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燕:预计今年亚洲经济增速4.5%,全球进入“亚洲时刻”

导读:本届年会是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之后我国首场全线下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活动,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以及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家媒体机构1100余名记者参加年会。92位各国部长级高官和前官员,11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参与讨论。
(编辑/观察者网 王慧、周远方)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
同日上午,《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上发布。
观察者网从现场发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对于报告的介绍和解读(据现场录音整理,仅做不改变原意的语句调整),以飨读者:
图片
张宇燕:谢谢曹莉院长,各位来宾,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今天我能够代表团队,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对亚洲经济现状以及前景做的一些分析。
刚才李保东秘书长在他的演讲中特别谈到了今天世界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今天,人类面临着这个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亚洲的经济发展实际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当然也有很多的机会。
总体而言,2022年亚洲的经济增长表现相当不错,我们去年在这里(博鳌)预测,2022年亚洲的经济增长率是5.2%,尽管实际增长较5.2%这一数字有所下降,但大家也知道下降的原因,和疫情等因素带来的方方面面不确定性都有关系。
但是,亚洲4.2%的经济增长率表现,仍然比全球平均速度要高很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去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是3.4%,亚洲是4.2%,较全球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这是很不错的。
图片
大家可能更加关心今年,2023年全球的增长,我们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底的最新预测是,全球经济将增长2.9%,我们在报告中对亚洲经济的增长预测是4.5%,这个数字比去年的实际增长要高0.3个百分点。
这主要和亚洲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我们分析了亚洲东亚、南亚、西亚等不同区域总共50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速,然后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体的体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我们估计,亚洲的增速是4.5%,比全球平均2.9%的增速要高,从这个差距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对于亚洲是比较乐观的。
具体来讲,在就业方面,国际劳工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的就业将增加1%,亚洲的增长数字是0.8%,看上去亚洲的表现好像不如全球平均,但实际上,在增速之外还要看一个重要的指标,即失业率,如果我们看失业率的话,全球的失业率将是5.78%,亚洲的失业率将是5.31%,所以亚洲失业率的表现比全球的平均要好。尽管亚洲就业增长速度慢,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多亚洲国家因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增速在大幅度下降。所以就业总体情况要看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就业的增加,二是失业率,综合来说,我们认为亚洲在就业方面是不错的。
图片
另外是物价水平。去年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高通胀,亚洲很多国家也是这样。比如土耳其作为一个重要经济体,8月到10月的CPI在80%以上;印度CPI最高的时候是去年4月,达到7.8%;比较慢的国家如日本,其通胀率一直很低,但在去年最终突破了4%。
中国的通胀表现还是不错的,去年最高的时候是2.7%(7月),到去年年底回落到1.8%,现在约2%。整体来说,亚洲的通胀在去年经历了一个先上升,现在又开始回稳的过程。
除了前面的增长、就业、物价三大指标,还有一个是贸易。贸易方面我们看到,亚洲的对外贸易去年保持了高速增长,根据WTO的计算,前三季度亚洲的对外贸易增速非常快,无论是商品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很快。
另一个方面是吸引直接投资,我在这里列了中国、越南和印度等几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中国吸引外资(FDI)增速为8%,印尼为44%,越南为13.5%,印度增长速度非常快,实现翻倍增长。可以看到,资金投资亚洲的趋势在加强,这个趋势在今年应该还是会保持。
图片
当然,我们要关注和处理各种各样的因素和变量,特别是不确定因素。刚才李保东秘书长特别讲到了亚洲跟世界的相关性、相连性。去年全球在金融市场,特别是跟贸易投资有关的汇率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亚洲去年在金融市场也经历了同样的情况,我们注意到,去年年初,美元指数是96,去年最高的时候达到114,波动幅度高达18%。美元作为贸易投资的重要的货币,忽上忽下,去年波动非常大。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在103左右,这个变化对于亚洲整个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承受住了压力。
我还想简单说一下政策的变化。去年,亚洲的经济增长和外部因素,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有很大关联。特别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加息,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从0到0.25%的水平,一路上涨到目前的4.75%到5%水平,在一年之间上升了大约5个百分点。欧元区三大主要汇率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这对世界经济是非常大的冲击,当然也影响到亚洲。
除了汇率变化,还有资本的流动,资本市场,资产价格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也是我们展望今年亚洲经济走势的一个很重要的变量。现在来看,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加息、紧缩、治理通货膨胀的道路上,还要继续迈进,因为物价必须得把它砸下来,否则,如果形成长期的通货膨胀预期,就可能出现工资和物价的螺旋上涨,雇员和雇主、工会和企业家之间就要谈判,如果有一个长期的通货膨胀预期,工资就有很大的上升压力。如果政府不通过货币政策把通胀预期马上止住,出现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治理起来就非常难了。
总体来讲,亚洲国家的货币政策也面临同样情况,一方面要治理通货膨胀,一方面还要保证经济增长,各个国家情况不太一样。中国通过几次降准,把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率降下来,最近的一次降准就是昨天,通过降准,向整个银行系统释放了5000到5300亿元人民币,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时,对整个亚洲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当然,不同国家面对不同的经济条件,他们的货币政策会有一些不同,但是我们看到,在财政政策上,各国基本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促进经济增长。我们用赤字率指标进行观察,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国今年赤字率目标定为3%,日本是4%,印度是6%,这反应出各国政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努力,也是我们对于亚洲经济增长的信心所在。
