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之父获2022年图灵奖|一周科学简报

国际
1、以太网之父获2022年图灵奖
3月22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宣布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2022年图灵奖获得者以表彰以太网的发明、标准化和商业化
图片
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 图片来源:美国计算机协会官网
鲍勃·梅特卡夫于194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梅特卡夫在1970年代初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研究院(SRI)工作期间,开始着手研究计算机网络。1973年,他在Xerox PARC(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发明了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凭借这项创新技术,他为现代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梅特卡夫在1979年离开Xerox PARC后,创建了3Com公司。3Com公司专注于制造网络设备,如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等,为当时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市场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3Com的成功使梅特卡夫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企业家,也让他在科技领域的地位更加稳固。
图灵奖(Turing Award),以二战中著名的密码破译先驱Alan Turing的名字命名,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颁发,旨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奖金高达100万美元。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 来源:美国计算机协会官网
2、2023年度阿贝尔奖揭晓
北京时间3月22日晚,2023年度阿贝尔奖揭晓,今年的奖项授予了美国数学家 Luis A. Caffarelli,以表彰“他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正则性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图片
Luis A. Caffarelli | 图片来源:阿贝尔奖官网
评选委员会表示:阿根廷裔美国人 Luis Caffarelli对我们理解偏微分方程所作出的贡献非常重要。他引入了独创性的新技术,展现了卓越的几何洞察力,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在40多年的时间里,他对规律性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解的规律性(或平滑性)在数值计算中至关重要,缺乏规律性是衡量自然行为有多疯狂的一个尺度。
Luis A. Caffarelli 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数学教授。他是一位非常多产的数学家,在50年的时间里有130多位合作者和30多位博士生。多年来其出色的学术成就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其中包括数学终身成就奖Leroy P. Steele奖、沃尔夫奖和邵逸夫奖
阿贝尔奖是由挪威设立的数学界大奖,设立于2001年,由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代表教育部每年颁发一次,奖项名称是为了纪念2002年挪威著名数学家Niels Henrik Abel的200周年诞辰,与菲尔茨奖、沃尔夫数学奖并称数学三大国际奖项,奖金为750万挪威克朗(约合484万元人民币)。
* 来源:阿贝尔奖官网
3、GPT-4黑箱运作方式引科学家不满
上周,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了GPT-4——驱动其热门对话机器人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的最新版本。这个语言模型能根据几乎任何提示创作有人类文笔的文本并生成图像和程序代码,而且表现十分惊艳。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能力有望推动科研变革,但也有人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还没有使用权限,也不了解它的底层代码或是训练方式。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该技术的安全性会有顾虑,其对科研的帮助也不如预想的这么大
图片
人工智能模型GPT-4尚未向所有用户开放。| 图片来源:Jaap Arriens /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OpenAI对ChatGPT的模型使用哪些数据训练、如何训练,以及它的运作方式讳莫如深,这令科研人员感到不满。“所有这些闭源模型可以说是科学界的死胡同,”开源AI社区HuggingFace的气候科学家Sasha Luccioni说,“他们【OpenAI】可以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越攀越高,但对整个科学界来说,这就是条死路。”
不实信息是另一个问题。Luccioni表示,GPT-4一类模型的功能是预测一句话的下一个词,所以无法完全摆脱胡编乱造的问题,这种现象也成为“幻觉”(hallucinating)。她说:“你不能全信这些模型,因为它的幻觉太多了。”即使是最新版本也仍有这个问题,她说,尽管OpenAI表示已经提升了GPT-4的安全性。
4、联合国秘书长:尽快采取行动“拆除气候定时炸弹”
据联合国官网20日消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当天发布其第六次评估《综合报告》,报告总结了此前IPCC相关报告的内容,关注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及其未来的持续影响,并为世界采取行动的方向提供指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今天的IPCC报告是拆除气候定时炸弹的指南。”
图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资料图
