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结合光影,更交流人与美 记宁波市摄影成就奖获得者俞东高艺术创作之路

伴着初升的朝阳,一群快乐的老年摄影人开始活跃在宁波城市各个角落,其中一位就是俞东高。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善于用手中的相机捕捉生活中的美丽景致和美好瞬间,记录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图片
▲中国摄影协会会员俞东高
俞东高出生于1942年4月,1962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校,1983年开始摄影创作,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了摄影集《故土》。至今,俞东高已有省级以上摄影获奖作品70余幅,年度全国县市报摄影获奖作品10余幅,其中作品《船厂的早晨》荣获由中宣部文艺局和中摄协联合主办的作品展银奖。
“我认为,摄影不仅是光与影的结合,更是人与美的交流,是生活中瞬间的捕捉,也是留给人们永恒的记忆。”俞东高说。
图片
▲俞老师为老年学员作现场点评
偶然间邂逅画画 奠定摄影创作基础
“我从小喜欢画画,记得在东吴小学读四年级时,一幅‘米老鼠’主题的铅笔画在学校文化墙上展出。从此,我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俞东高回忆说,从那时起,他喜欢随身携带速写本,有空就画速写,有时候忘记吃饭时间,一旁催促的母亲便会责怪他说,画画可当饭吃了!“最终,我还是应验了母亲的这句话,真的靠画画吃饭了。”他打趣道。
谈起自学创作之路,俞东高感慨万千,“虽然自由,但不好走。”由于家境贫寒,俞东高上中学的学费还是依靠助学金勉强维持的,所以根本没有条件进入专业的美术院校学习。“虽然那时候接触不到系统的教育,但是生活激发了我炽烈的创作热情,成为我进行美术创作的强大动力。”俞东高说,由于当时没有专业老师指点,担心会走弯路,于是买画册、看展览,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便成了他的良师。他经常仔细观摩、研究分析,甚至把优秀的作品剪贴在随身带的本子上,以便随时观看。
为了提升现实题材画作的创作技巧,俞东高经常深入体验生活,只要有时间,就拿起速写本,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在车站候车时画,在航船上画,在火车上画……刻苦练习构图能力。
图片
俞东高回忆起自学创作的坎坷经历时,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因为他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文艺作品必须来源于生活且又要高于生活。”30岁那年,他终于成功创作了一幅以知识女青年扎根农村,从事养猪事业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精心护养”,作品首次在省级美术展览上展出,并在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俞东高每年都有美术作品在浙江省内展出。作品创作的屡次成功,也使他逐渐摸索到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为他下一阶段开展摄影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用镜头见证城市 展现甬城新变化
一张张照片,从资深摄影师俞东高的电脑屏幕中“跳”出来,40多年来,他拍摄了不少城区改造、建设中的照片,记录了宁波这座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历程。
俞东高插上摄影创作的翅膀,得益于他的特殊身份——摄影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从大嵩区学校调到宁波城区的鄞县展览馆工作后,他拿起了心爱的相机。以镜头记录时代,反映生活,成为他40余年的日常,他的镜头中盛满了别样的宁波。“我把宁波所有的地方都走了一圈,而且每年我都会走一圈,每一次拍摄的作品都不一样,这座城市的美不是一次拍摄或一幅图就能定格的。”俞东高说。
图片
▲夕阳下的萨克斯
看着这些锦绣画面,俞东高挑选了一幅作品《夕阳下吹萨克斯的农民》。他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很有寓意的场景,一抹火红的夕阳代表着充满朝气的新时代,正在吹萨克斯的农民饱含着乡村振兴的气息,在新时代的农村,农民将音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俞东高敏感地捕捉到这样的一个瞬间,他用镜头向我们展示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场景,农民正在追求丰富多样、和谐精彩的艺术生活。
“宁波这40多年的发展变化,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我拍摄了很多新城建设的照片,眼看着城市一点点变得美丽,尤其是一些地标,从老厂区脱胎换骨而来,气象一新超乎想象。”俞东高说。
图片
▲“时尚交易”,2019年创作,作品入选高帆杯”全国摄影大赛片描述
俞东高老师的住处浅水湾小区,出门没多远就是东部新城。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可以经常在家附近拍下许多美丽的画面:绿色生态长廊的花海、“网红”向日葵、宁波文化广场、五一广场、宁波图书馆新馆、城市展览馆……
“我的镜头里有宁波的山水,宁波的风俗和人情,这些都让我深深地眷恋,不舍得放过每一个可以定格的瞬间。”俞东高微笑着告诉记者。
退而不休教摄影
拿作品宣传家乡
在俞东高退休后的20年里,他又有了自己的“新事业”。作为一名鄞州老年大学的摄影老师,他带领着一群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摄影爱好者,在城乡各处拍摄人文与风光照片,满怀热情地把眼前的美好生活和美景都记录下来。
“你看这张照片,要是把景深再加大点,是不是‘主角’就更加突出,冲击感更强烈了?”俞东高边说边打开一张学员拍的照片,精心使用PS软件进行修图调色。2004年,他开始接触图片后期制作,“自学起来虽然困难但又新奇,光影好像魔术一般,让一处再平常不过的光景变得流光溢彩。”
图片
▲俞东高老师在电脑前做图片后期处理
近年来,俞东高组织鄞州老年大学摄影研究会暨鄞州老年体协摄影分会的成员们,出了两本优秀摄影作品集,收录的都是各级各类获奖作品,有些作品还在国外影展中展出。作品集中,他自己拍的一张建设中的工地照片,荣获第三届“今日中国”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
图片
▲“义务献血”,1996年创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出
“我们这群摄影爱好者中,有人喜欢拍花鸟,有人擅长风光摄影,还有人喜欢街拍等纪实类摄影,无论哪个主题,我们都能沉浸在摄影的魅力中,然后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希望每一幅优秀的作品都能够宣传我们的家乡宁波,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宁波这座城市的窗口。”
采访的最后,俞东高老师又背上了他的“装备”,向记者挥了挥手,神采奕奕地朝公园走去,全身上下似乎都散发着积极向上、勤奋好学、乐观豁达的光彩。“到了我这个岁数,玩摄影就是图个高兴,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好了。愿晚年能奉献余热,用手中的相机为宁波人定格更多珍贵的城市记忆片段。”
本栏目由宁波市文联主办、江南游报承办
图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