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震惊,“百年瑞信”溃败收场究竟影响了谁?危机是否会蔓延?|凤凰聚焦

近期,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突然遭遇破产危机,震惊世人。
事件起因是瑞士信贷银行在上一年度报告中披露惊人消息:2021和2022财年的报告存在“重大缺陷”,消息一出,外界哗然。第二天,瑞士信贷银行开盘股价就猛跌近30%。之后,如大动脉被割破,几乎每一天,这头世界排名前五的金融巨兽,每天都有超过100亿美元的客户资金被集中转出。
全世界的投资者和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们都在密切关注,瑞信破产是否会像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那样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瑞信不仅是商业银行,也有投资银行,也管了很多的基金等。它不仅有瑞士和欧洲的客户,世界各地很多的个人家族机构、政府机构等,在瑞信都有存款和业务往来。如果瑞信要倒,上万亿美元的总盘子,它对于瑞士是灭顶之灾,对于欧洲也是重大的冲击,有可能再引发大的金融海啸,使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都出现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 刘英:
“它的业务分布在全球,它通过的金融体系可以向全球传导、传递,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我觉得更加形象地可以举例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2月份,当时是汇丰银行出现了100多亿的一个资产的投资的减记,然后在4月份新世纪金融公司出现的次贷,再到2008年2月份的贝尔斯登作为第五大投行破产倒闭被并购,实际上大家也没有高度紧张,一直到两房,就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接管1000亿美元的注资。它的多米诺骨牌倒塌就带来了整个的金融风暴。
Part.1
图片
瑞士信贷银行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在全球雇佣了近5万名员工,总部设在瑞士。资产规模超过了1万亿瑞士法郎,相当于1.1万亿美元,7.6万亿元人民币,而全世界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仅有17个。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者 万喆:
“它是一个百年历史、最高峰的时候达到千亿的市值,它整体的规模实际上有万亿。所以像这样的大型的而且是系统性重要的银行,在目前的状况下出现了,比如说无论是流动性危机或者是其他性质的危机,都会对整个市场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极其负面的,即使只是情绪而言,都可能对市场造成另一场危机。”
图片
瑞信银行成立于1856年,有着167年的历史,最初瑞信只是一个小型的信贷机构,为法国的贸易提供短期信贷。随后,该公司逐渐扩大,成为一家全国性的银行,并逐步在国际上开展业务。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提供广泛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企业融资服务,与世界各地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丁一凡:
“银行要弥补自己的流动性,就可能要求他的客户,比如说要不要还款,如果它的客户本来是需要展期的,债务到期了,然后前几年疫情经营又不太好,所以本身这些企业流动性也比较紧张,如果这个时候他们的债务到期了,然后银行让他们还钱,那不就造成其他的问题吗?如果客户还不上银行的钱,银行的坏账一公布,股票更会大跌,所以就会形成连锁反应,现在欧洲市场反应非常不好。”
图片
2008年次贷危机中,瑞信是为数不多损失较少的金融机构之一,这曾让瑞信荣耀加身,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位列监管机构密切关注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被视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但为何,瑞信会一步步走向破产边缘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者 万喆: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瑞信投资非常地稳健,内部风险控制非常地得力,对于银行的这种客户,例如财富管理的客户,保密情况都做得非常好,这实际上也说明它的管理是非常缜密的。
但是之后的情况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无论是内部的风险控制,甚至是对外部的舆论或者是风险的控制、整个管理结构的变化和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
Part.2
图片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瑞信的失败根植于辉煌时期形成的自满心态。当时,不少主要竞争对手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瑞信却安然渡过危机。
当众多银行在危机过后强化自身风险管控,瑞信则加码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业务,同时还遭受了一系列丑闻冲击,为如今的危机埋下祸因。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丁一凡:
