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四地接力救助猎隼 历时五载放归自然

在4月1日国际爱鸟日前夕,一段从沈阳猛禽救助中心传来的短短4秒钟的视频,锦州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余炼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禁眼圈湿润,眼泪掉了下来……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猎隼正是5年多前他曾亲手救助过的“叉叉”,近日终于放归大自然了!   
图片
三地救助猎隼
昼夜兼程
时光回溯到2017年12月一天晚上八九点钟,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周海翔教授在网上呼叫兴城附近的志愿者,一只科研用的戴跟踪器的猎隼在兴城受伤,被当地百姓救助,需送回该中心。
正值严冬寒夜,救助刻不容缓。余炼马上联系另一名志愿者,从锦州连夜赶往兴城,按照救助者提供的定位导航,奔波一个小时赶到当地,又随其来到乡下的老房子处。受伤猎隼躲在一间空房子的角落里,看见志愿者立马张开嘴发出警告,拒绝靠近。志愿者带着厚厚的棉手套,借助抄网才将它抓住,检查中发现它翅膀左侧骨折,有点状伤口流血,猜测为弹弓所伤。志愿者赶紧驱车到药店买来止血棉和绷带,余炼现场为它进行了紧急止血包扎。
余炼带着猎隼回到锦州已近凌晨3点。因一路担心猎隼失血过多会有生命危险,他联系了市内一家医院的朋友,将车直接开到了医院。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急救室的医生为猎隼止血,并对伤口进行了消毒,用三角巾将猎隼整个包裹起来,让它尽量减少运动,减少二次伤害。
一夜未眠的余炼将猎隼装进纸箱带回家,并提前将此情况上报了市林业局,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早7点便派专车护送,该局野保部门负责人和余炼行程300多公里将猎隼送到了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当时看到有不少猛禽正在进行野化放飞训练,特别希望这只猎隼有朝一日能重回大自然。”余炼说。
图片
图片
受助猎隼
在沈康复训练
当天,余炼和野保工作人员赶回锦城已天黑。他通过网络得知,猎隼的节骨手术已经做完,周教授将猎隼的X光片、术前带头套的视频及节骨后带翅膀护具的图片发给了余炼。X光片显示尺骨、桡骨骨折,在同一个地方有穿透伤,腹部也有伤口,所幸并不严重。
余炼告诉记者,沈阳猛禽救助中心使用专业仪器给猎隼做了微创节骨手术,并定制了一副特制钢架,内部钢架通过小孔穿出体内,与外部钢架相连,将它的尺骨和桡骨固定,同时用护具固定住翅膀,以便康复。
从此以后,每天看猎隼的视频成了余炼最快乐的事儿。周教授的女儿小周是该中心一名志愿者,负责特别护理它,并为它取名“叉叉”。她悉心给它补水,用鸡血浸泡牛肉喂食……叉叉食欲大增。
周教授找来木料,自己动手专门给它做了一个架子。小家伙站到架子上舒服多了,还可以每天保持运动量。小周每天带它到楼梯口练习一步一步地上下楼梯,小家伙每次上到楼梯顶都会欢叫一声。叉叉体力恢复很快,也变得淘气了,把周教授养的半岁小猫“年糕”追得到处跑,甚至霸占了年糕在窗台上的窝。
约半个月的特护结束后,叉叉就和其它猛禽一样进入了救助区。一个月左右,它拆线了,取出了钢架,不过骨骼强度还不够,几个月后,它能飞了,但是还飞不高……
历时5年多
在抚顺成功放飞
叉叉被救助时仅1岁,5年时间转眼过去。2022年12月,该中心负责人王唯彦告诉余炼,他为叉叉重新安排了野化训练的志愿者,来自抚顺的李明发老师将它接到了当地的训练场。通过沈阳猛禽救助中心传来的视频,余炼看到叉叉最远一次飞行不到50米,其余两次只飞了大约二三十米就落下来了……他不禁有些失望。“它只是缺乏体能,还需要训练。野化训练需要慢慢来。”王唯彦说。
今年3月17日,沈猛给余炼发来了鸟类跟踪轨迹图片,显示叉叉腿上戴着跟踪器,连上面的号码都拍得清清楚楚。
余炼又惊又喜,叉叉终于放飞了!他反复查看了叉叉放飞后几天的生活轨迹,它的活动范围很大,主要在抚顺附近湖边山区活动。那附近是猎隼的繁殖地,食物丰富,非常适合叉叉生活。
王唯彦给余炼发来了放飞叉叉的视频,它站在李明发老师的胳膊上,当头套摘掉后,它停留了几秒钟,似乎有些恋恋不舍,随后展翅飞向远方。
王唯彦说,得感谢李明发老师,叉叉受过太重的伤,体能训练和野化训练非常复杂而艰苦。他一直坚持最后终于成功,才使叉叉能够重新放归自然。
图片
余炼告诉记者,猎隼是全球性濒危猛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野生种群的数量每增加一个都有非凡的意义。“我作为锦州的一名志愿者,有幸参与其中,也曾做出过贡献。祝福叉叉早日找到心爱的对象,生下宝宝。”     
(图片由余炼提供)
文:苏鼎 记者温旭东  
编辑:田静   校对:史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