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对话框|日常

对话,是人类情感最显性的表达。
有柴米油盐的细碎,有喜怒哀乐的强烈。
能描绘庙堂之高的宏大,也能演绎江湖之远的恬淡。
我嘉对话框,用对话,定格人间烟火,浓缩城市意象。
“你看我拍得怎么样?”“真不错,晚上的樱花也挺好看的呀!”
白日匆忙的身影切换成了路灯下悠闲的身影。一阵风吹过,樱花树飘下粉白的“雨”。这样的日常邂逅区别于精心安排的遇见,让生活更加真实动人。
图片
路边偶遇樱花雨
“白天我们都要上班,晚上才有机会约她一起出来逛逛,刚好这里离我们俩住的地方都近,就趁着天气暖和一起走走。”棋盘路上的100多株染井吉野樱花悄然绽放,带给市民徐先生和朋友一个大大的惊喜。手机拍下樱花飘落的瞬间,两颗心也在浪漫的夜色中靠得更近。
图片
不同于白日里的暖阳高照,夜晚灯光下的花瓣呈现半透明的粉白,晚风轻拂,光影迷离,一簇簇樱花犹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蝴蝶,“花期短啊,白天只能匆匆路过,晚上赶紧来拍两张,今年的樱花也算是没有错过。”市民戴先生举着相机捕捉着美丽夜景。校园中邂逅古今中外
“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这首诗早就背熟读透了,看我好好发挥吧。”
舞台上,交大附中附属嘉定洪德中学的“国风少年”回溯先秦,穿越唐宋,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画卷在朗朗诵读声中徐徐展开。离开舞台,校园内走廊上的水墨画、楼梯处悬挂的二十四节气图、转角处的朗诵亭和图书馆内的藏书,到处都是不经意间流淌出的古典韵味。在校长徐捷看来,这就像人每天都要喝水吃饭一样,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诗词的潜移默化中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图片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自信,也同样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其他同学。3月31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第六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在中国展台前,不少留学生驻足玩起了猜灯谜。
“小小船,白布篷,头也红,脚也红。Alex你猜是哪种动物呢?”“Goose?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上周才来到中国的Alex是悉尼工商学院的交换生,“这样的形式很有趣,让我了解到更多元的中国文化。”
图片
让文化融入校园的日常生活,各式各样的活动频繁地走进嘉定的校园内:“百年树人 电影阳光行”发挥电影育人作用,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链接……日常潜移默化积累下的是文化的自信。
梨花香中拉近两地情谊
“你看这路牌上面写的‘为你亭浏’有什么说法?”
“亭是华亭的亭,浏是浏河的浏。这里过去就是江苏了。”
看过了樱花粉,梨花的白与桃花的红,又逐渐映入眼帘。3月30日下午,“面朝江海 四季花开”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首届梨花节在华亭镇毛桥村开幕。
图片
李女士在活动上发现了小彩蛋:“这次的活动不仅有华亭特色,也有很多太仓浏河的元素。”
在梨花节开幕前夕,嘉昆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同圈论坛举办,嘉昆太城市毗邻区域的村居书记代表们共聚一堂,以“同圈融合,毗连发展,共建和美乡村”为主题,探讨如何打破城市边界,共同走好“同圈党建”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片
“李书记,我们一起进一步推动‘干部双向挂职’,你觉得怎么样呢?”
“我觉得很好啊!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南北两个陆渡变成真正的一家人。”
嘉定工业区陆渡村党组织书记顾剑与太仓市陆渡村党组织书记李晔,从历史视角展开,分享治理智慧,讲述老浏河两岸陆渡生活圈共享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正是“隔岸相望,共饮一河水”的日常生活带给了如今的书记们共同发展的创新理念,从而推动未来全新的乡村振兴发展。
日常是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也是城市加速推进日复一日的变化。便利的“15分钟生活圈”、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毗连发展的和美乡村……嘉定正在以“嘉速度”发展,让更多所想成为日常。
来源:上海嘉定