“2008年之后的现象就是流动性太充裕。那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包括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和美联储这些央行使用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大量往市场注水,然后帮助市场恢复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瑞信开始做了很多债券的投资,许多债券投资陷入了困境。”
图片
过去十年来,瑞信深陷一系列丑闻和动荡,甚至涉嫌刑事案件。
2021年10月20日路透社曝光:在2013年到2016年,瑞信集团与莫桑比克承包商的合作中,瑞信高管吃回扣超过50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三亿四千余万。消息曝光后,瑞士警方第一时间闯入了瑞信办公室。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丁一凡:
“他是在非洲海岸贿赂非洲国家领导人,让他可以捕鱼,因为金枪鱼很好卖,价格非常好,然后它获得了在那捕金枪鱼的权利。非洲国家领导人让他去干这个事的时候,瑞信给他了一定好处,非洲国家领导人反过来又给了这些瑞信的高管一定的回扣,然后回扣被人揭出来了。”
图片
这起贿赂丑闻使该债券的投资者损失了数亿美元,莫桑比克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瑞信银行也面临了美国、英国、瑞士三国联合调查。但这也仅仅只是瑞信失控的冰山一角。
2022年2月,瑞信逾1.8万个账户信息被匿名信源泄露给德国一家报纸,并扩散到46家西方主流媒体,随后由国际反腐组织协调调查,最终以名为“瑞信秘密”的一系列报道见诸报端。报道指出,瑞信接收包括腐败政客、毒贩和人贩等在内的超过1.8万名罪犯客户,并为其洗钱提供帮助。在爆料文件中,瑞信被称为间谍的银行。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丁一凡:
“实际上瑞士银行界有各种各样的灰色地带,但是从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就是911之后,美国人开始在全球去追溯这些恐怖组织的财政来源,就逼着这些避税天堂和金融中心要公布这些事情。”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美国对于瑞信这样的瑞士的公司,尤其是考虑到当年它坚决不愿意放弃银行保密法,它跟美国交恶了,所以美国有很多的政府部门等,不断地对瑞信进行罚款,一罚都是十几亿美元,就容易把瑞信这样的公司的名声都给做坏了。”
图片
2021年,瑞信将掌管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用于英国的供应链金融初创企业Greensill的供应链融资贷款项目。就在当年3月,Greensill资本因陷入严重财务困境、无法偿还数亿美元贷款向英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Greensill的破产给了瑞信沉重一击。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者 万喆:
“这样的基金其实里面蕴含了相当多的风险,瑞信自己内部有一些风控的人员其实也曾经提醒过,有一些问题在里面,尤其是供应链融资里面,涉及到一些洗钱,一些虚假的欺诈性的现金流,最后查出来以后,整个事就爆了,最后基本上是瑞信把这个雷给扛下来了,当时就是100亿的这样的一个天雷。”
图片
瑞信100亿美元的投资损最终只追回70亿,30亿美元的亏损让瑞信的声誉大大下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者 万喆:
从这里就会发现,它无论是内部文化,还是风险管控、管理的方式,已经表现得相当地混乱了。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澳大利亚有一个记者已经爆出来说,有一家系统性重要银行马上就要遇到危机了,甚至说可能就要破产之类的,当时这个传言一出来市场上就几乎一致地把眼光对准了瑞信。”
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和客户信任度下滑,百年瑞信的行业声誉和经营根基由此动摇。
英士国际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法塔斯表示:“股价下跌不会让银行破产,但储户都离开会让银行破产。”
Part.3
图片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硅谷银行关闭引发的美国银行业风险外溢成为压倒瑞信的“最后稻草”。
硅谷银行是美国排名第16位的银行,资产规模大约2000亿,但瑞士信贷为瑞士第二大银行,规模是硅谷银行的5倍以上。这个巨无霸的轰然倒塌,将引发更大的金融海啸。
在瑞信总部几百米外的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急出手。瑞信宣布从瑞士央行借款540亿美元并回购债务,这让瑞信欧股周四开盘后一度飙升40%,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 刘英:
“我觉得这场金融海啸它们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也锻炼了大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因为上次是非常惨痛的教训。它们这次形成了非常迅速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它的救市速度之快,救市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瑞士的央行,瑞士的财政部,包括金融市场监管局,直接又形成了三驾马车迅速去救市。”
图片
然而,瑞士央行540亿美元的救场并不能阻止恐慌的投资人和客户纷纷出逃。瑞信每天仍有100亿瑞郎的存款流失。
