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同时收到“坏消息”,英国政府被“骗钱”,俄公开逮捕美记者

俄乌冲突没结束,西方先乱了,英国政府被“骗钱”,俄逮捕美记者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美英也不例外。

不可否认,在俄乌冲突持续的一年多里,带头煽风点火的美英等国,既是导致战火迟迟无法平息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当前俄乌战况不断升级的推手之一。

然而,正当俄乌局势不断升级之际,美英相继收到了一则坏消息。

先来说说美国吧。

30日,俄安全局宣布,在叶卡捷琳堡逮捕了一名叫埃文·格什科维奇的美国记者,理由是其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此人在美媒《华尔街日报》驻莫斯科代表处工作。

俄方还表示,埃文是在按美方要求,在叶卡捷琳堡收集有关俄军工企业信息时被捕的,而这些信息属于俄罗斯国家机密。

也就是说,美国记者这次被捕是“证据确凿、人赃并获”。

并且,俄方强调,打着“外国记者”旗号,背地里却伺机窃取俄国家机密的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

言下之意,埃文在俄罗斯被捕后,可能还有更多的“埃文”在俄从事“间谍活动”,俄方对此心里有数。

当然了,从俄方强调“埃文是按美方要求收集情报”来看,此次公开逮捕行动,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审判埃文,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将美国“窃密大国”的真面目公之于众,并给白宫一记警告。

别忘了,美国不仅经常对俄罗斯实施渗透行动,还时常对英法德等盟友进行“窃听”行为,就连马克龙、默克尔都没放过,如今美国“间谍”在俄被捕,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不过,在俄乌冲突尚未平息,美军无人机在黑海坠毁的大背景下,当前美俄关系剑拔弩张,再加上《华尔街日报》是美国知名媒体,俄突然逮捕美国记者,引发的动荡是不容小觑的。

为此,白宫与《华尔街日报》相继发声了。

首先,《华尔街日报》发表声明称,对埃文的安全“深切关注”,并表示将采取行动应对此事。

看得出来,该媒体的回应很简短,提到的仅是被捕记者的安全问题,并未提到外界关注的“间谍活动”一事。从这来看——要么是该媒体自己也不清楚事情具体情况,要么就是避重就轻,出于心虚,不敢正面回应“间谍活动”。

不排除,该媒体接下来以“埃文与美情报部门单线联系”、他们并不知情的说法,从该事件中脱身。

要知道,《华尔街日报》也不是小媒体了,在全球各地几乎都有驻点,若此事影响扩大,那该媒体的名声就将彻底坏了。毕竟有句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其次,白宫也发表声明称,拜登总统听取了相关简报,对此事“深表关切”,并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俄方对埃文的拘留。

该声明还提到,目前白宫与美国务院官员已经和《华尔街日报》进行交谈,并与埃文的家属取得联系,同样是也在与俄罗斯政府进行直接接触,努力确保埃文可以进行领事探视。

此外,白宫还不忘再次重申,美国人应该听从美国政府的警告,不要前往俄罗斯,在俄旅居的美国公民也应立即离开。

很显然,与《华尔街日报》一样,白宫也在“避重就轻”,不仅丝毫没提埃文在俄涉嫌实施“间谍活动”一事,还在想方设法转移注意力、向俄罗斯倒打一耙。

可以预见,随着此事发展,将引发3个后续。

1,若被捕记者的“间谍罪”坐实,那他将在俄罗斯服刑,后续要想回到美国,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白宫在发表的声明中,并未提到“尽快解救埃文回国”的原因之一。

2,在俄罗斯的美国记者及媒体机构,接下来或将遭到俄方的广泛、全面调查,毕竟俄方自己都提到了——类似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是个例,展开后续调查和收尾工作,显然是必然的。

3,美俄关系将变得更加紧张,甚至将令双方发生冲突的风险进一步上升。毕竟,在美国不断对俄施压、大力军援乌克兰的背景下,俄方对美国的耐心与信任本就不剩多少了,若美国继续步步紧逼,谁也不知道会引发怎样的严峻后果。

然而,正当美俄关系迎来新变数之际,英国也摊上麻烦了。

英国首相苏纳克

31日,英国国家审计署表示,根据政府账目显示,在2021财年和2022财年,英国政府一共被欺诈210亿英镑,是前两年55亿英镑的近4倍,并指出其中73亿英镑与抗击疫情临时计划有关,剩余大部分则主要用于向企业提供贷款。

不过,英国审计署表示,虽然账目显示的欺诈金额已足够惊人,但实际的欺诈数额可能会更高。

言下之意,英国政府这是被“骗钱”了,钱花出去了,但却不知道花在哪里,更没见到“花钱”产生的作用。

为此,英国反对党工党直接发起批评称,如今惊人的数据再次体现了政府的失职,并称执政党领导的政府已经“放弃了打击欺诈犯罪的责任”,没有保护好公众的钱。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通胀危机升级,民众对薪酬问题深感不满,英国已经连续3个月爆发大规模罢工行动了,而英国政府却一直以“没钱”为由,拒绝做出妥协。

但如今,英国政府却被曝出,2财年内被骗走210亿英镑,甚至更多,这无疑将进一步点燃民众的怒火,加快罢工浪潮的到来。

更讽刺的是,英国政府嘴上说着“没钱”,但实际却不断提高军费开支,加大对乌军援力度,忙着对外煽风点火,却对国内危机视而不见。

总之还是那句话,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若英国继续一意孤行、一条路走到黑,势必将遭到更多民众的反制与抵制,并被愤怒的民意掀翻在地。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接下来究竟何去何从,英国政府确实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