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图片
资料图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运河源 白浮泉
寻根溯源 探寻历史足迹
延续文脉 重现700年文物风采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侯仁之先生这样评价:
“与历史上的北京城息息相关者,
首推白浮泉。”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
久负盛名的白浮泉
背后有什么故事?
曾盛极一时的都龙王庙
又为何暗淡
跟着平平一起
来探访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背后的故事吧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是千年运河的水源承载地。其中白浮泉是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的源头,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寻历史足迹
水是城市的血液
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上的昌平是一座
水脉久、水资丰、水源众的京华古城
众多水源中
位于如今昌平区龙山之麓的白浮泉
在中国运河史上久负盛名
千百年来
不仅折射着昌平城市的文明
也见证了北京漕运的变迁
图片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以白浮泉历史文化遗产为基调,串联长流惠泽、龙泉漱玉、山水清音等景观节点,与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山水相映的空间布局,打造白浮瓮山河文化景观带。
图片
重现700年文物风采
白浮泉遗址
700年前白浮泉的发现
解决了都城水运问题
繁荣了大都经济
明代过后,白浮泉不再作为北京城的水源,却仍然是昌平的一处重要水源和祈雨之地,这里承载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山脚雕刻精美的九个吐水龙头和周遭石木成为不朽的历史见证。
图片
资料图
图片
▲白浮泉遗址
如今的白浮泉遗址
已经焕然一新
图片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牌楼
图片
‍‍▲大运河全图浮雕墙
泉水记忆永流传
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
引昌平龙山白浮泉水
滋润京师大地
南来的漕船一路向北
直航进京
实现了南粮北调
白浮泉引水工程完成后
后来又在龙山之巅兴建了都龙王庙
明朝又在引水处
修建了九龙池
燕平八景之一的“龙泉漱玉”就在这里
图片
资料图
九龙池池壁
用花岗岩打造而成
九个石雕龙首嵌入池壁
 有泉水从九个龙口中涌出
因水流出处有九个龙头
取名九龙池
又有“九龙戏水”、“九龙喷玉”之称
都管天下龙王之庙
都龙王庙
引白浮泉水济漕工程完成后
在龙山之巅
兴建起了一座庙宇
名为都龙王庙
图片
▲都龙王庙
不同于别的龙王庙
都龙王庙是北京历史上唯一一座
以“都”字冠名的龙王庙
1990年
九龙池和都龙王庙
都被公布为
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壁画重焕光彩
都龙王庙正殿内
百年壁画重放光彩
精妙的彩绘栩栩如生
与优雅的建筑浑然一体
2020年
由专业团队对都龙王庙壁画
进行了细致、全面的修复工作
如今已经修复完成
壁画绘制时间
大约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
壁画描绘了
天气大旱,井水枯竭
以及老百姓找水的故事
画面呈现
有老人、小孩、青壮年等不同人物形象
有的跑、有的走
有的坐、有的躺
……
人物表情生动鲜明
极具动感
图片
图片
▲修复前后对比
大运河文化源远流长
龙泉禅寺
如今的龙泉禅寺建筑
是80年代在原有寺庙旧址上
沿用原有布局和规制
重建而成的
现在的龙泉禅寺被建设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其中包含三个主展厅,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充分讲述“运河源头”的故事。《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
图片
▲禅寺全景
图片
▲序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展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展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展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引水济漕体验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水清影汇名胜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山书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源上源咖啡吧
图片
图片
▲源上源书吧
公园浏览路线推荐
您可通过龙山南出入口游览运河源—龙泉禅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读泉圃—都龙王庙—鹭影台—聆泉处—白浮泉遗址等景观节点,感受京杭大运河引水段最北端的水利科技、漕运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文化、园林文化的游赏体验,展示“昌平记忆”,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名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读泉圃
▲山水清音广场
图片
▲聆泉处
图片
图片
▲龙抬头步道
▲鹭影台
图片
以白浮泉为基础
建造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
已经找到新的功能定位
正融合文化、旅游等多种元素
逐渐形成一条多元的文化消费链
未来
昌平还将打造
蓝色大运河源头
水岸长廊文化旅游线路
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
了解白浮泉
白浮泉遗址公园
将尽快对公众开放
一起期待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