价。
图片
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
设计者访谈
曹洪武:贵州山区桥梁建设非常不易
路畅黔山,离不开桥连山谷。晨起,浓雾刚刚散开。全长964米、主跨636米的单跨简支钢桁梁悬索桥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就像一条彩虹丝带悬挂山谷之间。
谈起大桥的建设,在设计师曹洪武的记忆里,贵州山区桥梁建设非常不容易:“由于桥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主桥跨度和桥型随着地质勘察工作的进展,也在不停变化。在接手这个项目以后,马上到现场进行勘查,最大的感受就是桥址处山谷陡峭、河谷很深,溶洞裂隙发育。从贵阳去工地,过了黄果树,道路就变得蜿蜒崎岖,开车3个小时后,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达桥址。”
图片
2月7日,公路养护人员对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的桥梁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我们第一想法就是要掌握现场的条件,尽快开展测量、勘察及相关专题研究。首先是要确定桥址边坡稳定度是否达到布设桥墩的条件。”曹洪武说。
他提到,为了确定主桥跨度,从2002年底开始初步设计,围绕正线桥位和比较桥位开展了地质测绘、物探等工作。直到2004年全线工可批复后,线路线型基本稳定,围绕正线桥位开展了勘探和边坡稳定专题研究,主桥跨度先后研究了380米、465米、536米、736米、525米、648米。2004年12月,在桥址现场,最终确定大桥主跨采用636米。
图片
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
定好跨度,选择什么桥型?是曹洪武和团队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结合建桥条件,经综合比选,最终采用钢桁梁悬索桥方案。
由于桥址地形陡峭、运输困难,峡谷风大,钢桁梁运输安装、桥面系选型及连接以及如何保证大桥的抗风稳定性又再一次让大桥设计面临难关。
图片
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可以用三个首次来描述:首次采用全桥636米通长连续无缝钢桥面系新结构;首次采用中央稳定板的抗风措施;首次采用了上弦先铰接、后固接,下弦自由的钢桁梁缆索吊装新工艺。”曹洪武说,这些做法既很好地克服了面临的难题,又加快了工期,节省了造价。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当时山区桥梁的技术突破。
此外,在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的设计上,曹洪武和设计团队还因地制宜,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优化设计。
图片
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
曹洪武说:“站在桥下看大桥,我们会发现桥塔的左右两个塔柱是不等高的,承台之间没有设系梁,是各自独立的。这是我们通过计算分析,采取了不等高的设计,减少了开挖,又节省了造价,现在看来,实际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2008年11月27日,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横跨北盘江大峡谷之上的大桥气势宏伟,沟通了晴隆和关岭两界,大大缩短了两岸通行时间。
图片
2月7日,公路养护人员对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的桥梁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直到今天,提起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的建设,曹洪武仍自豪地说:“对于山区同类型的桥来说,北盘江大桥的一些理念和做法直到现在仍然不落后,还是值得借鉴。”
来源:贵州日报
监制:周雪梅
编审:许克剑   编辑: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