3月19日周日,瑞士信贷银行、瑞士银行和瑞士政府机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瑞士银行以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这个收购价相当于给这家百年老店打了个四折。
瑞士信贷银行最大的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证实,这场收购让它损失了约10亿美元。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如果不救瑞信,整个瑞士几百年来作为重要支柱的金融业有可能毁于一旦。现在瑞银跟瑞信合并,实际上是瑞银收购了瑞信,至少换来了一个喘息的时间,但是到底能喘多久?几个月半年还是一年?最终是彻底稳住,还是继续地暴露出不断的问题?我个人觉得现在合并以后的瑞银瑞信,它的内部资产质量仍然是很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爆发危机。现在瑞银瑞信是在与时间赛跑。”
图片
瑞士政府之所以争分夺秒地争取撮合瑞银与瑞信的交易,就是为了竭力避免3月20日周一开盘时可能产生的市场震荡。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者 万喆:
“我们会发现‘分手’总是在雨中,但是交易总是在周末,瑞信被收购是发生在周末,而且硅谷银行被救助也是发生在周末,赶在周一亚洲市场开市之前公布,就是对它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实际上还是为了能够抢急的时间来最好地安抚市场的情绪。
Part.4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3月20日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称,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银收购瑞信后,面值约172亿美元的瑞信AT1债券将被全部减记,从而增加银行核心资本。这也就意味着瑞信股东能收回部分价值,但AT1债券持有人颗粒无收。
作为瑞士信贷AT1债券的投资者之一,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因其减记而损失3.4亿美元。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此次瑞士政府抢救瑞信的过程,也引发金融界的质疑。为了稳定市场情绪,瑞士政府承诺会保全所有储户的存款。这在瑞士银行界尚无先例。过去,政府最多只会保全储户25万美元以内的存款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者 万喆:
“不救助它有可能形成系统性的风险,会蔓延。如果救助它有可能形成道德风险。过去在小银行里面,存款利息是会高一些的,因为它的风险会更高一些,我们都知道25万元以上即使是保险,它也不会全部偿付给你,是会打折的,如果现在全部给了以后,大家觉得都可以随便干,因为将来联邦政府都是会兜底的。”
图片
虽然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破产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分析师估算,目前美国仍有186家银行或许将会面临类似硅谷银行那样的风险
因为过去一年,为了抑制疫后经济衰退以及俄乌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已连续八次加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 刘英:
“这几年的形势经济形势不太好,美国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其他的储户都是在不断地取钱。这次的硅谷银行它直接的破产倒闭的原因就是流动性危机,就是一个挤兑。”
一个国家在大幅加息之前,银行的存款利率是较低的。同样的,银行贷款的利率也较低。银行保持一定的存贷利差就可以躺着赚钱。但当存款利率持续提高时,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快速大幅增加,致使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利润减少。
同时,越来越多的储户提前支取存款,通过“取旧存新”获取更高的存款利率。就会让银行遭遇挤兑风险,导致银行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图片
美国银行遭遇的困境,在欧洲同样存在。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市场对欧美银行业的信心危机不断发酵,正向行业估值、整体流动性等更广领域蔓延,系统性风险短期内恐难消除。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者 万喆:
“危机到来的可能性还是存在,尤其在加息的通道当中,负债所产生的风险点暴露是一定会存在的,至于它在什么时候会突然地产生,以及会不会连成片、给市场造成多大的恐慌,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最后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就像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图片
我们是不是正处在又一次全球金融海啸的前奏,分析各执一词,但人们无法迴避,欧美金融体系已经处于弥漫式风险之中,市场信心极其脆弱,每一桩倒闭,每一笔存款损失,每一宗债券减记,每一天股价崩盘,流失的不只是钱更是人心的安定。看看眼前这个世界,俄乌战火不息,金融城池也正血流成河,还有贸易战以及不知何时会再卷土重来的病毒战。祝我们能克服困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