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瑞信170亿美元COCO债被清零的恶果:资本或加速流向亚洲

划重点
  • 1

    收购方案的细节部分,包括了瑞士监管机构Finma要求将瑞士信贷银行发行的additional tier one (简称,AT1债券)170亿美元做减计处理,即清零。此举引发了市场的激烈反应,众多COCO债投资者准备起诉瑞信。

  • 2

    如果说瑞银集团打折收购瑞信,对于瑞信股东来说是一种损失的话,那当地监管要求直接清零COCO债券,对于这些债券的持有人来说,就是血本无归了。

  • 3

    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基金经理则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瑞士政府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他们本质上其实是完全抛弃了COCO债。他们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

腾讯新闻 《潜望》 罗飞 3月21日 发自香港
“包办婚姻”常常难以得到多数人的赞美,这适用于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银行的交易。
经过上周末紧张的谈判后,3月20日早间,亚洲股市开盘前,成立于1856年的瑞士信贷银行(简称瑞信)在当地政府的紧急安排下,被竞争对手瑞银集团收购了。
最终成交价为30亿瑞郎(约合223亿元),这远低于瑞信收购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与此同时,瑞士政府帮助消化90亿瑞朗的潜在损失。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收购方案,避免了瑞信银行这个庞然大物的倒闭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但是它依旧引起市场的深度恐慌。
原因是该收购方案的细节部分,包括了瑞士监管机构Finma要求将瑞士信贷银行发行的additional tier one (简称,AT1债券)170亿美元做减计处理,即清零。AT1 也被称为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简称,COCO债),即应急可转债。
此举引发了市场的激烈反应,众多COCO债投资者准备起诉瑞信。一位在美资基金工作多年的基金经理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起诉是投资者的权利,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处理完全错误的。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基金经理则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瑞士政府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他们本质上其实是完全抛弃了COCO债。他们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
什么是COCO债?为何引发市场批评?
如果说瑞银集团打折收购瑞信,对于瑞信股东来说是一种损失的话,那当地监管要求直接清零COCO债券,对于这些债券的持有人来说,简直就是血本无归了。
COCO债券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首次推出,其主要被设计为银行在危机蔓延的时候做资本缓冲的,即当银行面临破产或者倒闭时,达到触发条件(一般来说是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至某个点),这部分债券可转成普通股,以增加银行的资本,减轻政府和纳税人的损失,而将风险转嫁于持有这些债券的持有人。这是一种高风险的固定收益的债券。
按照常规的债务处理方式,COCO债权人理应优先于普通股股东的受偿。但是现在,当地监管以触发了条件,直接清零COCO债,并没有给这部分债权人转成普通股的机会,但是普通股的股东虽然受损则依旧持有有价值的股票。这颠覆了往常的偿债逻辑。
这一决定给原本已经脆弱的市场又一个新的冲击波。公开资料显示,减计COCO债的消息出来的当天,3月20日,欧洲其他银行的COCO债跌了约10%。香港的汇丰银行的8厘面值的COCO债也跌了10美元至85美元左右。
这是因为持有COCO债的投资者担心他们也会遭遇和持有瑞信集团COCO债的投资人一样的待遇。
建银国际首席策略师赵文利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瑞信这一轮对COCO债的处理方式,有可能对COCO债以及其他高风险债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他认为,COCO债丧失转股机会将影响整个产品类别的吸引力。追踪COCO债的Markit公司的iBoxx AT1指数也从3月初至3月23日下跌23%左右。
赵文利还表示,这次COCO债处理事件让市场意识到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性,在过去几天高收益债息差扩大,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大幅上升。CDS是一种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类似损失保险合约。CDS 上升意味着风险加大。
该事件也引起了市场交易者的批评。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基金经理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瑞士政府的行为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他们本质上其实是完全抛弃了COCO债。他们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这将直接影响到3000亿美元的COCO债市场,还不包括与此有关的其他市场,比如COCO债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
一家服务金融公司的律所Quinn Emanuel Urquhart & Sullivan于3月20日对外表示,已经和包括瑞士、美国和英国等地的不少持有瑞信COCO债的客户聊过,准备采取法律行动起诉瑞信。
抛弃COCO债,加剧资本对当地市场信誉的担忧
一位在美资基金工作多年的基金经理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起诉是投资者的权利,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常规上COCO债的持有人被清偿的时候确实是应该优先于普通股股东的,但是在瑞信的这个案例中,COCO债的条款里有一点提及了触发减计的部分包括了Point of Non-Viability(无法维持运营点)。这就意味着,当地监管有主动权对COCO债宣布减计,但是债券条款里并没有对此的详细的规定。
不过他也表示,虽然法律上无可挑剔,但是这加剧了市场对信用和道德风险的担忧,尤其是瑞信处理COCO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对于欧洲监管肆意侵犯产权的担忧。在这之前,这些监管已经肆意冻结和没收俄罗斯的资产。他认为,短期内投资者仅仅看到是债券市场的一些波动,但是长期来看资本的担忧应该会加剧,最终资本将会慢慢流向亚洲。
更让人担忧的是,他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关于瑞士政府和监管紧迫促成瑞银集团收购瑞信的过程中,通过修改法律剥夺了股东投票权。他觉得这个会让市场对当地政府及监管开始不信任。
与此同时,瑞信的事件对于整个银行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建银国际全球策略师宋林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这种负面的影响会持续,也可以让市场再次看到银行增加补充短期流动性的重要性。他举例称,美国银行在硅谷银行倒闭之后一周通过贴现窗口借出1530亿美元。当然,他还认为,除了增加短期流动性需求,中小银行也在面临存款赎回压力。在未来几个月,这些银行大概率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甚至影响银行的营运模式。
作为金融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行业的风险蔓延起来难以阻挡。赵文利认为,在吸取2008年的教训后,当地监管和银行在本轮危机中反应较快,政策力度也大,为了避免出现2008年相似的快速蔓延,减少短期内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但是投资者对于这些快速反应里的细节的不满逐渐增加,双方的博弈刚开始。上述基金经理称,尽管在起诉中有可能无法赢过当地监管机构,但是市场的答案会比法律审判来得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