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仙动画怎么做?爱奇艺自制《家有灶君》里有答案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作为中国民间最具代表性的家神之一,提起灶君,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贴在灶头的年画?要么是一脸严肃、正襟危坐的老公公,要么是满面皱纹、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如果有一天,他变成一个身形迷你、性格暖心、身骑机器鸡、口含棒棒糖的全能保护神,你会不会大吃一惊?
3月16日,爱奇艺异想工作室推出的系列家庭动画片《家有灶君》同步登陆爱奇艺App、奇巴布App、随刻App、奇异果TV,刷新了大小观众的既有认知,带来全新的灶君形象与新式合家欢故事。目前,该系列第一季26集已全部上线。
在矛盾中找张力
灶君的“神仙科技”
《家有灶君》讲述厨神小灶君误降四口之家,与凡人家庭共同生活的欢乐日常。“这个故事我已经酝酿很久了,”《家有灶君》原创人汪绘雨回忆,“灵感是10年前,我还在好莱坞做‘剧本医生’时就产生的。当时我读了大量中美合拍的动画片剧本,其中80%都与圣诞老人有关,诸如他们收了中国徒弟之类的故事。我就想,中国观众值得拥有比圣诞老人更贴切,更好玩、更温暖的神仙角色。灶君正好是中国人的家神,形象也很适合做主角。”后来,当汪绘雨成为爱奇艺异想工作室的负责人,这个创意也终于落地生根。
图片
《家有灶君》中既有传统理念,又有现代生活,既有神仙法术,又有新潮科技,在矛盾与冲突中孕育着新意,在以往的内地动画片中较为少见。提起这一点,汪绘雨滔滔不绝,“我们的灶君与传统形象太不一样了!”首先,灶君的造型十分“混搭”,留着中式的三绺胡须、拥有两团红红的大脸蛋、蔽膝上有个醒目的“灶”字;同时又顶着挑染的蘑菇头、骑着电子宠物……既借鉴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比如道教仙人形象、阿福娃娃、唐宋服饰等,也吸纳了现代元素,将喜庆吉祥、幽默时尚融为一体。“创作儿童作品主人公的第一核心是一定要让孩子觉得安全可亲,所以我们的灶君也是去性别化、去年龄化的。”
图片
图片
灶君的形象并非一次成型,而是经过了几番调整,“最初的设计不到一个瓶子的大小,是个可以飞来飞去的小精灵。我却觉得他首先应该是个人,矮墩墩走着路,到处忙,这样接地气才能打动观众。”最终灶君呈现出的气质是呆萌而有生活气息的,汪绘雨告诉《综艺报》,在爱奇艺内部试映会及该片播后的观影会上,孩子们表示出对这个人物的热情与喜爱,这让她十分欣慰。
图片
图片
其次,灶君不仅是剧中孩子们的暖心陪伴,妈妈的万能闺蜜,也是爸爸的实验助手,对家里万事操心,还兼具人情世故,更是个半吊子的精神导师,是人见人爱的全能守护神。这得益于主创对灶君的性格预设,“一个成功的动画片主角,要么是儿童想拥有他,要么是儿童想成为他,例如机器猫就是前者,哈利•波特就是后者,我们的灶君定位正是‘儿童想拥有他’。”汪绘雨表示,团队最开始解决的是大众对灶君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我们把他的神性往下拉,他必须人性化、生活化,观众才会跟他产生共鸣。”正因于此,剧中的灶君并非完美英雄,有很多缺点,比如爱吃糖,爱听恭维,时不时也会欺上瞒下,挑三拣四,抱怨几句,让小朋友感到亲切搞笑,提高接受度。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家有灶君》搭建的世界观也很独特,是神仙世界与人类世界共存,传统神话与现代科技互动。