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森林日|植此青绿 森森不息

森林是“地球之肺”。
今天是第11个国际森林日。
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
其中,
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
居世界首位,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图片
今天,
分享几个黄河畔植树治沙的故事——
四代人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
在甘肃兰州
黄河南岸的贡井林场
也被誉为“陇上塞罕坝”
四代人在这里坚持植树造林
创造出了一片绿色奇迹
图片
一个由树木组成的“梦”字 醒目地镶嵌在荒山之上
六十多年的时间
勤劳的林场人以黄土为纸 汗水为墨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也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绿色梦”
图片
第一代林场人将一片片陡坡
挖成了一条条类似梯田的台阶
然后再种植苗木
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林场人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树木的种类从最初单一的灌木
增加了云杉 油松 侧柏 杏树等
十多个乔木树种
更重要的是 曾经一树难活
如今苗木成活率达到了80%
图片
默默贡献的林场人
让一片片广袤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图片
瓜果飘香 昔日荒山变绿色果林
在甘肃省白银宝积镇的吊沟村
有一对夫妇花费十年时间将荒山变成果园
从当初的480亩发展到如今的3000亩
在我们拍摄时 很多树上都已经挂果子了
图片
图片
这片荒山土质疏松 容易水土流失
经过专家指导
他们为每一棵苹果树做了一个树窝
采用水肥一体的滴灌技术
图片
十年间 夫妻俩把家安在山上
通过不断努力
眼看着一座座荒山变成花果山
图片
图片
您看 这红彤彤的苹果 糖心已经露出来了
酸酸甜甜 口感绵软 果香十分浓郁
二十年成就绿色梦想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的
月儿泉村
盐环定扬黄工程将黄河水引进盐池
村民们的饮水条件得到了改善
图片
黄河水引到盐池
让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图片
二十多年来
刘国民全家拿出了全部精力和财力
投入到治沙造林当中
当年荒凉的沙地现在已经郁郁葱葱
图片
刘国民承包的林地
和周边的哈巴湖 沙泉湾
南海子等治沙基地连为一体
形成了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
图片
治沙与致富的良性循环
图片
宁夏三面环沙
白芨滩地处毛乌素沙地的西南边缘
“天上无飞鸟 地上无寸草”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白芨滩治理前的真实写照
图片
70年来
在三代人的努力下
白芨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累计治沙造林68万亩
植被覆盖率达40.6%
沙漠退后了20公里
图片
在遏制沙漠外扩的同时
人们尝试发展沙产业
将治理过的沙地承包给职工自主经营
发展蔬菜种植
使得2022年职工人均收入突破10万元
图片
从防沙治沙到沙里淘金
白芨滩实现了治沙与致富的良性循环
黄河水养海虾 沙漠腹地养蟹
看标题
您是不是觉得诧异?
是不是觉得小编在开玩笑?
并没有!
图片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杭锦旗
是整个黄河段
在鄂尔多斯流经最长的一个旗
中国第七大沙漠 
库布齐沙漠
大部分的面积都是在这里
图片
曾经每当春夏之交
这里就会风沙肆虐
如今行驶在穿沙公路
放眼望去可以看到片片绿洲
当地人介绍说
眼前看到的每一点绿色
都是杭锦旗人几十年来治沙种树的结果
图片
治沙种树只是第一步
初步控制住风沙的当地人
开始琢磨着如何“反客为主”
高效利用沙漠和盐碱地
于是 当地人“异想天开”
将黄河水引到盐碱地里
养殖南美白对虾
图片
这种曾经只能生活在海里的海虾
在黄河水的滋润下
壳薄体肥 十分鲜活 
在鄂尔多斯杭锦旗
您能看到的塑料大棚里
不一定是蔬菜水果
更有可能是养殖的白对虾
图片
曾经受到气候影响
这里每年都要经历
流凌封冻和开河流凌
危及防洪大堤 甚至引发凌汛灾害
通过不断探索
2014年开始
杭锦旗又将黄河水
从低洼地带引入到沙漠
形成新绿洲
还在沙漠绿洲中养起了螃蟹
这里的螃蟹不需要人工喂养
仅靠黄河水里的养分
就能膏肥体壮
一幅丰饶的沙漠绿洲景象就此展开
记录了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们
美好的生活画卷
图片
厚植生态底色,守护世界绿意
3.21世界森林日
与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森林
一起向未来“森”呼吸!
图片
《远方的家》CCTV-4播出时间:
亚洲频道
周一至周五:17:15;
次日03:10、10:13
欧洲频道
周二至周六:05:00、20:00
美洲频道
周二至周六:11:00、15:30;
次日00:30
(以上均为北京时间)
来源:CCTV4《远方的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