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闻联播》头条播出:赓续“西畴精神”从开拓进取走向传承创新

今天(3月29日)
《云南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
赓续“西畴精神” 从开拓进取走向传承创新
作为“西畴精神”开拓者之一的谢成芬
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党的二十大代表
踏上新征程
“西畴精神”该如何进一步传承赓续
谢成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炸响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拉开了战天斗地的大幕。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被国外地质专家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西畴不仅“蝶变”成为绿水青山,更孕育出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作为“西畴精神”开拓者之一的谢成芬,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踏上新征程,“西畴精神”该如何进一步传承赓续,谢成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图片
“西畴精神”展览馆谢成芬在讲解……
图片
谢成芬:每一次讲到自己的故事都是一次回忆,也时刻提醒着我,绝对不能忘了“西畴精神”。
(梦中的场景)海子坝修路现场
谢成芬:成芬
年轻谢成芬: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谢成芬:我是15年后的你
年轻谢成芬:15年后?我还活着……到那时候我们这条路修通了吗?
谢成芬:只要坚持,肯定能修通的。
年轻谢成芬:但是我真的坚持不住了,整整三天了,才往前修了一米,而且我的病……医生说我还能活半年……
图片
谢成芬:一米也是变化,干了就有希望!活一天,就干一天!如果你都撑不住了,信任你的这些乡亲们怎么办?你别忘了,你当初是怎么跟乡亲们说的。
年轻谢成芬:我记得,把这条路修通,让咱们养的猪、咱们种的玉米能运出去,孩子们能出去上学,看看外面的世界。
谢成芬:有人说,西畴的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咱们就要用行动证明,我们不仅能活下去,而且能活得很好……
年轻谢成芬:对!等不是办法……
二人一起:干才有希望!
村里大喇叭响起:开会了
谢成芬:我得走啦
年轻谢成芬:谢谢你……
图片
年轻谢成芬:你相信奇迹吗?
谢成芬:我信!西畴石头多,但奇迹更多!
(回到现实………)谢成芬和各村小组负责人开会
谢成芬:“我最近经常会想起十几年前,咱们一块儿修路的时候,那个时候,咱们拼的是力气,拼的是志气。现在,咱们养的猪运得出去了,但是卖一头猪才多少钱,咱们得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咱们要拼思路,拼门路。要说发展产业,咱们还是得跟年轻人学。现在文山州选树了一批弘扬‘西畴精神’的典型,其中有不少就是年轻人。”
图片
龙正村巴西菇大棚
刘禹仲:“大家好,我叫刘禹仲,1990年,咱们蚌谷乡炸响炸石造地第一炮的时候我才一岁,可以说我从小是听着谢成芬大姐和各位的故事长大的。在外面打拼的那几年,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是西畴人,不会那么容易被困难打趴下。包括回乡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植巴西菇,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17年,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决定在龙正村发展巴西菇产业,一开始报名,有20多户60多个大棚,可是到了开干的时候,只有几名党员带着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了十来座大棚。群众心里没底,这也很正常,后来,这十来座大棚都丰收了,群众自然而然地就跟着我们一起干了。但是农业种植产业,就好像心电图一样,上下跳动。2021年,因为种植技术不规范,缺乏管理经验,一百多个棚有一半都没有出菇,损失惨重。在我最低谷的时候,我去‘西畴精神’展览馆听了谢大姐的讲解,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干,一定能创造奇迹!我们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改成公司化运作,标准化管理,邀请省里的农业专家帮我们优化种植技术。2022年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现在龙正村已经发展成全州最大的巴西菇种植基地。我们有传家宝‘西畴精神’,只要干,就能把不好的变成好的,让好的变得更好。”
图片
云视短评:赓续“西畴精神” 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书写新的奇迹
与其怨天尤人哭天抢地,不如奋起抗争战天斗地,“西畴精神”感天动地;绝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西畴精神”历久弥新。底子差、基础弱,这不是自甘落后等靠要的理由,而是锐意进取攀高峰的动力。精神是最珍贵的“传家宝”,今天的云南正在爬坡过坎、奋发图强,更需要赓续“西畴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书写新的奇迹。
新闻热线:0876-2666666
云南台记者:于瀛 李颖 张翼麟 袁晓星 曹译文 田卫峰 李曦 张磊
本台记者:代高鹏 卢朝学 西畴融媒:徐彩娟
编辑:姜婷婷 谢思思
制作:李果
责任编辑:郑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