小镇上除了灶君,还有土地公、衰神、药罐君等各路神仙精怪,投射的都是当代生活的影子,比如灶君要接受土地公的监察,类似底层干部,衰神则是现代人负面情绪的代表;故事还混搭了各种古今新旧的元素,例如主人公一家生活在江南古镇的四合院里,妈妈开着便利店,爸爸却是位科技工程师,灶君更是一边挥舞着法器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咒语,一边骑着神仙机器鸡巡游,而这只机器鸡恰恰又是灶君的初代坐骑与爸爸研发的人工智能无意中相撞的结果……汪绘雨希望这种混搭能营造出新鲜的氛围和张力,“我们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吃传统的老本,创作上可以大胆一点,世界观也可以走得更远。当代中国不是只讲传统的国家,而是5G和土地庙共存的时空,加入科幻等元素就可以把叙事的可能性打开,所以我们不停扔各种反差进去,毕竟有矛盾才有戏,增加喜感的同时也不失真。”
图片
爱奇艺有着强大的观众行为数据库,当问及上述设定是不是对当下市场调研的结果,汪绘雨表示,制作团队的判断是基于大量阅片,分析过各年龄段的观众后综合做出的,“要有前瞻性,要填空白,而非只追求市场想要的。”
“寓教于乐”
以中式哲学兼顾不同群体
说到儿童动画产品,寓教于乐的功能无疑是硬标准,要对儿童心理、价值输出、知识普及等都有所兼顾。《家有灶君》每一集也会以13分钟的体量讲述某个话题,传达价值观,但汪绘雨对“寓教于乐”却持不同见解,“你要是刻意去寓教于乐,夹杂哪怕一丝丝说教、知识灌输类的东西,孩子看着就会不舒服,他们的嗅觉比我们可敏感得多。所以《家有灶君》就坚持一点——保持好奇心和未知性,这就是教育本身,这就是寓教于乐。”包括剧中对科技元素的设计也是为了保证这一点,“今天的小孩子接受各种新玩意很迅速,我们的内容就不能光卖萌,还要有智慧,要用科学打底。”
图片
与此同时,《家有灶君》对“寓教于乐”的定义也不局限于儿童群体,而是希望兼顾不同人群。“我们的初衷原本是因为中国的孩子太缺陪伴式的神话角色,想填补空白,但观察久了,我们发现中国还有一批不应被忽视的观众,那就是年轻人,他们是中国动画的未来。所以制作这部作品时也尽量潮流化,还融入了更深的哲学层面的内容。”制作团队为该剧设定了“终极目标”——在欢笑中,让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让家长们可以学习带娃技巧,年轻人则可以解压,get到某些人生哲学。“比如灶君虽然好像很万能,但却只是居家之神,离开家,能力就有所不及,这个反差就是设计给成年人看的,他们能理解灶君的不容易,理解他的不全能。”
图片
图片
而更不应忽视的是,该剧核心深处蕴含着的中国古老哲学——太极哲学,“西方有个概念叫‘VS’,是一种对抗的概念,我们中国也讲VS,就是阴阳黑白辩证的太极哲学,它绝非你死我活,而是融合共生。对灶君来说,坏事会变好,好事也不一定那么完美,所以他的哲学就是凡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咱们和谐、和气,再大的矛盾都能解决,这也是中国家庭的处世之道。我就把这个太极放在灶君手里,让他打,打完以后,各种矛盾都变成了小美好,既能抚慰,也能教育。具体呈现在这部动画片里就是神仙VS科技,传统VS现代。”
“反向水桶效应”
匠心制作保品质
由于国内外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合家欢动画片对于质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故事、技术、后期等诸环节都要给力。《家有灶君》也力求在各方面精益求精,但这并不容易,“国内动画界有所谓‘水桶效应’,也就是说短板使得水桶容量降低。我们这次却反其道而行,先立个‘长板’,所有的板都努力拔高来配合这个长板,可以说参与这个项目的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创作生涯中最大胆或者是他们认为最成功的尝试。”
