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炒肉田野调查报告》

图片
大学时,因为读书在外地,我很少在老家久待,每次放假回去都不免陷入恍惚。这种间隔若久的归乡就像科幻小说里不断休眠后再苏醒,一个个片段之间所发生的事情是被快进跳过的,难以衔接上各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对于我的家乡长沙,中国目前最网红、新消费形态走在前端的城市之一。城市中的一切都在无比高效的社交网络推送中吞吐着新鲜的能量,不变的好像只有那份热烈火辣,还有被雨水冲刷到墙皮脱落的老旧社区里,厨房排风扇孜孜不倦喷发出的辣椒炒肉的油烟。
辣椒炒肉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家常菜。前尖肉和五花肉,利刀切薄片,搭配比肉还多的青辣椒。起锅炒肉,煸出猪肉的香味后,盛出待用,接着借锅底余下猪油的光,煸炒辣椒,直到变软呈现微微虎皮状,再将两者混合,简单拌炒,趁着镬气未散,装盘上桌。堆在饭尖儿上的菱形辣椒,依稀可见透薄肥脂的肉片,为米饭勾勒出一圈金边。几乎所有吃过辣椒炒肉的人,都为它香、辣、咸、鲜的味道上瘾,放松对碳水的警惕,变成不折不扣的的「干饭人」。
图片
汪令哲根据田野调查,制作的「辣椒炒肉博物馆」海报。汪令哲是一位建筑师兼设计师,曾工作、生活在国内外多座城市,试图通过食物,探寻人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汪令哲
从家庭厨房中传出的菜肴,总是千家千味。2019 年,我发起了一项「辣椒炒肉博物馆」的参与性学术项目,旨在探讨国内城市高速变化之下,地域认同感与非物质内容之间隐秘的联系,与潜移默化的相互作用。在做辣椒炒肉的田野调查时,我搜集了 26 个长沙家庭版辣椒炒肉食谱,做法都不尽相同。比如有人喜欢豆豉的干香,所以油热时先爆上一把佐料,有的则会混合不同品种的辣椒以增加香气。有意思的是,这种细微的差别,与受访者的工作、家庭、习惯息息相关,生活影响了口味,再通过烹饪表现出来。曾经,我在伦敦的一家川湘馆中吃到加入姜片的辣椒炒肉,也是在长沙不曾见过的做法,询问主厨才得知,他的目的是为与别家辣椒炒肉拉开差异,让店里的出品,拥有比拟炒鸡的鲜味。
家常菜带有草根性,落在辣椒炒肉上,表现出的特点为选材和做法的包容。没有人强制规定辣椒的品种,螺丝椒是首选,但也可用其他辣椒。辣椒的挑选需要下些功夫,得皮薄肉厚,捏起来软软的,这样的辣椒汁水多,既能炒出香味也不至于太辣。肉的选择上,长沙本地多使用宁乡花猪,脂肪厚肉味浓,还有不少餐厅会选择价格更高的黑猪肉,不过丰俭由人,便宜的碎肉、油渣也能自成一派。唯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成菜的味道,一定要辣中有肉、肉中有辣,缺少哪一味都是不合格的。
图片
螺丝椒与杭椒的对比示意图。© 汪令哲
不像许多传统名菜,追溯辣椒炒肉的起源,是一件困难的事,它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辣椒传入湖南后,面对新的食材,有哪个拥有美食雷达的厨师,或者贪嘴的人,不想试试用它搭配最常食用的猪肉呢。但辣椒炒肉的广泛流行,初见端倪则要等到 1949 年后。
早年间,湘菜由官府菜主导,更注重形式,在味觉上照顾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因而少用香辛料,多为酥烂浓厚的口感,与现在大众认知中的湘菜大相径庭。1920 年代,就职于长沙奇珍阁酒楼的江金声,曾记录下民国时期著名美食家谭延闿家的一份宴席菜单:
四冷碟:云威火腿、油酥银杏、软酥鲫鱼、口蘑素丝;
四热碟:溏心鲍脯、番茄虾仁、金钱鸡饼、鸡油冬菇;
八大菜:组庵鱼翅、羔汤鹿筋、麻仁鸽蛋、鸭淋粉松、清蒸鲫鱼、组庵豆腐、冰糖山药、鸡片芥兰汤 ;
席面菜:叉烧乳猪(双麻饼、荷叶夹随上);
四随菜:辣椒金钩肉丁、烧菜心、醋溜红菜苔、虾仁蒸蛋;
席中上一道「鸳鸯酥盒」点心;
席尾上水果四色。
图片
祖庵豆腐。祖庵菜被誉为湘菜瑰宝,创始人是民国名人、美食家谭延闿及其家厨曹荩臣,承袭明清精致的饮食风气设计而成。200 多道家菜,味道鲜香、味浓、软烂,是湘菜官府菜的代表。
© Pinterest
与现今流行的湘菜不同,辣口菜肴在这份菜单中所占的比重很低,菜式反而更形似鲁菜和淮扬菜。
1949 年后,随着旧体系的消亡,官府菜推崇的精致昂贵、清淡适口慢慢退出流行舞台。工业化的加速,交通的便利,使得出门务工的人越来越多,适应普通人的廉价市井饮食逐渐成为主流,诸如盐帮菜等市井饮食的话语权慢慢加重。而且,社会阶级的重新洗牌也下放了地方菜系的阶级。过去,上层人士认为辣味不符合传统,但民众截然相反,被辣椒带来的刺激所吸引。除此之外,辣椒还能掩盖食材不好的气味,让品质低、不新鲜的食材,也能被烹煮得味美。
1990 年代开始,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推动了辣椒炒肉等湘菜进军全国。城市中的地方饮食文化不论根基如何坚固,都不得不去本地化,尤其对大众餐饮而言。当地方性饮食动摇,空出的部分,被便利、快速且包容的饮食填补。辣椒炒肉这一构成简单,味道辨识度极高,且食材简单的菜式,自然能被广泛接受,并得到认可,随着湖南人的流动而四处开枝散叶,成为湖南味道的代表。
图片
费大厨的辣椒炒肉,首创不离火的上菜方式,将菜品放置在炒锅中架在炉子上一起上桌,不仅保持了菜品的温度,还让辣椒炒肉处于持续烹饪状态,吃起来更入味。© 北京吃货小分队
从菜品类型上划分,辣椒炒肉可被归为湘式小炒,讲求成菜热、快、干、香,食材和调味粗暴高效的渗透。因为口味重,吃着过瘾,易实现制作标准化,湘式小炒类的湖南市井菜成为近两年发展最快的餐饮品类之一。以北京为例,擅长市井菜的湘菜馆潇湘阁,被很多人戏称为「美食荒漠」中的绿洲;湘彬萱、新新湘菜馆等开业超 10 年的湘菜老店,任凭餐饮市场风云变幻,依旧餐位紧俏、食客如云。2022 年,长沙「小炒肉大王」费大厨,北上入京,首店落在朝阳大悦城,靠秘制炒肉酱油,将辣椒炒肉的热度拉至新高,几乎餐餐都需要等位,最夸张时等位时长达 4 小时。而且,几乎全国的费大厨,都存在排队现象。连湖南人也没想到,辣椒炒肉能成为跟茶颜悦色一样的网红。
如今,除了费大厨之外,各路周大厨等名称冠以姓氏的辣椒炒肉专门店也伴随着争议,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被别人说网红也好,被诟病炒作也罢,对于湖南人来说,都不重要,只要能做出好吃的辣椒炒肉,唤起他们的长沙记忆。
参考资料:
《中国食辣史》,曹雨
《湖南著名官府菜祖庵菜面临失传》,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