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名字日渐“新奇”,年轻父母脑洞真大,但这种名字真的好吗?

图片
为了给娃取一个足够“独特”的名字,现在的家长们是煞费苦心。
前段时间,有儿科护士晒出了医院里等待叫号的显示屏,孩子们名字是个顶个的“奇葩”。
比如有孩子名叫“生吞双毛”,且不说“生”这个姓氏本身已经足够罕见了,“生吞双毛”又代表什么含义呢?
乍听上去,这似乎更像是一道菜名。
图片
再来看另一个孩子的名字,与“生吞双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姓郑,叫“郑蒜蓉扇贝”。
家长得是多么执着的“吃货”,多么深爱蒜蓉扇贝,才会给娃取这个名字?
不得不说,心真是太大了。
图片
此外,还有家长给女孩取名叫“周蠢婆”。
图片
这或许是因为过去给娃取名的传统:
给娃取个“贱名”好养活,像什么“狗蛋”、“二丫”,都是再好不过了。
可问题在于,现在已经是21世纪,大清早亡了,怎么还会有家长给娃取名“周蠢婆”呢?
已经可以预见,将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徒增多少烦恼,同学的嘲笑、陌生人的好奇,肯定都少不了。
名字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给娃取名字,还是要小心谨慎,切忌为了独特而“独特”,否则反而会变得“奇葩”,对孩子人生造成深远且负面的影响。
图片
从心理学上看,名字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关于名字对人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不在少数。
1937年,名字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瓦尔顿曾发表相关研究,指出:
“一个人在出生后被赋予的名字,会成为影响其人格发展、友谊获得、生活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尽管将名字视为“决定性因素”可能略有夸大,但名字对孩子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
从心理学上来说,名字很容易导致“期待效应”。
即孩子会将内化名字含义所代表的社会期望,潜移默化中,朝着这个期望发展。
图片
甚至有可能,孩子的外貌会与名字逐渐重叠,产生“面孔-名字匹配效应”。
国外有一项研究发现:
如果父母给娃取名叫Bob,那么很可能会长成一个圆圆脸;
如果父母给娃取名叫Tim,脸会容易偏细长。
这是因为人们通常会认为叫Bob的男孩性格开朗,爱好美食,于是当孩子被取名叫Bob时,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倾向于实现周围人的期望,无形中变得性格开朗、心宽体胖。
给娃取名叫Tim也是如此,人们通常认为叫Tim的人冷静、保守、生活自律,于是叫Tim的孩子也会向这样的期望发展。
图片
因此,一旦我们给孩子取的名字不是很妥当,那么很可能会使孩子朝着负面期望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名字还会影响他人看法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种经历:
因为某个人的名字特殊,对其个性提前做出了预设。
比如一个人的名字中有叠音(例如屠呦呦、张伟伟),那么下意识就会认为其“童心未泯”,有更强的亲和力。
再比如某些比较罕见的复姓(欧阳、上官等等),往往会被认为特殊特别,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图片
最重要的是,因为名字影响到他人的看法时,也会使自己受到影响。
前段时间有名心理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
小男孩因为名字中带有“坤”字,被同学们根据网络热梗起了一堆外号,常常受到调侃、欺负。
结果,男孩小小年纪已经有了抑郁倾向,心理受到了极大伤害。
还有研究发现,很多精神病患者都有比较古怪的名字。
正是因为名字特殊,使其常常会受到嘲笑和排挤,导致人格发展受到影响,自尊心发展受限。
所以,名字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给娃取名时千万要谨慎。
一个“奇葩名字”,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图片
给娃取名字,这3个坑不要踩
1.生僻字
记得有名香港学生名叫“禤靐龘”,不是被同学叫“雷雷雷龙龙龙”,就是叫“那个谁”。
更大的问题是,在户口登记、护照办理等需要计算机录入的场合,都会遇到各种情况,使其烦不胜烦。
我们在给娃取名字时,切忌为了避免重名而选一些生僻字,否则很容易为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图片
2.是否有歧义
汉语博大精深,同音不同字,很容易会使某些名字带来一些不太好的歧义。
我们给孩子取好名字,一定要正反多读几遍,比如范建、秦寿这些令人尴尬的名字,都要避免。
图片
3.过于另类
就像上面的“生吞双毛”、“郑蒜蓉扇贝”,有些家长给孩子取名本想“以奇致胜”。
殊不知,过于另类的名字对孩子来说也是困扰。
像“王者荣耀”、“吴李取闹”这样的名字,千万别选。
图片
结语:
现在很多家长给娃取名绞尽脑汁,力求含义深远、足够特别。
其实,我们大可以来一波反向操作:
当大家琢磨着怎么给娃取名更复杂、更特殊时,我们不妨以简洁取胜,给孩子取一个简单的两字名字,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