汪绘雨口中的这个“长板”就是剧本,以第一集为例,该剧干净利落地交代了几位主人公的特点、性格,以及前因后果和人物关系,非常高效。但她也向《综艺报》透露,写剧本的过程十分艰难,第一稿的26集就因为缺乏儿童感、调性不对几乎全部废掉,之后又延期并增加费用,请了八位编剧耗时两年半才完成。“我们就是持续地磨,磨到现在52集还没有全部写完。”她还表示,目前这部剧在进行美剧式的创作,边写边制作,“看到前面的成品后,编剧团队才更清晰哪些内容可以更有作为,哪些应该舍弃,效率会更高。”
图片
图片
众所周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动画的灵魂,而技术则能极大地激发和展示这两点。汪绘雨告诉《综艺报》,为了呈现更优质的画面,《家有灶君》使用了最新的UE游戏引擎制作场景,“灶君走到哪里我们都不需要临时制作,因为整个小镇已经全搭建出来了。”此外,该剧还部分尝试使用动作捕捉,“这项技术正在完善,我们可以保证,无论是设计,表演还是制作,观众看到的绝对是当下国产动画剧的最高水平。”汪绘雨对此很自信。
贴脸的配音可以塑造角色的灵魂,这也是让汪绘雨非常满意的环节之一,“我们请了演员毛孩给灶君配音,他简直是声音表演的天才。”毛孩本人虽然比较瘦小,声音也薄,但他反复揣摩之后,给灶君的声音增加了各种层次,弱化威严感,代之以中性感和脆弱感,“这个脆弱感很重要,他声音略抖带着一种对自己不那么完全的自信,就与他的身份形成了喜感反差。”更具挑战性的是,该剧整个配音流程都采用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预配音”方式,即有了剧本和人物形象后就开始配音,这样能方便分镜师和动画表演人员在一开始就被准确的表演和情绪带领。“吴红涓老师的声音团队花了三年时间陪我们做预配音,最开始配两个小主人公的小朋友当时才五岁,现在已经八岁了。”汪绘雨感慨道。
图片
子涵子轩和妈妈配音演员表演秀
不只是国产动画片
要打造可以出海的IP新力量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动画总产值已突破2200亿元,其中老牌IP常居头部,业内专家多次呼吁儿童动漫产业亟待创新力量,《家有灶君》正是这样的生力军,这也是爱奇艺下的一盘大棋。近年来,爱奇艺持续发力儿童原创内容,已推出《无敌鹿战队》《嘟当曼》《音乐公主爱美莉》《恐龙萌游记》《墨墨奇游记》《萌赛可》《家有灶君》等多部优质原创动画。未来,包括《无敌鹿战队第3季》《嘟当曼第7季》《音乐公主爱美莉第3季》《如福侍卫队》《妙奇变身少女》等更多原创动画也将陆续上线,将逐步形成爱奇艺品牌下的特色矩阵。
图片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高品质IP运作也提出更多要求,以《家有灶君》为例,就在创作初期做了长远规划。汪绘雨表示,“我们的策划一开始就是要做IP,目标是每年一季,到两季时开发电影,电影之后再接着做剧,未来可能是100集、200集的体量。此外,我们也有计划做文创产品,也在剧情设计中留出了文创和衍生品的拓展空间。”目前,《家有灶君》已经开始与江南水乡小镇讨论文旅方面的落地联动项目。
图片
灶君潮玩亮相文沁阁大受欢迎
至于更进一步的全球市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汪绘雨告诉《综艺报》,“第一步还是要先做好国内市场,如果一开始就基于海外市场反而会两头不着地。不过我们已经把所有能面对海外的接口都留出了,只要时机合适就可以对接。”对此,汪绘雨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我特别赞同一个词——‘民俗’,这个‘俗’可以理解成‘全世界通用’的意思。灶君这个神就足够‘俗’,足够接地气,没有太强的地域性和宗教性,全球的华人都信他,这就已经拥有了传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