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拯救一亿人,《不止不休》拷问新闻从业者的良心和道德

首先驳斥一个观点,有人说电影《不止不休》把一个戏份很少的张颂文推出来宣传是蹭热度。
笔者看电影之前也担心“含颂量”的问题,看完之后觉得《不止不休》并没有夸大张颂文的戏份,他出场的时间和他这个角色的权重恰到好处,没有任何让人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图片
比如片尾高潮阶段,黄江(张颂文饰)的名字只在报纸上出现,而且排在韩东(白客饰)后面,这个头版新闻和这个排版说明了一切。这段戏如果想抻长了拍,绝对可以再拍十几分钟,但电影仅仅用了一个报纸特写镜头,言简意赅,非常符合该片的调性。
好了,现在正式聊《不止不休》,杂谈,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图片
故事梗概
《不止不休》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初中学历的北漂韩东和女友小竹(苗苗饰)在北京蹉跎生活,韩东一时找不到工作,还要偶尔接受正在努力考研的哥们张博的帮助。
韩东到《京城时报》取一小笔稿酬,意外邂逅资深记者黄江,两人之前在网络论坛上已经有过神交,黄江欣赏韩东的胆略和文笔,给了他一个实习记者的机会,和来自北大的实习生共同竞争留下的机会。
图片
黄江带韩东前往山西暗访了一次煤矿矿难事故,成功当选本月优秀新闻,韩东在报社打下开门红,他随即又盯上了“乙肝代检”乱象。
所谓乙肝代检,是一些为了上学或工作的人,因为自身是乙肝携带者,不得不找人做假体检拿到健康报告的行为。
经过实地暗访和卧底,韩东成功打入彪哥为首的乙肝代检团队并和彪哥一家成为朋友,他最终拿到了所有证据并抢在其他报社之前写出报道。
黄江帮韩东申请到了头版版面,如果这篇报道成功,他极有希望留在报社成为正式员工,韩东也和女友从租住的地下室搬到两室一厅的房子,生活开始美好起来。
图片
但是,韩东在乙肝代检人群中发现了好友张博,并逐渐了解到乙肝携带者这个群体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他决定撤回报道,黄江大怒,但也不得不尊重他的选择。
报社转正没戏,房子没法继续租,房东将韩东和小竹的行李扔了出来,他们俩买了七天后回乡的火车票,暂时寄居在火车站网吧。
其他报社的乙肝代检报道发表了,彪哥的团队被查,和他们合伙的医院检验科姚主任也面临职业生涯终结,韩东决心把乙肝代检背后的歧视问题揭露出来。
图片
韩东找到了彪哥和几个乙肝携带者,在其中一位携带者的帮助下,他们走访了很多面临同样问题的人,在网吧里,他写完了一篇呼吁重视一亿乙肝携带者受歧视问题的文章,并发送给了黄江。
第二天,韩东和小竹赫然发现,他的文章登载到了《京城时报》头版,韩东是第一作者,黄江是第二作者。
故事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取消一切对乙肝限制就业、上学等问题的文件后结束,在一个人的努力下,一亿人受歧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图片
北漂
很巧,《不止不休》设定的韩东北漂时间是2003年7月,比笔者开始北漂的时间早了几个月,作为同时代开始北漂的人,基本上能体会到韩东和小竹在生活上的窘境。
电影中出现了人山人海的招聘会、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等场景,确实很有年代感。
韩东要租的那套两室一厅房子,房东要价一千五一个月,在2003年确实不低,记得笔者当年和一帮同事在五环外租过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那还要一千四,每人分摊两三百,每天来回通勤三四个小时,没办法,那时候从来不敢有在市区三环内整租一套房子的想法。
图片
小竹在那个两室一厅里兴奋收拾了一夜没睡,那种感觉可能只有长期住过地下室或民房的人才会理解,笔者没住过地下室,但当年住过天通苑附近的民房,夏天热死冬天冻死,出门上个厕所能臭死,后来赚了钱搬到龙泽城铁站旁边一个小区的两室一厅,瞬间感觉到了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有网友吐槽说韩东那么穷怎么还有女朋友。其实,当年笔者认识的几个朋友也像韩东那样,不管是住地下室的还是住民房的都有女朋友,那时候很多女孩也没有那么物质,大家都是北漂,相互取暖。
整体上看,《不止不休》对2003年北京城和北漂生活的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其中也包括一些角色的状态,确实像二十年前的样子。
图片
平凡
一开始看到电影《不止不休》的导演是王晶,立刻想到了那个大胖子,然后看电影时的思路也被干扰到了。
