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古树新生

图片
△ 盘踞在越秀山古城墙上的古榕树根   图/Color China
广州共有古树名木9940株,分布在全市11个区。散落在羊城大地的古树名木,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羊城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它们默默书写着都市沧桑,诉说着无尽的广州往事。
图片
△ 荔湾湖公园里生长茂密的古榕树群   图/Color China
图片
△东山湖公园的古榕树   图/Color China
榕树
冠幅广展,根如蟠龙
有根深叶茂、余荫长青之寓意。
作为我们岭南的常见树木
大街小巷、河涌岸边、
楼台庭院都可觅其踪影。
图片
△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古榕树群  图/Color China
图片
△ 大夫山榕树公园   图/Color China
纪念堂前、市府楼外、越秀山腰、古城墙上、补榕亭边、沙面岛内、光孝寺里……榕树与广州总是无缝相融,陪伴着一代代广州人。每逢夏季,“榕树头”便是街坊们乘凉、聊天、下棋的好去处。对于老广而言,走到大榕树下,就会心生一股熟悉的心安感。
去年,广州大夫山榕树公园正式揭牌,这是广州首个专门以榕树为主题设立的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达350多种。其中,榕树15种,数量超过9000棵,是广州榕树品种最丰富、数量最庞大的公园。
“榕树,对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太熟悉,从小到大身边随处可见。我小时候住在万福路,门口就有棵大叶榕,一到春天,树干上长出的嫩芽,翠绿翠绿,很是养眼。”
——画家杨锦浩
图片
△ 画家杨锦浩在榕树下散步  图/Color China
图片
图片
△ 广州市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  图/Color China
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投射到百年古树白兰的标识牌上,显得格外工整、美观。广州市对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古树名木都拥有的“身份证”。
位于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的两侧,植有目前广州市冠幅最大的两株白兰树。它们树形优美、树冠庞大,四季花开,成双成对。每当白兰花盛开时,这棵百年古树散发的香气沁人心脾,深深打动着过往游人。
在中山纪念堂园区内,一共有11棵的超百年的古树,作为管养单位的中山纪念堂,会对每棵树进行挂牌,把树木的向大众科普树木的知识。
“我们在挂牌的过程中也会选用不锈钢弹簧绳来进行挂牌,这样不会影响那个树木的正常的生长,也不会对它的树皮造成伤害。”
——中山纪念堂园林工程师黄霖霞
图片
△ 兰圃内的古树   图/Color China
图片
△ 醉观公园内的九里香古树   图/Color China
在广州,
夏天高温多湿,
很多古树名木会面临病虫害的侵扰……
人感冒了,
会到医院找医生,
树木生病了也需要找医生“对症下药”。
图片
△ 云台花园内用围栏设施对古酒瓶树实行了保护  图/Color China
图片
△ 园林工程师何世庆(中)与团队对古树名木进行风险评估  图/Color China
为确保对每株古树名木“知根知底”,广州在全市建立了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分布情况;运用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树木风险评估技术手段去帮助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并对健康状况较差的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
“这个是我们的树木断层检测仪,我们这个钉子的敲击,对树木几乎没有伤害。敲进去以后,通过这个仪器可以探测树干内部的腐烂情况。”
——园林工程师何世庆
图片
△ 东山湖公园的古黄葛树  图/Color China
图片
△ 晓港公园里的古树  图/Color China
阳光火辣辣的,
但站在古树斑驳的树荫下,
却时有一缕清风拂过,
让大家感到了些许清凉……
图片
△ 增城区荔城街莲塘村古树群  图/Color China
图片
△ 莲塘村树龄最大的古乌榄树  图/Color China
在增城区荔城街莲塘村内,育有古树679棵,是广州面积最大的古树群,数以百计的乌榄树,在此生长百年,形成了如今虬枝峥嵘的姿态。今年以来,荔城街以党建为引领,探索“由一名党员认领一棵古树”,由党员带头管护古树名木,不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保护。
“保护这个古树,我们实行分片区责任制,每天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保护。”
——增城区莲塘村邱志伟
图片
△ 增城龙山古树公园的古格木群  图/Color China
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后龙山,有300多株树龄和大小不同的格木,其中树龄超过百年的格木就有100多株,还有两棵树龄超过两百年的细叶榕,它们紧紧依偎,相濡以沫,被人们叫作夫妻树。为了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增城区以古树公园形式固化下来并进行建档管理和专人巡查。
“在龙山古树公园内,村民经常来这行山、跳舞、唱歌,也热衷于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宣传工作之中。”
——增城区陂头村秦小玲
图片
△ 人民公园的古木棉   图/Color China
守古树、护名木,
让绿色记忆延绵不断,
让“活文物”焕发新生机。
图片
图片
△ 中山纪念堂内的木棉王  图/Color China
木棉,有英雄树之称,开花时节更是一树长红。木棉是广州市的市花,而广州市最古老的木棉树就坐落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山纪念堂的东北角。350多年高龄的木棉王见证了广州山河田海的沧桑巨变。
“未来,我们希望不但要做好古树名木的保育工作,同时也要考量古树名木与建筑这些文物之间共生共育的一个美好未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黄颂谊
图片
△ 市民在沙面岛的古树群下散步,休憩  图/Color China
图片
△ 市民在大夫山榕树公园的古树下进行晨运  图/Color China
图片
△ 市民在洲头咀的榕树下惬意野餐  图/Color China
古树名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最好见证。对它们爱护有加,是这座城市温度的体现,彰显了人们骨子里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历史文脉的尊重。
统筹|方   言
摄影|唐文钦  朱玮舜  杜   滢  方信宜
剪辑|唐文钦
文字|沈悦薇  方   言
设计|严   格
录音|王俊锋
编辑|朱玮舜
配乐|弦   铜
旁白|苇   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