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

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

本报记者  徐小龙   通讯员  黄丽萍

  “这10来亩试验田,试验的就是怎样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3月21日,站在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现代化农业灌区的地头,望着刚刚引入5G技术的一片试验田,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部部长龙中秋振奋不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如何进一步落实责任、扛稳重担?近年来,经济开发区在5G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能否让5G技术创新性地赋能农业生产、助力粮食安全?这成了摆在经济开发区工信部门和“万人助万企”责任部门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藏粮于技”,这是经济开发区给出的新答案。

  此前,在走访“万人助万企”联系单位——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时,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部了解到,该公司正计划实施一项现代化农业灌区项目。龙中秋介绍,获悉企业相关需求后,该区助企人员主动联系对接,积极为企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辖区的另一家‘万人助万企’联系单位,正是从事5G技术应用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三门峡市分公司”。最终,经过经济开发区相关部门多方协调,两家单位确定展开战略合作。

  3月15日,在经济开发区助企惠企工作推动下,两家单位正式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5G+现代化灌区项目随之顺利实施,该区在现代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建设的新突破。

  5G技术驱动下的新农田是什么样的?漫步试验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片农田以智慧灌区建设为重点,以大数据、物联网、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运用先进的大数据采集、云端传输和实时响应处理手段,能有效提升灌区的管理效能,同时完成土壤环境、作物生长等信息的自动采集。

  “‘5G+智慧水利’,就像是赋予水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催生出的正是现代化的新农田。”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作龙说,“有了5G技术,我们可以对试验田进行监测感知并实时收集数据,农田里的水情、雨情、土壤墒情、气象条件等信息就能一目了然。有了这些科学数据,再配合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和泵站、闸门远程控制,一套整合了‘天、空、地’农业生产要素信息的一体化灌区管理平台就形成了。”

  几天来,随着试验田投入运行,几项关键数据传来,5G+现代化灌区项目预计可实现亩均节约用水12吨,与之前相比,亩均灌溉成本可降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