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要复活203毫米巨炮?精确制导焕发青春,打击单目标更胜一筹

图片
网络流传的我军战略支援部队正在对新型203毫米口径炮弹进行测试,既然是有弹就必须有炮才行,要不然拿什么发射?如果这张照片是真实的则说明我军很可能正在研制一型新式的大口径火炮,也可能是舰炮。
图片
对我军炮兵建设有基本了解的军迷们还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军研制了W90型203毫米牵引加农炮和同口径的自行加榴炮,研制的目的当然是与世界同步,因为苏联和美国装备203毫米口径的大炮已经有40年的时间了,这种威力巨大的火炮不但对坚固工事有很强的破坏力,并且能发射中子炮弹,拦阻对方的机械化兵团很有效,在当时我们的北方威胁仍然存在的背景下我们也必须要有可发射中子弹/战术核炮弹的火炮,并且火炮的反击时效性也高于航空兵和近程弹道导弹部队,所以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确实有必要研制这种大口径火炮。
图片
我军203毫米自行加榴炮没有以苏联2S7“芍药花”为参考,而是参考了美军的M110型,因为后者底盘结构要比2S7简单一些,符合当时我国的工业能力。
但随着苏联解体和现代战争样式的变化,特别是海湾战争航空兵所发挥的作用远高于地面炮兵,加之该炮的牵引型很重,战斗全重达到16.2吨,几乎比当时我军大量装备66式152毫米榴弹炮重了10吨,机动性变得很差,自行式虽然同美制M110性能相当,但这种装备未见得在火力打击能力和火力持续性方面好于当时的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并且它的自动化程度并不高,发射速度也很慢正常情况下1发/2分钟的射速实在是太慢了。
图片
W33型核炮弹,当量为2000~5000吨级别,虽然当时中子弹成了克制机械化部队进攻的利器,但是中子弹也是核武器,你拿它打别人就意味着核战争的爆发,别人反击就不一定是中子弹了…所以,从苏联解体之后这种“白左核武器”目前全部退役了。
由于W90型牵引型和自行型不适合我军当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它们在样炮和测试炮研制出来进行技术验证和总结之后就停止继续发展了。
图片
俄乌战争中双方都用苏联留存下来的2S7加农炮对轰,发挥出野战炮兵巨大的打击毁伤能力。
但我军可能要研制的203毫米炮不是进行这类低层级炮击作用,很可能是利用高科技对203毫米炮进行创新,也就是利用新型火箭发动机将炮弹出上百公里之外,同时使用激光制导、卫星制导…等技术使炮弹可以打击更小的价值却很高的敌方目标,比如说:俄乌战争期间美军援助乌克兰的M777榴弹炮就配备了“神剑”制导炮弹,它多次地击毁了俄军的大口径火箭炮和火炮,比较充分地发挥出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而我军可能发展的203毫米炮很可能就是这个目的 。
图片
有看官会问,我军精确制导型火箭弹已经很多了,还用得着花力气去研制203毫米炮吗?从火力衔接角度来说我军155毫米榴弹炮和300/370毫米远程火箭炮之间有空挡,前者射程在60公里、后者200公里,之间有100公里左右的射距没有适当的装备承担衔接。
300/370毫米远程火箭弹是很贵的弹药,一枚普通高爆型就超过70万人民币,高档的制导型或超过120万一枚,所以就有了齐射时“奔驰/宝马满天飞”的说法,并且精确制导火箭弹毕竟不是导弹,它仍然会有30米以上的CEP误差(靶场和实战精度是两回事儿),这是由于射程远受风阻、火箭发动机燃料燃烧不均匀…诸多因素引起的,即便是修正弹道也达不到导弹那样微型计算机控制舵面那样的效果,所以达到CEP10米的精度是奢望。
图片
越南战争中的M110不论是对单独区域还是集群目标都有很好打击能力。
与火箭弹相比炮弹被高速膨胀气体推动,炮口初速接近3倍音速,初始飞行弹道很稳定,在中段飞行由卫星导航和弹道修正+脉冲火箭,而且弹丸体积也比火箭弹小很多飞行风阻更小,在飞行百多公里后CEP误差能在10米之内,可打击敌方坦克、自行火炮…等更小的目标,对野战机场、油料/弹药仓库等设施摧毁更加精确,至于说价格肯定会比精确制导型火箭弹要便宜。
总之,203毫米炮在新技术嫁接后性能会得到极大提高,如果是我军确实在研制将使我军地面对敌摧毁能力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