看到韩东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小竹,而且小竹为了生活也是辛苦工作忍气吞声,当时就忍不住想到,也许漂亮的小竹之后会傍上大款或被某个老板看上。
结果,小竹对韩东不离不弃,一直默默跟在韩东身边,看到韩东的QQ突然涌进来很多网友,她马上意识到韩东的文章见报了,立刻跑出去买报纸,那份惊喜甚至超过韩东自己。
图片
看到资深记者黄江对韩东照顾有加,然后还带着他冒险跑到煤矿暗访矿难,而且黄江在北京还有一个贤惠的老婆和幸福的家庭,总感觉黄江这个角色会死在某次暗访中,然后用生命让韩东继续成长,继承他的遗志和精神。
结果,黄江没有死,甚至都没有碰到什么危险,他在是否报道乙肝代检问题上和韩东产生了巨大分歧,还当众发了脾气,相当于宣布韩东的记者生涯结束,直到最后帮韩东发表了那篇呼吁结束一亿人受歧视的文章。
图片
看到韩东作为卧底暗访彪哥为首的乙肝代检团队,总感觉韩东也许会遇到危险被彪哥追杀或群殴。
看到医院检验科的姚主任帮彪哥他们造假,总感觉这个医生也是一个狠角色,毕竟他还演过韩跃平。
结果,彪哥其实只是长得像黑帮老大,实际上却是一个普通的水铺老板,也是一个古道热肠的好爸爸,只是迫于孩子上学问题才找到姚主任造假,然后又开始帮其他人做乙肝代检,自己也赚取一份外财。
图片
纵观整部《不止不休》,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普通人为了公义努力拯救一亿人的故事,场景很平凡很简单,没有那么多转折,也没有想象中的黑暗,只有每个人不同的无奈,甚至于,整部电影里压根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人。
就是在这非常普通的叙事节奏下,《不止不休》把一个影响全国近一亿乙肝携带者命运的故事讲得非常普通又非常有力量。
图片
看完电影感慨万千,对王晶导演肃然起敬,他居然能够突破自己商业片的套路拍出这么一部看似普通却充满艺术人文气息的电影。
等等,乌龙了,这位导演王晶其实是一位新人,1984年出生,曾担任《天注定》和《山河故人》等片的助理导演,而《不止不休》的监制是贾樟柯,换言之,王晶也可以算贾樟柯的徒弟吧,怪不得。
图片
缺憾
如果说《不止不休》有什么缺憾的话,可能就是其中一段戏的处理太过于理想化。
韩东从姚主任和张博那里了解了乙肝携带者的无奈以及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平,他决定为这一亿人的命运呼喊,选择撤回报道乙肝代检的稿件,黄江为之愤怒,自己也丢掉了即将到来的转正机会。
在笔者看来,这个处理并不完美,因为还有一家报社在和韩东齐头并进暗访乙肝代检,即使韩东撤稿,彪哥、姚主任和张博的命运也和他不撤稿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谁先发报道。
图片
韩东撤稿导致他丢了比黄金还要珍贵的转正机会,人生陷入谷底,这又是图什么呢?难道英雄不配拥有舒适的生活和光鲜的职业?难道英雄注定要清贫?
黄江说得没错,我们报道这件事是没有问题的,社会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是另外一回事,和报道乙肝代检不冲突。
正常情况下,韩东和黄江一起发出乙肝代检的头版,引起社会关注,然后再跟进一篇“一亿人的歧视”,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韩东也许会一跃成为著名记者,他的能力更大,自然声音也更大,能帮助到的人也就更多。
图片
思考
就在《不止不休》上映的时候,内地娱乐圈最火的一件事是“XX之夜”,整个庆典场内明星云集,场外各种粉丝争相造势,甚至不惜露宿街头为明星摇旗呐喊,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疯狂行为层出不穷。
这么一件让人看起来非常奇葩的事情,一件对社会对文化都毫无积极意义的事情,媒体上的报道居然大部分是在描述和围观,尤其是知名媒体更是将其当成司空见惯的事情毫不在意。
图片
对比《不止不休》里那句“有哪件事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反问?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应该去思考“XX之夜”暴露出的严重的饭圈问题和背后的社会问题吗?
我们看见太多的司空见惯,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积极的,是不是应该改变的,这是一种很悲哀的事情。
《不止不休》看似是一部普通人的电影,但“一个人拯救一亿人”的精神升华,也在拷问着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良心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