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相隔千里,父子两代人的坚守

图片
相隔千里,父子两代人的坚守
作者 | 邢路遥
“儿子,入伍三年了,送你上火车,感觉好像就在昨天,有些话在电话里怎么也说不出来,你在那边好吗,家里一切都好……”我打开微信,收到了父亲长长的“家书”。
父亲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我脑海里。他是一名小学老师,打我记事起,他就在乡村小学里教书。二十多年了,支教的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他却还在。镇上中学的领导找过父亲好多次,想让他去镇中学教书,可每次都被他搪塞过去,老妈总说他像头“倔驴”,不知道守在那个学校干啥。
父亲说我的倔劲像他,母亲总是向他抱怨:“儿子怎么就是不听话,非要跑到离家3000多公里的边防驻守,又苦又累。”但是我爸支持我,让我别往心里去,坚守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一定要来边防呢,我问过自己,但生活总归不是数学题,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和答案。或许是从天山脚下吹来的风,是远处山顶皑皑的雪,又或是想要去康西瓦,和英雄们来一场灵魂上的交流,但真正站在祖国西北的苍穹之下,理由好像也没这么重要了。
父亲说开发商来了,要把这个仿佛“桃花源”的乡村,打造成红色旅游景区,以前的老房子要改成二层带檐顶的仿古小楼。这个陪了他二十多年的老学校也要拆掉,改建成红色纪念馆,连那颗总是掉叶子的老椿树,都要被栏杆围起来挂上“身份证”了。
一切都挺好,至少母亲觉得挺好,学校都没了,父亲也就没有了守在这里的理由。
电话里我听不出父亲的情绪变化,只是平淡地给离家的孩子唠一唠三年来的种种变化。
父亲的根深深扎在了他的小学,哺育了桃李万千,他的孩子在汲取养分,开花结果。
凌晨三点,我收起漫天飞散的思绪,站在军容镜前,借着楼道的灯光,扶正额前的八一军徽,挺胸走出营门。“哨位一切正常,可以接哨。”接过哨兵手中的执勤器材,我好像接过了父亲的那份坚守。路灯下的营房,和父亲的老学校慢慢重合,我突然明白,我正变成父亲的模样,在我选择的土地上慢慢生长,抬起头,我望向远处家的方向,星星正亮。
(整理:李志强)
图片
本期主播 简介
敬一
驻京某部机关干部,热爱播音主持,在网络平台录播节目1000余期,被网友赞为“最受欢迎主播”、“金牌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