图片
最后,我再提一下李保东秘书长讲到的“亚洲时刻”,从去年到今年,在方方面面都能看到亚洲的重要作用,去年G20领导人峰会是在印尼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泰国举行的,今年我们还要在印度举行G20领导人峰会,这反映出亚洲作用正在不断提升,包括在世贸组织(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等重要会议上,来自亚洲的声音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在加大和凸显,所以,我们用了一个“亚洲时刻”加以形容。
当然,亚洲还有另外一些方面的贡献和亮点,包括减贫、金融合作、数字经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等等,等一下我的同事林校长还要专门讲到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我们对于亚洲今年的发展预期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当然,也要防范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我们将以合作团结迎接挑战,以开放包容促进发展。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概要
2023年,在世界经济放缓和全球化遭遇碎片化风险的大背景下,预计亚洲经济整体复苏步伐继续推进,区域生产、贸易、投资一体化和金融融合进程将加快,亚洲将把握好全球经济治理的“亚洲时刻”。亚洲经济体抗外部冲击能力、产业链重构与韧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区域贸易协定落实是四大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亚洲成为世界经济暗淡图景中的亮点,全球经济治理进入“亚洲时刻”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有所上调但仍相对疲弱,亚洲经济体的外需将面临不利影响。全球通胀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6.6%,全球食品价格也持续下行,世界经济增长的环境已经有所改善。2023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显示,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为2.9%,较2022年10月的预测值有所上调,但仍显著低于3.8%的历史(2000-2019)平均水平。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2023年亚洲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本报告认为,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4.5%,较2022年的4.2%有所提升,成为世界经济放缓大背景下的一大亮点。IMF的分析显示,仅中国和印度两国就将贡献2023年全球增长的一半,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亚洲其他地区的产出就会增加约0.3%。此外,亚洲其他地区的贡献度也将达到1/4。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泰国及土耳其2022年和2023年实际GDP增长率数据来自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23年1月版);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格鲁吉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黎巴嫩、马尔代夫、蒙古国、尼泊尔、阿曼、卡塔尔、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东帝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和也门的2022年及2023年实际GDP增长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23年1月版);其他数据来自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22年10月版)。
不过,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动力较弱需得到关注。世界银行对202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的预测下调了0.8个百分点,降至3.4%,主要原因是外部需求的减弱和融资条件的收紧。投资不足或将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能力造成制约。世界银行预计,从2022年到2024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总投资平均仅增长3.5%,不及前20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人均收入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面临陷于停滞的风险。
尽管2023年全球劳动力市场趋于恶化,亚洲各区域就业增长乏力,但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2023年就业形势或好于预期。国际劳工组织(ILO)预计,2023年全球就业将增长1.0%,较2022年2.3%的增长率大幅放缓。亚洲整体2023年就业增长率预计为0.8%,低于2022年的1.7%,也低于全球水平。该预测并未考虑到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经济回升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提振作用以及对就业的支撑效应。
2023年,亚洲地区的通胀压力有望减缓,但推动通胀上行与下行的因素共存。大宗商品价格从峰值回落有利于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抑制需求从而减缓通胀压力。全球供应链面临的价格压力正在缓解,这从供给端削弱通胀压力。亚洲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恢复。亚洲主要货币的汇率趋稳,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
2022年,对外货物贸易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全年呈现“前高后低”形势,与世界贸易增长整体趋势一致。2022年,全球贸易将达到约32万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商品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近25万亿美元,比 2021年增长约10%。从2022年第3季度开始,全球贸易增长陷入低迷,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预计,2022年第4季度全球货物和服务的贸易额都将下降,亚洲地区也无法幸免。
亚洲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领域发挥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去年和今年两年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均在亚洲举行,全球经济治理进入“亚洲时刻”。亚洲经济体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深度参与全球货币金融治理,深化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同时,亚洲着力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不遗余力投入减贫事业,加强区内互联互通倡议与规划的对接,强化开发性融资助推全球发展治理进程,推出全球发展倡议帮助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
