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家长科学带娃、陪孩子双语阅读……厦门这些新兴职业者,故事多多

图片
家庭入户指导师陈宏。
【人物名片】
陈宏
“90后”,高级家庭养育指导师(ECPE),原蒙特梭利幼儿园持证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九年多。
在我们的城市中,有了一些新鲜的职业,比如家庭入户指导师、中英双语阅读指导师,她们有的走入家庭,教家长科学带娃,有的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城中村开展志愿服务,带孩子们进行中英双语阅读……今天,我们为您带来几位新兴职业者的故事。
图片
陈宏(右一)与家长交流幼儿教育心得。
开春以来,家庭入户指导师陈宏时常奔波于不同小区,在一个又一个家庭里提供婴幼儿家庭养育入户指导,家长和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小晨老师”。为什么是“晨”?她说,希望自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
小晨老师的工作重点是支持0至3岁婴幼儿的家庭养育照护,当中涉及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及情绪发展、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尊重与回应式照护等多个方面。
小晨介绍说,家庭入户指导师作为一项新兴职业,在厦门地区其实并不常见,甚至有人不清楚有这样的服务。不过,大多数家庭都表示希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获得专业指导,这也是她选择投身于该领域的一大原因。
▶在观察中引导家长与孩子有效互动
“稀稀,我给你带了好玩的玩具喔!”3月10日晚,小晨按约定时间到达稀稀家,一进门,她就进入了互动模式。即将满3周岁的稀稀,认出是小晨老师,小跑着前来打招呼。小晨蹲下身来拥抱了稀稀,清秀的脸上笑意盈盈。
小晨看到客厅地板上有稀稀正拼到一半的积木,她并没有让孩子因为她的到来而停止手头上的“工作”,而是鼓励稀稀完成“设计”,还不忘温柔地提醒稀稀:当需要帮忙的时候,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当稀稀搭完积木,小晨邀请稀稀的母亲吴女士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
吴女士为孩子读绘本时,小晨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包括她讲故事的方式、语调,以及孩子的反应等。待吴女士讲完绘本之后,小晨耐心地询问稀稀是否还想听老师再读一遍。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小晨便开始以引导谈话的方式和稀稀读绘本。
随后,在稀稀自行前往玩具区时,小晨在吴女士耳边轻轻地说:“有没有发现我们读绘本的方式不同?”她解释道,和孩子阅读时,并不需要每次都把所有文字念给孩子听,特别是对于孩子已经非常熟悉的绘本,家长可以选择谈话、聊天的方式,将与生活有关联的内容做延伸拓展。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环境,还可通过孩子的回应了解她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其实,这只是小晨第二次到稀稀家里做入户指导,但仅通过第一次的入户观察,她就已提前做足准备,包括如何引导家长与孩子有效互动及两个孩子之间如何正面表达沟通等等。
▶为每个家庭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
在记者跟随小晨入户指导的一个多小时里,现场的互动自然流畅。如何才能达到这样轻松自如的状态呢?
“每次入户前,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少。”小晨以第一次入户为例,通常是观察家长与孩子们的互动模式及家长如何处理需求等,发现可能需要指导的地方后,指导师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
在小晨看来,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如在养育0至3岁婴幼儿的家庭中,从孩子出生开始,家庭入户指导师除了向新手爸妈提供护理常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情绪,支持孩子更好地发展。
“所以,我现在的梦想是能有机会指导一个家庭从孩子刚出生养育到其3岁。”小晨笑着说,她很喜欢0至3岁的孩子,因为这时候的他们正处于探索环境、感知世界的最初阶段,他们有着极强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这个时期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就像是一栋大楼的地基。”小晨认为,正因为如此,家庭指导师通过循序渐进地辅导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如从孩子的生理需求、认知需求、大动作的发展到情绪管理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成长式指导”,见证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养育孩子的道路 不应期望父母“独行”
2014年,小晨从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她和当时的男友、现在的丈夫一起来厦门定居。同年,小晨开始了她的幼师职业生涯。5年的积累和沉淀后,她成为了蒙特梭利幼儿园的主班教师,也是在那段时间,她发现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在家庭生活中能获得养育指导和帮助。
“如果老师在校内为孩子们提供了行为习惯等引导,家长理解不了或者未在家里活学活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自此,小晨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家庭养育指导师的种子。
2021年,小晨开始将重心转至家庭入户指导方面的系统性学习,包括进一步学习皮克勒育儿法、蒙特梭利教学理念等专业知识。2022年底,她报名参加家庭养育系统的课程培训,通过考核后获得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颁发的高级家庭养育指导师(ECPE)证书,如愿成为家庭入户指导师。
“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为更多的家庭提供养育指导与帮助。”小晨感慨,养育孩子的道路不应期望父母“独行”,而是应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谈及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小晨大方透露道:“希望可以当妈妈,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
图片
Simone(赵颖)和Eva(陈能梅)同为中英双语阅读指导师,在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带孩子读英文绘本。
【人物名片】
Simone(赵颖)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从事中英文翻译工作及经营语言培训中心,中英双语阅读指导师,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Hope Library(译为:后埔双语书房)志愿者老师。
