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挖掘产业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阳光煦暖,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放眼神州大地,从东北粮仓到黄淮平原,再到荆楚大地,沃野良田生机勃勃,富民产业拔节生长,农技专家把脉问诊、察土送技……广袤田野上,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一首以产业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奋进曲”。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乡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必须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建设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拓展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发挥返乡入乡创业人群联农带农优势,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补齐基础短板,延长产业链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从设计区域品牌商标标识,建设4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布局食品(预制菜)产业的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到加快补齐道路、物流等基础短板,不断完善仓储冷藏设备,让当地板栗销售期从“一季卖”拓展到“全年卖”的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再到持续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以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的江苏省泗阳县……近年来,各地把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作为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不断补齐基础短板,向前端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必须持续拓展特色产品外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加快网络体系、前端仓库和物流设施建设,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将产业链条拉长延伸,让特色更加突出、价值不断提升。

应用前沿技术,拓展新兴业态。新技术促进新业态,新产业催生新融合。近年来,随着文旅、康养等产业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大量涌现。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与此同时,当前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为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动力。然而,产业链条短、融合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当前产业振兴的短板。一方面,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融合农文旅,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农村电商实体及网络直播等业态。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能,发展直播卖货、助农直播间、移动菜篮子等,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人才创新,积极联农带农。产业振兴,要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也应看到,返乡入乡创业的各类人才,也是积极带动农户致富的力量之一。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带动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新的赶考路上,必须持续引导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入股分红、岗位开发、消费帮扶等联结方式,用好“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和服务融入大市场,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加快形成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同时,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乡村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