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泉州、武汉、南京超越北京、上海成为新消费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李媛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高端消费专业研究和顾问机构要客研究院发布《中国奢侈品城市发展报告》,首次对消费中心城市进行了定义,首发了“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指数”和“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并对中国未来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做了趋势性判断。

“通过消费中心城市指数,我们很容易能计算出这个城市的消费顺差,即外来消费减去本地居民外流消费的净值,数值越大,越能证明这个城市符合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义和标准。”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博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也认为,研究城市消费特点以及消费在各个城市的特点,找出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对于各个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很有意义。

拉动内需、促消费下的“消费中心”城市

据了解,2022年中国千万以上人口城市由18个变成17个(哈尔滨人口跌破千万),即便如此,中国千万人口城市数量也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同时,中国GDP破万亿元城市也达到24个。城市以及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核心动力之一。

自从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国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背景下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那么,究竟中国哪些城市最有机会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哪些城市在真正带动区域或全国消费增长?哪些城市消费外流严重?哪些城市对周边消费具有很强的虹吸作用?

要客研究院认为,消费中心城市应该具有“三个属性”——引领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消费中心城市必须具有引领和传播消费观念和潮流,创造和创新生活方式的能力;消费中心城市必须是一定区域甚至全球消费者向往去生活或旅游的城市,对周边消费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消费中心城市必须兼容并包,可以融合更多或全部消费观念、消费文化、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到全球范围的优质生活方式内容。

“评价一个城市是否符合消费中心城市标准,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其吸引外来游客消费和留住本地居民消费的能力,要客研究院首创‘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指数’和‘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第一次用可量化方式评价消费中心城市,对中国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周婷表示。

“从长远来看,消费的拉动需要不同的动力。围绕城市自身的定位和特点去发展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消费能力,以消费引领当地产业走向良性发展,最终形成闭环式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未来每个城市都要面临的课题。”李志起说。

交通枢纽城市和旅游城市更容易成为消费中心城市

记者注意到,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认为,2019~2021年,武汉、泉州和重庆分别占据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第一名的位置。除武汉外,最值得关注的消费中心城市为泉州和南京,泉州连续三年都处在中国核心消费城市榜前三甲的位置,得益于近几年当地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本地消费力提升,以及对包含莆田市在内的周边消费的虹吸作用。南京则连续三年分别在榜单第二、第二和第四名,对周边消费的虹吸能力绝对超强,苏南区域这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南京作为中国排名靠前的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依仗。

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认为,2021年,人口基数庞大的重庆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消费净流入最大的城市,上升到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第一的位置,2021年消费净流入4054亿元,这主要源于近几年重庆市大量外地人口涌入,特别是年轻人口的涌入所带来的消费增长。

此外,根据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上海和北京并没有如大家预期地成为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霸榜的存在,上海在2019和2020年的排名分别仅为第十名和第五名,2021年上升到第二名,北京2019~2021年在榜单上的排名也分别仅为第六、第九和第五名,两个城市和我们常规认为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概念,显得相差甚远。

对此,周婷解释说,消费外流严重,是影响这两个城市榜单排名的最主要原因,上海作为东方时尚之都,消费中心城市地位仍有上升空间,但是北京因为居住环境变化,以及创业重心南迁等原因,消费中心城市地位很难进一步提升。

中国消费中心城市榜认为,三亚无疑是中国外来消费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它覆盖的是全国的消费力,但是作为一个中小城市,其外来人口接待和服务能力有限,消费流入也很有限,在中国消费中心榜上的排名非常靠后,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三亚拥有快速提升自己消费中心城市榜位次的实力。

周婷表示,交通枢纽城市和旅游城市更容易成为消费中心城市,南京、武汉、郑州等无一不是交通重镇,苏州、青岛、成都等城市则是标准的旅游城市。最大的例外是杭州,杭州虽然是知名旅游城市,并且互联网新贵和民营企业家消费能力强,但是他们喜欢到外面消费也是事实。

“超大型消费潮流中心城市+中小型消费服务中心城市”将现

据周婷介绍,消费中心城市的出现,让更多中小城市呈现消费外流状态,2021年消费中心城市指数为正的城市只有45个,2020年只有32个,这就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城市属于消费输出城市,西部和北部城市消费外流严重,像东北高净值客户到外面消费已经成为习惯。要客研究院预测,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外流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城市的消费市场也会进一步丧失活力。

要客研究院预测,中国大中城市的消费中心城市地位将逐步加强,并在未来3~5年内达到最高点,然后随着互联网消费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商业模式升级改造,大城市对周边消费力的虹吸作用将有所降低,会一定程度改变现有消费中心城市格局,出现“超大型消费潮流中心城市+中小型消费服务中心城市”的格局。消费潮流中心城市引领潮流,推动商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消费服务中心城市专注服务,作为很多产品和服务的线下体验终端最佳选址城市,一个消费潮流中心城市,围绕着一批消费服务中心城市,共同形成一个“1+X”的区域消费生态结构。

此外,要客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超大型消费潮流中心城市将维持在15个左右,主导消费趋势,是品牌宣传和产品发布的主战场,而中小型消费服务中心城市将在200个左右,这些城市将均匀分布于全国各地,是下一步所有高端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竞争的主战场。

周婷认为,建设新时代的消费中心城市,必须做到“四个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和数字化。只有用心打造城市国际化影响力,专注高端生活方式内容引进,努力打造城市本土知名消费品牌,全力支持发展生活方式服务数字化平台,才能真正打造现代化消费中心城市。

(编辑:于海霞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