Eva(陈能梅)
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中英双语阅读指导师,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Hope Library志愿者老师。
图片
Eva在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的首场中英双语亲子活动现场与孩子们做游戏。
在这个缤纷的春天,以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开启了Hope Library(译为:后埔双语书房)的首场中英双语亲子活动,现场充满了温馨欢乐的气氛。如今这里的发展,离不开志愿者Simone和Eva的倾力支持。
Simone和Eva同为中英双语阅读指导师,在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她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和孩子们共读英文绘本、一起玩英文互动游戏……她们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城市随迁儿童的英语阅读之路。
▶她们的想法
通过英文绘本故事
鼓励孩子们勇敢开口
“I love you right up to the moon and back(我爱你远到就像到月亮那里,再返回)!”近期,在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志愿者Eva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讲述《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译为:《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在她温柔语调和笑容的感染下,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每一位尝试用英语表达的孩子都得到了Eva的鼓励。
这家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书籍借阅、成长课堂学习等活动的公益图书馆,在志愿者Simone和Eva的组织号召下,首次邀请家长带着孩子在英语环境里进行了击鼓传花、传声筒等互动游戏。现场还演唱了多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经典英文歌曲,欢歌笑语贯穿始终。
提起当天的活动,两位志愿者意犹未尽。“看到不断有孩子开口说英语,哪怕只是一两个单词,我们都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负责准备英语教学内容的Simone感慨道,为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英文环境,让到场的家长和孩子能感受到语言的乐趣,她和Eva精心设计并事先预演了每个互动环节。
▶她们的努力
为孩子们翻找出
尘封了3年的二十箱英文绘本
去年11月,Eva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位于城中村的纯阅读后埔公益图书馆。当下,堆积在墙角的一箱箱英文原版绘本,让她觉得既惊喜又惋惜,她忍不住问馆长:“为什么不拿出来给孩子们看呢?”
在得知因没有英语老师指导孩子们进行英文阅读,导致近二十箱英文原版绘本被尘封了3年之久后,于心不忍的Eva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和好伙伴Simone一起到图书馆为孩子们读英文绘本。”
当晚,Eva就与Simone沟通了她的想法。同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俩人一拍即合,毫不犹豫地想为城中村的孩子们翻开那一箱箱落满灰尘的英文原版绘本。
于是,她们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英文绘本。“我们一有时间就会来图书馆,每周至少来两次,每次都会停留大半天的时间。”Eva告诉记者,历时两个月,她们终于把一本本英文原版绘本从纸箱里取出,擦拭灰尘,并按启蒙读物、分级读物等主题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架上。
Simone指了指书架介绍说,这些书架都是馆长和理事特别为英文原版绘本书定制的。在Simone和Eva的志愿服务下,原先那些堆积在墙角的纸箱已全部被清空,取而代之的是书架上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英文绘本,后埔双语书房诞生了。
▶她们的期待
希望更多志愿者参与
给孩子们带来阅读乐趣
在后埔双语书房有一块白色写字板,上面写着“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这是Simone和Eva在整理书本的过程中萌发出来的想法,她们希望来后埔双语书房的孩子们可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除了为孩子们读英文绘本,我们还想做更多。”Simone说,以她自己为例,在国内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后,还是不太敢于开口表达,希望可以通过有趣的互动,让小朋友们发现其实英语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看世界的“窗口”,可大胆地运用。
就这样,这两位中英双语阅读指导师明确了后埔双语书房的方向,她们根据孩子的英文水平选择合适的分级读物来做分享。此外,计划每周定期组织中英双语亲子活动,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启发孩子们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教学目标。Simone介绍说,每场活动都会以不同的主题开展,她和Eva会准备相应的物料,后埔双语书房收取参与者50元的材料费,希望报名的家长和孩子都如约而至。
“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城中村的孩子们开口说英语,这也是提升自我的过程,给予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回报。”Eva感慨道,做一次志愿服务容易,长期坚持志愿服务并不易,公益不仅需要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其实,Simone和Eva在公益这条路上已前行了近十年,这不是她们的第一次公益教学。她们认为,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到他人的事情,很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她们的积极向上、阳光善良也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有了“公益意识”。
在Simone和Eva看来,一只萤火虫的光是微弱的,而一群萤火虫聚集的光芒,则能照亮夜空中的路,她们希望有更多的英文志愿者老师可以加入其中,一起照亮孩子们的英语阅读之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林铭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