报告内容称,全球变暖正迅速接近灾难性的程度,大气中的碳污染浓度处于200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过去半个世纪的温度上升速度为近2000年来最高。最贫穷、最脆弱的国家在气候灾难面前首当其冲。世界资源研究所首席执行官阿尼·达斯古普塔表示:“从灼热的热浪、破坏性的风暴,到严重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我们的星球已经受到严重的气候影响。”
报告称,倘若要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度以内,到2035年,全球“加热污染”水平必须比2019年下降60%。古特雷斯呼吁所有国家“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富裕国家应按下实现净零排放承诺的“快进按钮”。同时,他首次提出,希望发达国家尽可能在204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此前,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实现净零排放承诺的最后期限是2050年。
* 来源:联合国官网
5、“龙宫”小行星样本中发现构成RNA的碱基和维生素
日本多个研究机构22日联合发布新闻公报说,他们参与的国际团队从“龙宫”小行星样本中检测到构成核糖核酸(RNA)的4种碱基之一尿嘧啶,以及参与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物质维生素B3。这些发现有助于研究生命诞生之前的分子进化,解开生命起源之谜。相关论文于3月21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图片
小行星“龙宫”
研究人员将来自“龙宫”小行星最表层以及地表以下区域的样本共约10毫克浸入热水,再将所得提取物进行酸水解。研究人员使用他们自主开发的超高灵敏度分析法检测出样本中含有构成RNA的尿嘧啶。RNA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4种碱基组成,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
同一样本中还检测到对生物体新陈代谢至关重要的物质维生素B3。研究显示,样本中尿嘧啶的浓度最高达每克样本32纳克(1纳克等于百万分之一毫克),而维生素B3的浓度最高达每克样本99纳克。
* 来源:新华社
国内
1、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图片
“中国天眼”发现重复快速射电暴 |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根据得票高低,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发现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新机制。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
* 来源:科技日报
2、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3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
图片
考古人员正在对发掘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次入选的“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包括:(一)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二)古基因组揭示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三)超微结构揭示云南虫具有原始脊椎动物咽部骨骼;(四)皱囊虫是早期蜕皮动物,而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五)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特异性演化;(六)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颜料加工和创新性复合工具使用;(七)中生代昆虫关键生态行为的演化;(八)世界首例老虎古基因组;(九)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揭秘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机制;(十)晚古生代冰室气候下的全球变暖及海洋缺氧(并列进展十);(十一)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火山作用与陆地生态系统波动影响(并列进展十)。
* 来源:央视新闻
3、5100年来青藏高原人群是如何演化的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被称为“世界屋脊”,因其低氧、寒冷等严酷的气候环境,是地球上人类生存最具挑战的地区之一。现代人何时涉足青藏高原,并永久定居,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
图片
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西南部日喀则地区顶琼遗址的一处墓室中进行考古发掘。|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3月17日,开放获取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论文,对青藏高原自5,100年以来不同区域古人群的遗传特征及交流历史进行了深度研究,揭示了近五千年来青藏高原内部及与外部地区存在的复杂的人群互动交流历史。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
付巧妹团队研究显示,现代西藏人群特有的遗传成分,至少在距今5,100年以来已存在于整个青藏高原各区域的古人群之中,且具有很好的遗传连续性。其中,距今5,100年、来自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的宗日遗址的人群,是迄今所发表携有青藏高原特有遗传成分的最古老的人类样本
论文显示,青藏高原人群特有的遗传成分是由两股不同的遗传成分以大约4:1的比例混合形成,其中约80%的遗传成分与东亚北方9,500-4,000年前的人群相关,约20%的遗传成分来源于一个未知的古代人群。这一结果提示,青藏高原人群的主要成分很可能与新石器时代东亚北方人群的扩张,及由此驱动的人群迁徙和混合相关。
* 来源:澎湃新闻
编  辑:陈  墨
责  编: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