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资讯|“节”尽所能,“碳”寻绿色生活

图为杨梅冲社区活动室内,小区居民在志愿者老师指导下,用废旧水果包装制成装饰品。盛磊 摄

◎星沙时报记者 刘思源 盛磊 通讯员 王浩

逛超市自带环保袋、垃圾分类入桶后再上班、小区照明转用节能灯、废旧包装手工制成装饰品……在长沙县星沙街道杨梅冲社区,如今绿色低碳理念已潜移默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社区作为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基本单元,是人口活动及其碳排放的重要场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社区和家庭碳排放的降低成为关键因素。

近年来,长沙县星沙街道围绕“双碳”目标,通过“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氛围营造,形成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社区运行模式,既推广了绿色生活方式,又降低了社区碳排放。去年,“杨梅冲社区共建生态文明”案例入选全省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上户宣传入脑入心

甘当低碳生活“传播者”

“人离灯灭电节约,刷牙关水易得学,垃圾分类要放对,可回收物别浪费……”采访时,社区生态环保专干郭波说的一段长沙话顺口溜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是居民低碳生活真实写照。

居民刘女士在社区宣传引导下,成为了一名环保达人。日常出行中自带杯子、购物袋、可以重复使用的吸管、筷子等,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还会有意识地减少网上购物,把网购的快递盒用来装东西,还节约了购买收纳箱的钱。家里尽量使用节能的设备,夏天空调控制在26度以上……”提起生活中的环保小窍门,刘超如数家珍。

自2022年开始,杨梅冲社区为倡导低碳生活,在辖区三一路社区前坪打造了绿色低碳宣传走廊,广泛宣传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理念,党员志愿者在各类活动时宣传低碳知识、培训低碳生活小技巧、发放低碳宣传资料、开展垃圾分类桶边值守等,低碳意识渐渐在小区居民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环保设施智能便民

争当低碳生活“践行者”

早上7时许,星电恬园小区居民倪卉将垃圾分类好装入四色垃圾袋,下楼扔进垃圾分类厢房相对应的窗口,完成一次扫码积分后才去上班。

“垃圾分类厢房干净卫生,闻不到异味,不用接触垃圾桶,扔完垃圾旁边还有水洗手,既人性化又方便,扫码还可以积分呢。”居民倪卉说。

倪卉口中的“扫码积分”是该垃圾分类厢房“智能回收箱”的一项创新功能,业主手机扫码注册,柜门打开,放入塑料瓶、纸张等,系统自动称重并根据投放的重量计入积分。居民获得的积分可去社区开设的环保超市兑换所需的生活用品,这样既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又提升了垃圾分类工作效率。

为提倡绿色出行,社区还在该小区建设了电动车集中充电桩,不仅解决了社区商户、居民电动车“充电难、充电乱”等安全问题,还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开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自从建设了充电桩,社区干部主动放弃开车,骑行或步行上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此外,经过社区引导,辖区各小区均转用节能照明灯,星电恬园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共照明换成节能灯后,小区一个月可节约电费500余元,而社区各类低碳设施设备每年可节能三分之一左右。

创新探索废物利用

愿当低碳生活“守望者”

书架上,再也不会看的书,正蒙上灰尘;玩具盒里,孩子不碰的玩具,迟早要被丢进垃圾桶;衣柜里,有了瑕疵的过季衣物,被“束之高阁”……这些看似一件件微小的“非环保”之举,如果形成规模效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但在杨梅冲社区的创新引导下,探索废物合理利用,成为居民的一种行动自觉。

3月25日,在社区活动室,几位社区居民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将家里不需要的布料、铁丝等物件,通过手工DIY,变成了美丽的花束等装饰品。

“这种活动搞得好,现在我们家里不管是谁,都会把快递、食品包装等留着,在手工志愿老师的指导下,这些都能实现废物利用。”居民曹细纯说。

同时,社区还组织了义务巡查队,队员都是热心的居民志愿者,对于辖区内绿色植物护绿补绿及水体巡查,形成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的常态化机制。如外围水管爆裂之类,巡查队员当即反馈社区,联系相关部门及时维护,避免资源浪费。

杨梅冲社区只是星沙街道长期坚持开展“双碳”社区创建、强化先行示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街道通过社区展板、电子屏、业主群等载体,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开展绿色生活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小区等实践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深入挖掘社区节能减排潜力,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空间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