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北极|报道团和志愿者放飞天鹅,央视新闻记录珍贵一刻

3月31日,“飞向北极——跟着候鸟去迁徙”大型融媒体报道团来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在素有“塞北明珠”之称的乌梁素海寻找候鸟踪迹。在现场,报道团队和爱鸟志愿者一同将6只被救助的疣鼻天鹅放飞,央视新闻直播记录下了这一珍贵时刻。
图片
△3月31日,被放飞的天鹅,展翅飞向乌梁素海。
6只受伤天鹅被救助养好
“乌梁素海的春天,是候鸟叫‘醒’的。”在当地,人们这样说。随着开春的温度升高、冰雪融化,远去南方越冬的候鸟回到了乌梁素海,有些鸟儿开始筑巢。在乌梁素海景区的核心区域,报道团一行看到疣鼻天鹅、白鹭、赤麻鸭等几十种候鸟在水面上嬉戏玩闹。
上午,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爱鸟志愿者罗跃忠领着记者见到了6只疣鼻天鹅。疣鼻天鹅是目前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飞行生物,身长1米有余,体重可达20多斤。“这6只天鹅之前受过伤,现在养好了。一会儿我们一起放飞天鹅,我按住身子,你托住脖子。”和候鸟打交道这么多年,罗跃忠颇有经验。
乌梁素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野生疣鼻天鹅繁殖地,有近1000只疣鼻天鹅在这里繁衍生息。疣鼻天鹅浑身雪白,性格温顺,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叶、根、茎、芽和果实为食,常选择栖息在水草丰茂的开阔湖泊中。
3月31日中午12点,央视新闻记录下了报道团和志愿者们放飞天鹅的珍贵一刻。
央视新闻直播记录下珍贵一刻
码头边,大家慢慢靠近天鹅待着的绿色大笼子时,笼子里头不断传来“扑棱、扑棱”的声音。“感觉到有人来了,它会很害怕。”志愿者说,“在笼子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光亮也会刺激到它们。我们得温柔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在放飞之前,报道团和志愿者一起为这6只疣鼻天鹅戴上了环志。“这个是便于放飞以后,我们可以监测到它们的生活习性、迁徙轨迹,还可以了解到每种候鸟喜爱、适宜的栖息地,为今后的候鸟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每个环志的数字号码不同,就像是候鸟的身份证号。”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峰表示。
图片
△“飞向北极”报道团参与放飞被救助的天鹅。
疣鼻天鹅的翅膀宽大而有力,抱第一只出笼时,它的第一反应是张开双翅。要知道,这个大家伙的双翅展开最长能达到3米。可当你托起它的身体环住它时,天鹅温顺的本性又显现出来。只见它将脖子也缩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适应着陌生的外部环境。“去找找你的伙伴吧!”罗跃忠说着,将这只疣鼻天鹅带到了湖边。
它先是张开翅膀、一个箭步扎到水里,然后摇了摇屁股,朝着远方的芦苇丛游去了。1只、2只、3只……6只疣鼻天鹅有序地跳入水中,只留下水面上逐渐扩大的涟漪,和视线随着天鹅远眺的岸边看客们。
图片
△被放飞的天鹅,展翅飞向乌梁素海。
 “这支来自湖南的公益团队一路跟随候鸟的迁徙踪迹,来到了乌梁素海。”直播中,央视新闻主持人介绍,报道团从候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洞庭湖出发,沿途经过了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份。“团队记录着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一些变化,讲述着他们和候鸟一路相随的故事。”
直播中还介绍,团队将跟着候鸟一起前往北极圈附近的俄罗斯小城季克西,记录候鸟在北极家园安家、新生的过程。
图片
之后,报道团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巴彦淖尔晚报等媒体开展了采访报道,继续探究“塞外明珠”乌梁素海的生态“秘境”。
潇湘晨报记者曾羽璇 章杨梓昕 摄影记者袁召辉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