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真菌在美国蔓延”,中国是否有感染者?疾控专家释疑

图片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耳念珠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目前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什么是耳念珠菌,它对一般民众的危害有多大,应该如何防控其传播?对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
上海暂无此类病例报告
耳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具有多重耐药、病死率高以及采用传统实验室鉴定方法难以识别的特点。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近一半感染了耳念珠菌的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而且在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计有30%至70%的人最终会死亡。
该真菌有两种影响人体身体的方式:第一,这种真菌可以生存在人类皮肤、直肠或口腔等特定区域,这一过程被称为“无症状定植”。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会表现出感染症状,但可以将真菌传播给其他人。第二,这一真菌也可能进入血液或伤口,导致严重的侵入性感染。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典型的感染症状,如发烧和发冷。
2009年,耳念珠菌在日本首先发现。而后在美国、印度、韩国、委内瑞拉和英国等国家也发现了这种真菌。到2021年,美国已经发现1471例患者,并且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2022年,全美报道2377例感染患者,遍布了至少50个州的一半以上。
朱仁义介绍,截至2020年8月,中国公开报道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报道数量有25例。2022年6月6日,我国某医院重症科1例长期住院患者检出耳念珠菌,随后对该重症科14例在院患者进行筛查,发现其中8例患者检出耳念珠菌9株。上海暂无此类病例报告。
通常,真菌粘附或寄生在人体内是不会导致人体发病的,只有在人体的正常菌群环境失调之后,才可能引起疾病。“比如,我们的肠道、皮肤、口腔都有大量的真菌,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朱仁义介绍,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真菌才会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疾病发生。
一般情况下,耳念珠菌不会感染健康人群。这是一种医院内感染真菌,一般仅在住院病人(特别是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通过人与带菌者或带菌物体的接触传播。根据文献,感染耳念珠菌的危险人群有以下几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人群;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呼吸管、饲管和膀胱导管的住院病人;长期住院的病人;有免疫系统缺陷的病人。因此,普通市民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特别担心耳念珠菌感染。
如何做好院感防控
据悉,耳念珠菌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既然耳念珠菌主要在医院中传播,那么医院应当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朱仁义认为,预防耳念珠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
一是早发现、早隔离。如果临床医生发现有患者耳道出现感染,并伴有不明原因的高热、腹泻、呼吸困难,要将其转到上级专业检查机构进一步检查,避免误判、漏判。对于疑似患者,要采取相应接触隔离防控措施,才能避免大规模传播。
二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接触防护工作。医护人员应养成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的好习惯,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接触真菌感染的病人时,医护人员要注意防护,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医院还应对可能被污染的诊疗器械和环境物体表面及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朱仁义表示,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进入有耳念珠菌感染报道的国家,只要养成流动水和皂液洗手的好习惯即可。接触真菌感染的病人时,注意防护(穿隔离衣)和手卫生,感染耳念珠菌的风险也较低。
延伸:还有哪些危险真菌?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真菌药物的频繁使用,真菌耐药情况逐渐增多。除了耳念珠菌外,还有哪些比较常见的真菌具有多重耐药、致死率高的特点?
朱仁义介绍,常见的致病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及新型隐球菌等。有报道称,侵袭性念珠菌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死率40%-60%。侵袭性念珠菌病以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最为常见,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5%-70%,但近年来在ICU、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甚至有些报道检出率高于白色念珠菌。
大多数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高度敏感(耐药率小于5%)。但是,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近年来显著增高,耐药率已超过20%。光滑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在2018年接近50%。
曲霉菌是丝状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三唑类是治疗和预防曲霉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自1997年首次报道伊曲康唑耐药的烟曲霉以来,曲霉菌的耐药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
隐球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之一,可引起隐球菌性肺炎和脑膜炎等多部位的真菌感染。存在免疫抑制的患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率更高。2010-2014年,中国侵袭性真菌耐药监测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型隐球菌对伏立康唑全部敏感,但是从2013年开始出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