从2021年数据看,全球对亚洲货物贸易的依存度保持稳定,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保持较高水平,东盟和中国的货物贸易中心地位保持稳定。东盟成员之间的依存度相对最高,达到21%;日本、韩国对中国的依存度在20%以上;东盟国家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国家对中国的依存度也接近20%。2022年,受俄乌冲突、新冠疫情持续与供应链受阻交叠影响,全球对亚洲贸易的依存及亚洲内部货物贸易依存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调整。
尽管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受到各种冲击,但亚洲工厂自身依存度仍有增强,亚洲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亚洲主要经济体在过去十年都在增加对亚洲工厂的依赖。中国、中国香港、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经济体尤其如此;印度和日本对亚洲工厂的依存度有所下降。亚洲在全球价值链产品竞争中优势突出。从亚洲工厂出口额排名前22位的中间产品看,21种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电子元件产品增长最快,2021年增速高达28.8%。中国仍保持在亚洲中间产品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在交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产品中,中国有20种处于领先地位。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加速增长。
亚洲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2021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新加坡服务贸易盈余保持小幅增长,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的逆差额显著增加。菲律宾保持服务贸易盈余且盈余增长。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成为亚洲服务贸易领域涌现出的新亮点。2021年,亚洲数字服务贸易同比增速达到16.46%在全球的占比持续提升。同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额前十名中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分列第五、第六和第九位。2022年,全球前十大电商销售额的国家排名中,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列第一、三、六、七、九位。2021年全球旅游业开始复苏,但仍未能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亚太地区旅游业受挫更为严重,2021年入境旅客数仅为疫情前的7%。2022年,亚洲各经济体不断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出入境管控进一步放松。中国重启出境游将有力刺激亚洲尤其是东盟的旅游市场复苏。
亚洲经济体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直接投资上具有可持续性和韧性。亚洲主要外资来源地仍是亚洲内部。2021年,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FDI流入额的45%,达到了7100多亿美元的新高。2021年亚洲FDI流出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达到6,100多亿美元。2021年亚洲直接投资对自身的依存度接近60%,尽管低于2020年的65%,但显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44.78%。2021年,对亚洲FDI流量依赖程度排名前三的经济体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亚洲最为依赖的FDI枢纽是中国香港,亚洲对中国香港FDI流入流出的依赖程度为26.88%。
亚洲金融融合加深,帮助提升了区内经济体抵御国际资本流动负面冲击的能力。截至2021年底,亚洲流出的组合投资存量接近11.7万亿美元,日本、中国分别为5.1万亿美元和0.98万亿美元;亚洲吸收的组合投资存量为10.2万亿美元,日本、中国分别为3.22万亿美元和1.97万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亚洲经济体将19.5%的组合投资配置在亚洲市场(限于数据可得性,仅统计披露组合投资地区流向的亚洲经济体)。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济体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对该区域的组合投资配置程度最高。亚洲经济体扎实推进区内本币结算与合作,推动本币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末,亚洲经济体签署的处于存续期的本币互换协议达到26份。其中,中国与亚洲经济体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达到1.973万亿元人民币,其他亚洲经济体间签署的协议规模达到1,135亿美元。截至2022年12月,日元和人民币分别以2.88%和2.15%的占比居全球主要货币国际支付金额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此外,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成为新兴市场最为活跃的绿色债券发行人。上海、东京、香港、新加坡、首尔、台北等国际金融中心证券交易所成为亚洲绿色债券的重要上市地。亚洲经济体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对接绿色标准。
四大热点议题
在亚洲经济体增强抗外部冲击能力上,重点关注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的问题。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开启加息周期,大量短期资本加速从亚洲回流美元资产,许多亚洲经济体数次加息导致经济减速是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将为亚洲经济体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提供助力。
在亚洲产业链重构与韧性问题上,亚洲应抓住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机遇,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共同市场;抓住全球产业链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机遇,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需应对全球产业链断裂带来的冲击,有效保障关键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供应。
在气候变化、碳中和与绿色转型问题上,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主要亚洲国家都提出了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时间表,绝大多数亚洲国家将促进绿色发展与转型作为国家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转型已成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议程。
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与区域贸易协定的进展上,在多边贸易体制深陷多重危机的背景下,RCEP正不断显现域内贸易投资的制度和开放的红利。亚洲经济体积极参与数字经济规则制定,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开放和发展,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力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